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时间周四(3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项新的标准化战略,强调规管各种产品和技术的规则必须贯彻民主等价值。有评论指出,西方与中国的关系日益紧张之际,这项重要标准框架突显了「标准之争」正成为地缘政治角力的最新重要战线。
「日经亚洲评论」报道,该「标准化战略框架」的背景是,欧洲公司抱怨说,由于中国在多个战略行业的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已经处于不利地位。
报道指出,一直以来,无论是最复杂的设备抑或是最简单的工具和零件,欧盟都有一套统一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但最新的「标准化战略框架」将扩大欧盟标准化体系的范围,从关注产品安全到塑造未来的技术。
最新的「标准化战略框架」罗列了一系列「优先事项」,包括与绿色和数码转型有关的技术 -- 如关键原材料的回收和清洁氢气、低碳水泥、半导体和数据收集方面的发展 -- 以及COVID-19疫苗和药品。
欧盟委员会还将资助邻国和非洲的标准化项目,并将在欧盟成员国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之间寻求更多的协调--这个术语经常被用来区分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特别是中国。
欧盟委员会负责数码和竞争事务的负责人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宣布该战略时强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数据受到保护或流动通讯设备免受黑客攻击的努力「依赖于标准,必须符合欧盟的民主价值观」。
她说:「我们需要标准,以便推出重要的投资项目,如氢气或电池,并通过为欧盟公司提供重要的先发优势来评估创新投资。」
近年来,随著中国在制定标准的全球机构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欧盟委员会面临的制定这样一项战略的压力也在增加。
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例,该组织在世界各地的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讨论后正式确定标准。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数据,从2011年到2021年,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中具有影响力的秘书处职位增加了58%,而美国、德国和日本占据的这些位置相对平稳。
中国于去年10月发布自己的标准化政策,并承诺开展国际合作。根据政府网站上的一份报告,中国承诺「促进标准和体系的开放,并确保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标准的制定」。
然而,中国欧盟商会声称,中国利用其国内标准对外国公司设置市场壁垒。它说,技术规范只提供给一组特定的外国企业,而且更新内容仍然保密。
同时,批评者称,中国利用其「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倡议在国外建立「事实上的标准」,使中国公司具有优势。例如,最近几个月,德国公司抱怨说,由于俄罗斯越来越配合中国的标准,他们在向俄罗斯供应工业设备时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
遵守另一个标准通常涉及研发和认证的重大额外费用,亦会招致时间上损失。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吕斯沃姆(Siegfried Russwurm)告诉「日经亚洲评论」:「德国工业界对来自中国的国家驱动的国家技术标准的有针对性的国际传播非常关注,其风险是技术市场准入要求的碎片化。」
报道引述他补充说:「我们迫切需要具体的措施,使欧盟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对抗中国标准的传播。」
同样,欧洲议会欧盟-中国关系代表团团长布埃蒂科夫(Reinhard Buetikofer)告诉「日经亚洲评论」说:「在涉及到『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电脑接口、人工智能和稀土等重要问题时,欧盟没有技术领导力。
报道援引他说:「鉴于标准化具有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欧盟必须更快、更协调地采取行动,使政治和产业之间的合作更加有效,而这正是这项新战略的意义所在。」
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大成律师事务所(Dentons)驻法兰克福的公共政策和监管实践专家裴斐尔(Julia Pfeil)在评估欧洲新战略的潜力时说,欧盟将鼓励成员国参与标准制定委员会,包括通过补贴差旅费和向推动本国专家加入的公司提供金钱奖励。
裴斐尔向「日经亚洲评论」指出:「如果一个国际委员会过去有200名参与者,现在增加了20名来自欧盟国家的参与者,这确实会产生影响。」「就欧盟委员会宣布它将资助邻国和非洲的标准化项目而言,这将是一个类似的效果,因为这些项目届时可能会导致与欧洲公司的产品和工艺相兼容的标准。」
有些人可能会说,欧洲正在「以毒攻毒」,转变了主要由私营公司负责标准的做法。
德国国家标准化组织DIN的政府关系主任加布勒(Sibylle Gabler)向「日经亚洲评论」指出,欧委会不得不对中国集中的国家驱动的标准化作出回应,找出一个欧洲的做法,将自下而上的方法与政府设定优先权的模式相结合。
加布勒告诉「一日经亚洲评论」:「去年10月,中国发布了新的标准战略,要求在中国进一步采用国际标准,当局的角色理应受到限制;但我们从很多公司那里听到的情况来看,这并没有发生。」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