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本周一(3月30日)在台北过世,享寿101岁。
1919年出生中国江苏,17岁在大陆从军、随国民党撤退台湾之后,陆续担任国蒋介石侍卫长,蒋经国时代的参谋总长乃至李登辉时代的国防部长及行政院长,郝氏过世后,国民党内大佬,包括台湾前总统马英九等纷纷发表情感浓郁的悼念。非国民党阵营的李登辉,蔡英文等也纷纷表示悼念。
就连北京都对其逝世致上哀悼,中国国台办公开发言,纪念郝柏村“反台独并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贡献。
台湾《新新闻杂志》前总编辑黄创夏对BBC中文表示,郝的逝世代表跟着蒋介石迁台的“国民政府”,亦即以“抗日,反共,中华民国统一中国”的意识形态路线在台湾社会的流逝。他认为,郝柏村坚持“1949大江大海”的意识形态在已经“政治本主化”的台湾远离主流路线,在政坛几乎找不到传承者。
无论如何,他仍可以说是能首位能超越蓝绿以及两岸疆界,身后都受到敬意的台湾政治人物。
“一代名将”和“中华民国派”
郝柏村过世,在两岸三地媒体圈皆引起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与郝柏村“统派”立场相距甚远的民进党以及总统蔡英文,都在他逝世当天立即发文敬悼。更重要的是,曾经是他政坛上的最大对手,今年97岁的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也通过办公室发文怀念,称其为“一代名将、福寿双全”。
但是,他在晚年对于李登辉以及在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人,用“皇民”评论后者也引起不少批评。
活了一世纪之久,出身黄埔陆军官校(黄埔军校),郝柏村以国军将领身份参与过四场大的战争(在中国大陆参与二次世界大战,抗日,国共内战,及台湾金门的八二三炮战),在台湾军方以及1949年迁台的“外省”族群拥有极高影响力。
1949年之前,郝柏村难以和一些成名已久的国军名将相提并论——他在抗日期间只是一名基层官兵,1940年担任了炮兵部队的代理连长,随后随中国远征军进入印度,成为驻印度陆军的一名炮兵连长。但在1949年随蒋介石政府撤退台湾后,郝柏村获得蒋介石父子信赖,担任了总统府侍卫长等要职。
郝氏一辈子坚持发扬“中华民族”认同,期盼两岸终极统一。但他也反覆向外界强调,包含晚年多次拜访中国大陆时,都直言要求北京正视蒋介石在抗日战争的领袖角色。
但他也敢评价蒋介石过错:“国民政府在大陆失败,蒋委员长最对不起的人,第一,是大陆的老百姓,第二,是抗战历史真相及抗战中牺牲的二千余万的无名英雄。”
与北京互动顺畅
他晚年对北京喊话,呼吁两岸以中华民族为共同点,一起复兴中华。2014年他表示“台湾的前途就是中华民国的前途,中华民国的前途由全体中国人来决定”。
在武汉参加会议时,郝柏村曾回答媒体称,“今天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中国老祖宗‘世界大同’的理想”;又称“未来中国继续强大了也绝不会侵略其他国家”。
郝柏村宣扬的“中华民国版本”的“中国梦”路线鲜少被北京批评,晚年他也多次顺利出入中国大陆参访。
如黄创夏所言,作为纪律与信念皆十分严谨的国民党军人,郝氏属于一类典型的国民党传统官员,与现在台湾的“红统”,“仇日”,“反美”等各种路线格格不入。但他也从未接受“一国两制”,一直坚持“九二共识,一中各表”。
郝柏村的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与接受日本殖民教育,在1990年代逐渐走向“本土化”的台湾总统李登辉有所矛盾。和李登辉的角力,成为他一生中最让人难忘的一场战斗。
政治生涯顶峰挑战总统
1989年,郝接受时任总统李登辉提拔担任国防部长,任内在台湾推行“军队国家化”和自制“国产军武”,获得李登辉肯定。
1990年他又接受李登辉“出将入相”邀请,担任台湾行政院院长,却开启了他与总统“一山不容二虎的”的激烈角力。
因为,1980年代末蒋经国过世,李登辉便与蒋介石“遗臣”为主的派系开始有所摩擦。
