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4日星期六

從紀律委員到拉拉隊長:習近平為何改變對中國經濟的定調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他2021年底發表的新年賀詞中盛讚了中國人民取得的愛國成就。2021年是政府打壓科技企業、限制房地產公司借貸,並拒絕在嚴格的新冠病毒防疫措施上讓步的一年,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沒有直接提及經濟或商業。

但在最近發表的新年賀詞的頭一分鐘,習近平就稱讚了中國經濟,稱中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還說政府「採取減稅降費等系列措施為企業紓難解困」。幾週前,在中央為制定2023年政策目標召開的會議上,習近平和其他高層領導人表示有必要提振經濟,並承諾支持民營部門。

中國經濟的紀律委員搖身一變成了拉拉隊長。

「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習近平在賀詞中說,同時號召中國人民「篤定信心」。

中國官員已在最近幾週學著上頭的樣子,開始使用近年來未曾用過的對商業友好的語言。政府用以前捍衛新冠「清零」運動必要性的狂熱來說服企業,讓它們相信中國正在把經濟增長作為優先事務。

習近平幾年前的標誌性舉措已開始徹底轉變。在最近迫使中國最有名的科技大亨馬雲放棄了對一份寶貴資產的控股權後,已有跡象表明,國內的大型科技企業也許終將擺脫受到嚴格監管的冷落地位。

就像一個月前中國突然逆轉了新冠「清零」政策一樣,最近這次180度的大轉彎等於承認了國內經濟的脆弱狀態。由於房地產市場陷入危機,年輕人找不到有前途的工作,消費者信心被多年的嚴格「清零」政策動搖,加上地方政府資金枯竭,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已降到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近年來,中國放棄了有利於商業的市場改革,採取了由國家更多控制經濟的做法,使商業利益讓位於中共的目標。中國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做法,以及意識型態對經濟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大,讓許多商界人士對中國是否仍是一個可靠的市場產生了懷疑。蘋果這樣的公司已開始以更高的緊迫感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尋求供應鏈的多元化。

使用聲勢浩大的監管措施對影響力很大的互聯網企業集團進行了限制之後,中國央行本週表示將放鬆對科技公司的監管。政府已從上個月起採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取消對房地產開發商大量舉債的限制,並表示打算繼續這樣做。

財政部部長劉昆對官方媒體表示,中國打算在2023年擴大財政支出規模,用刺激措施、補貼和減稅相結合的做法,支持經濟復甦。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新做法是否夠用。

「人們目前沒有信心,這個問題不會消失,」總部位於北京的投資諮詢公司博達克的董事長鄧肯·克拉克說。他表示,與過去相比,企業現在認為在中國開展業務有更大的風險。

經濟學家向松祚曾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他說,他不認為中國領導人對商業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由於經濟的不景氣,他們使用的語言有所軟化。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國需要民營企業進行更多的投資、雇更多的人、繳更多的稅。所以政府的說法變成了「安撫民營企業」,向松祚說。但政府與企業的緊張關係依然存在,因為中共要保持對民營公司的控制,不會把監管責任推給市場或現行法律。

從2020年前後開始,中國加強了對國內最大科技企業的業務和數據收集做法的審查,例如網約車服務公司滴滴出行和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後者是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的姊妹公司。

馬雲曾批評中國銀行業落後,中國官員在當年年底突然叫停了螞蟻集團的首次公開募股。監管機構迫使螞蟻集團註冊為金融控股企業,將公司的支付業務與金融服務業務分開。螞蟻集團到目前為止仍未公開上市。

後來,也就是上個月,政府的調子發生了變化。中國官員在制定今年的政策目標時說,他們打算對科技企業進行更「常態化的監管」。

似乎作為中國打壓大型科技公司的收尾,螞蟻集團上週六宣布,馬雲將放棄螞蟻集團的控制股權。

在螞蟻集團宣布股權變更前後,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郭樹清說,針對國內最大科技企業的所謂整改「已基本完成」。

中國還表示將採取必要措施重振房地產市場。近年來,由於政府努力遏制房地產公司不計後果的借貸,房地產市場一直存在資金壓力。

房地產市場的急劇下滑和爛尾樓引發的動盪越來越多已給政府敲響了警鐘,導致政府取消了許多為控制企業債務所採取的限制措施。政府還要求銀行向開發商提供更多的貸款,以便把未完工的公寓樓蓋起來,同時也讓開發商借貸變得更容易。

但這些措施未能解決一個核心問題:曾經熱衷於買房的中國消費者已對買房失去了興趣。據房地產研究機構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國內排名前100的房地產開發商去年的銷售總額與一年前相比下降了逾40%。

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不只限於國內。總部設在廣東省的廚房和燒烤設備製造商匯隆工業有限公司的聯席首席執行官雅各布·羅斯曼說,除非中國和美國停止為獲得國內政治上的好處升級兩國的緊張關係,否則中國的經濟前景不會改善。

在中國變成世界工廠的過程中,羅斯曼的公司已從20年前只有一個生產地點發展為目前在中國有六家工廠。 這家公司現在雇有1000多名中國工人,他們生產許多常見的廚房用品,包括碗、刀和其他烹飪器材。

美國人羅斯曼已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多年。他說,如果外交關係不得到改善,就很難繼續在中國投資。中美關係從川普時代的貿易戰起開始惡化。中國經濟總額中有20%靠出口,美國仍是中國商品的最大買家。

儘管在其他地方複製中國的生產力和效率不容易,但匯隆已在越南和柬埔寨等國建廠,因為客戶擔心過於依賴中國。這個問題已變得更加緊迫,羅斯曼說。

「在中國以外開工廠現在是必須的,人們現在正明確表示希望我們有在中國以外的選擇,」羅斯曼說。

Chang Che對本文有報導貢獻。

Daisuke Wakabayashi是時報駐亞洲商業記者,常駐首爾。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他:@daiwaka

Claire Fu在首爾為《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大陸的新聞。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她:@fu_claire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