临近岁晚,不同社交群组传来节奏温柔的贺年曲调,原来是谱自「愿荣光归香港」的旋律。往日慷慨激昂的抗争歌久违了,如今变身贺年音乐,传遍香港的千家万户。
「荣光」变身而且流传广远,象征尽管政治冷风凛冽,抗争活动「清零」,但抗争讯息的表达形式如流水变化,挥之不去,禁之不绝。更重要是,反修例运动尽管过去,公民社会自由空间也大大削弱,但香港人心不死,不少人仍努力寻找空间,不因事小而不为,在官定主旋律以外,尽量保留香港人的价值和气息,「荣光」变调不过是冰山一角。
其他如流散各地的网上频道主持(YouTuber)亦比以前更落力,制作更多视频上网。每天除了探讨香港主流媒体轻轻放过的新闻热点,更着意提供更多资讯,特别是香港媒体不会详述甚至不会触及的资讯(如涉及中国大陆的消息),也有以知识为本的节目,让香港人更多透过外国报刊资讯及书籍内容,扩阔视野,增广知识。
过去一年,随着《苹果日报》、《立场新闻》未被定罪已被迫关闭,以至《众新闻》怯于《国安法》而停运,再加上电视台新闻部高层大换班,往昔的新闻流通的资讯秩序已经破坏,尤其是以新闻调查报道监察权贵的力量,更是所剩无几。与此同时,网络资讯频道逐渐变成另类资讯来源,它们纵使无法填补上述新闻媒体的功能,如较为缺乏新闻查核和调查报道,也可通过言之有物的新闻点题、议论和分析,提供背景知识和分析角度,加深香港人对眼前问题、未来对策(如抗疫)、前景取向的个人认知和集体意识。
除了视频主持,还有不少人也在努力付出,见义勇为。单是Telegram,便有不少资讯频道,分别跟进反修例运动被捕人士的法庭审讯和最新情况,也有记者业馀开设「脸书」专页,无偿报道庭审状况。被捕者当中,组织领袖如李卓人、邹幸彤的专页,都有定期更新,让大家见证他们的心路历程,而社会民主连线秘书长吴文远通过不时播出预录的视频,表达感想,燃点希望。一些出众的专栏作者,面对所属报章关闭或者专栏禁笔,也从不放弃,改在自设的平台月旦政事人事,批判歪理,嘲笑荒谬,为民发声。
专业人士也能发挥知识的力量。有历史学家在「脸书」新设的教育专页指出香港电台的国安节目史实出错,电台无话可说,日后信口雌黄的话,注定又再出丑;又如港大医学院研究发现,国产疫苗无助对抗Omicron变种病毒,政府虽然无动于衷,却有助市民知所选择。
同时,医学专家纷纷表明,「清零」不切实际,「同病毒并存」是别无选择的社会现实和抗疫策略,与爱不爱国无关,总之不能扰民过甚,死守「清零」政策不放。以至《明报》在每篇评论后加上按语,表明文章旨在指出政府施政缺失,无意煽动仇恨,尽管不是免责条款,也不能阻止警方执法,但起码有助取信于法庭,从按语的角度理解文章的用意,尽力保护馀下的言论自由。
此外,区议员不愿宣誓效忠失去职位后,仍有不少继续服务社区,亦有政党领袖岁晚期间落区派挥春,主动联络市民,他们不在乎具体实效如何,更在乎身体力行,重视人际的关怀互爱。近日,冯智活牧师和甘浩望神父不避禁忌,到政府总部递交来自全球14位天主教和基督教领袖的联署信,呼吁特首林郑月娥释放黎智英和其他政治犯。
不错,这些行动后果轻微,甚至全无,也属于个别的行为,不会引起群众运动,但却清楚向自己明证、向社会示范,此时此际,仍可努力为可为之事,不求后果,不言放弃,只因行动者仍有所信、仍有企望、仍热爱香港。在没有领袖的今天,只要更多人如此,香港人就越有能量,走过低谷,穿越黎明。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