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家庭争先恐后地囤积食物。超市超时营业。居民们为了完成强制性核酸检测不得不排着长队等待。
中国首都暴发新一轮新冠疫情,人们担心北京可能成为继上海之后的又一个为了遏制奥密克戎病毒传播而陷入生活停摆的中国大城市。尽管付出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代价,中央政府仍严重依靠封锁措施,以实施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消除感染的“清零”战略。
周一上午,国家卫健委表示,自周五以来,北京已发现47例新冠病毒病例。其中五分之三在朝阳区,该区命令所有350万居民在接下来的五天内进行三次核酸检测。在其他城市,因新出现的新冠病毒病例而进行的大规模核酸检测有时预示着即将开始严格封锁,例如在上海引发居民怨声载道的为期四周的封锁。
作为中共政治中心的北京也是一个拥挤的大都市,习近平曾下令让首都保持无病毒感染,此次疫情对他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对当地进行长期封锁将增加他的政府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朝阳区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官方报纸《北京日报》引述了习近平嫡系人物、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周日的指示。蔡奇似乎决心表明北京在采取措施遏制感染方面不会犹豫,这一直是一些人对上海的批评。
蔡奇还表示:“疫情处置要事不过夜,病例所涉及的所有风险点位和风险人员务必当天排查落位。”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病例已经在社区传播了一周,涉及多条传播链。
朝阳区是这个城市最具现代气息的区,拥有多个豪华购物中心和天价公寓。在SKP这个拥有香奈儿、圣罗兰和范思哲等品牌商店的商场里,高端超市里很快排起了长队,各个家庭争相囤积食物。
周日晚上8点,在一个街区外的街道上的核酸检测点,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宣布该检测点已结束工作,此时仍有几十人在排队。人们站在黑暗中等待做核酸,而检测结果通常会在12小时内显示。检测点的关闭激发了人们的愤怒,许多人对工作人员大喊大叫,有几个人对检测点拳打脚踢,并试图撬开门与工作人员争执。
朝阳区没有要求居民在周日晚上做核酸,而是要求周一进行检测。但如果没有新的检测结果,在没有实施可能的封锁之前,居民不得搭乘火车或飞机前往另一个城市。2020年夏天北京暴发小规模疫情时,人们涌向火车站,急于离开这座城市,以免被困在里面。
北京的官员希望避免重蹈上海的覆辙。本月,上海令人窒息的封锁措施拖累了中国的经济前景,激起了公众的愤怒。居民们通过网络文章、说唱歌曲和色彩灰暗的视频,分享苦闷的故事和对封锁的批评。
“我们上海市民感觉发生了很多荒唐的,不可思议的,甚者残忍的逼迫性的措施,”公开批评政府的封城措施的上海市民季孝龙表示。
“一开始封城的时候百分之八十的人是赞成封城的,”季孝龙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他还提到了在获得食物和医疗方面的困难。“现在我评估一下还在支持政府的封城,百分之二十都不到。”
然而,党的领导人似乎决心捍卫他们的“清零”目标,即中国社会面基本没有感染。
周一,上海卫生部门表示,该市前一天确诊病例19455例,比前一天减少1603例。该市已经允许一些被认为安全的地区的居民外出,但领导人警告说,必须保持更广泛的限制,直到感染消除。
“当前上海疫情正处在清零攻坚的关键时刻,”负责此次封城的中国副总理孙春兰上周表示。“疫情不等人,决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决不能在工作上松劲缓手。”
上周末,上海浦东区的居民分享了一些照片:公寓出口周围竖起了新的金属围栏和笼状护栏,这是该地区对被锁住的建筑实施“硬隔离”举措的一部分。
公众反对城市政策的一个高潮是《四月之声》,这是一段六分钟的视频,在忧郁的音乐和俯视上海的黑白画面衬托下,重复播放着居民乞求官员帮助的声音。上周,这段视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开来,随后被审查机构撤下。
视频的开头是上海官员在上个月表示,没有必要实施封城,然后又说,封城只会持续几天。
接着出现了一连串声音:一名为受灾城市运送食物的卡车司机说,他的货物有腐烂的危险,因为没有人来收货;一个儿子说他年迈多病的父亲被拒绝住院治疗;一位居民被迫在未建成的医院隔离;一名当地官员请求一名男子的理解,该男子请求医疗救助的请求没有得到回应。
季孝龙说,这段视频在上海居民中迅速传播,反映出人们对官方新闻媒体关于危机报道的普遍蔑视。
“对这些力量来讲,这个片子是把他们的figleaf(遮羞布)扯下来了,”他说。“在这个危机关头,上海市民开始凝聚起来。”
一些学术机构的资深成员对上海的应对措施发表了批评,平时他们通常不对此发表观点。
在中国新闻媒体上传播的一份给政府的意见书中,上海政法大学教授汤啸天警告说,官员应避免采取可能非法的措施来禁止居民外出。他指出,居民们对公寓周围设置障碍等措施感到愤怒,这些措施可能会在发生火灾时阻碍逃生。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小兵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分享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有关上海封城的官方宣传“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后来该文也遭到删除。他没有回复寻求置评的电子邮件。
“政策执行者只担心放松管控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从不担心严守死防导致伤害而被问责,”刘小兵写道。
Li You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Keith Bradsher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曾任上海分社社长、香港分社社长、底特律分社社长。他此前曾驻华盛顿报道国际贸易新闻。2013年,他所在的团队凭借对苹果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1998年,他凭借对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存在危险的报道入围普利策奖。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KeithBradsher。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首席中国记者。他成长于澳大利亚悉尼,在过去3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居住在中国。在2012年加入《纽约时报》之前,他是路透社的一名记者。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ChuBailiang。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