2016年李登辉出版《余生》一书,公开解释自己当年让郝柏村卸任参谋总长,出任国防部长是为了拔除郝柏村之军权。该书回忆,因为郝柏村握有稳固军权,所以彼时政治影响力仍大的蒋宋美龄甚至当面要求李登辉不能让郝柏村离开参谋总长一职。李登辉回忆说,蒋宋美龄曾当面告诉他,“在台湾能够号令军队的只有郝柏村一人”。
但1990年,李登辉仍提名郝柏村成为行政院长,让后者正式退伍,“出将入相”进入行政体系,也顺势削弱郝柏村在军队的权力。
不过,郝柏村以军方背景担任行政院长,引起反对党以及民间社会强烈反弹,包括各地大学生在内的数万人聚集台北街头,发起“反对军人干政”的集结游行,震撼各界。
因为,1980年代末,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兴起,苏联瓦解,柏林围墙倒下,台湾学运野百合浪潮兴起,中国六四事件震惊全球,拉丁美洲的民主化运动兴起各界对于军人干政仍余悸犹存。郝柏村虽然以军人“参政”而非“主政”为自己辩护,但他的军事强人的色彩仍一直不减,甚至逐渐让李登辉感到威胁。
引发两人最大的矛盾是当时民进党立委叶菊兰,揭露郝柏村多次以行政院长职,多次邀请参谋总长在内等台湾高阶军事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叶菊兰称此会议“违宪越权”,这也开始让李登辉对郝的信任开始瓦解。
李登辉书中提到,郝柏村后来主动对他提出行政院长也能召开军事会议的要求。但他以“违宪”拒绝了郝柏村,两人摩擦加剧。1993年在李登辉以及反对党的压力下郝柏村辞职,结束三年行政院长任期。即便如此,外界亦评估他任内的行政绩效并不差,包含维系治安,并筹备后来台湾关键的“全民健保”医疗政策。
当年曾在国民党核心工作的前台湾《中央日报》副社长郑佩芬近日称,郝柏村对于太早离开行政院,无法继续“做事”以及对登辉个人存有怨怼。
外界分析,李郝当年的政治争斗,可以看见李登辉的政治手段,借着台湾社会开始走向民主化,对军人掌握权力的恐惧,借力使力,一步步瓦解郝柏村以及“老国民党”的旧势力。政治评论者平路之前告诉BBC中文称,李登辉主政十多年,让原先彼此不信任的本省人与外省人在国民党内的分界变得模糊而且诡谲 ,一直到现在,国民党里面还是有所谓的“本土派” 。
晚年提“皇民史观”惹争议
2015年郝柏村接受BBC中文采访时曾说,“我们恨的是日本军阀,不是老百姓,即使是日本的老百姓,也是受害人。你不能因为美国人曾经炸过台湾,你就反美。”
他还强调说, “战时宣传不一定讲真话,同时对老百姓也很难说明政府的政策,你一定要把这个栽在日本人身上,让老百姓去恨日本人,不能恨政府。这是一个战时宣传策略,这是战争时期一个很平常的事。”
但是,2016年台北市长选举开打,郝柏村护党心切,对着媒体评价当时参选台北市长的政坛新星柯文哲,其祖父“与李登辉一样,都是日本人,是日本殖民台湾下的“皇民””,引起轩然大波。
此外,郝柏村数年前前往中国大陆,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也引发议论。家人为其辩护,称这首歌原本是抗日歌曲。
从台湾的现实来看,郝柏村坚持的大一统历史观及意识形态,似乎与台湾政治的新一代主流声音渐行渐远。他曾对外人抱怨过,台湾的本主化教育,让他问年幼的外孙女是哪国人,竟得到“台湾人”的回答。
台湾年轻一代对郝柏村并不熟悉,他的逝世也没有引发年轻世代的热切讨论。
但这并不能抹去郝柏村这样的国军将领给台湾政治带来的影响。当年在街头反对郝柏村参政的的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对媒体说,他后来与郝柏村结为忘年之交,十分肯定郝柏村能够坚持信念,并赞誉郝在当时“握有最大兵权时,没有发动政变;在中国强大时,也没靠向中国”,施明德因而肯定“郝柏村是个不投降、没有背叛中华民国的将领”,并呼吁蔡英文发给郝柏村褒扬令。
总统蔡英文则回应施明德称“郝柏村对国家有贡献,尤其八二三炮战期间,对国家贡献很大”,因此她会颁布褒扬令给郝伯村。
郝的长子,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则回应外界称其父遗愿是台湾可以永远维持和平与安全。关于褒扬令,郝龙斌说郝柏村曾嘱咐,不需主动为他申请“死后哀荣”。
文章来源: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