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相隔数日后再度公开亮相,引发普遍关注。
周二,中国官方媒体继续高调报道、评论习近平在北京了解疫情、“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之下,中国高层的举动,自然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
“总指挥”和“最后的胜利”
11月,北京各大官方媒体继续高调跟踪报道,并发表评论、分析。诸多报道一如既往,充满了对抗疫“总指挥”的赞美之词和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心。
新华社在英文报道中直接称习近平是抗疫“人民战争的指挥”,并且再次列举自从疫情爆发以来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一系列行动和推出的措施。
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称,习近平(2月10日)在北京作出的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报道中援引多位在不同地区抗疫前线的人传达信息:习近平在一线调研指导,充分显示了他“深厚的人民情怀”。
人民网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则采访多位知名学者,对习近平10日“掷地有声”的话语进行解读。
新华社英文在题为《抗疫胜利,以人民的名义》的评论文章中说,“战争仍在继续,中国人民只会更加坚强......胜利不是终点,是......中国逐梦路上光荣的前奏”。
有关新型冠状病毒,BBC中文详细报道在这里:
“戴口罩”和“契尔诺贝利一刻”
西方各大媒体也关注了习近平在北京的露面。不少报道在标题中凸显习近平戴口罩;也有媒体注意到,这是在“吹哨人”李文亮去世以后习近平第一次公开露面;更多分析则关注习近平选择此时高调亮相背后的原因。
《华盛顿邮报》的标题是:戴口罩的习近平走出引人注目的缺席、访问冠状病毒“前线”。
该报说,有关习近平此次出行的照片和视频“没有偏离习近平和中共高层官员一贯的模式”。报道认为,虽然官方媒体此前也致力将习近平描绘为在幕后部署、指挥,但是,他很少露面早已引起注意。有人怀疑习近平那样做是被迫的,也有人说这是他的战略决策:和湖北、武汉地方政府的错误划清界限。
报道认为,单是,保持低调或许已经不再是习近平“可行的选项”,因为他不露面引发各种猜测、公众的情绪也已经逐渐从对当地干部的失职、失误的抱怨转为对北京中共的不满。
《纽约时报》也说,疫情扩散期间,他的“缺席”特别引人注目。
报道援引在北京的独立政治分析人士吴强(音译)说,病毒给习近平带来“压力”,他需要向公众和中共内部展示自己处于抗疫的核心;疫情已经成为“政治安全问题”。不过吴强解释,他所说的政治安全指的是,如果疫情扩散到北京和上海,将威胁到首都地区的政治运作。
同一天,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称,习近平眼下面临的挑战远比他遇到的其它难关更加重要。报道认为,如果接下来几个星期病毒得到控制,在批评省级官员对危机负责之后,习近平仍然有可能“相对毫发无损”。而且,控制疫情让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习近平甚至有可能借此机会做到加强对社会的监视和控制。
但是,如果疫情不能尽快控制,危机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一刻”:专制的谎言和荒唐昭然于世。
文章来源:VO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