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

四面出击,中国(中共)到底要干什么?




从喜马拉雅到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在几乎所有被中国视为长久以来甚至是历史遗留的“闪点”问题上,中国近来越来越咄咄逼人。这让外界不禁要思忖,中国为什么要四面出击?中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行为越来越咄咄逼人
6月15日,中国军人与印度军人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加勒万谷爆发了40多年来最严重的边境冲突。双方动用棍棒和石块等原始武器,导致至少20名印度军人丧生,中方的伤亡人数还未得到确认。
6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架歼10战机短暂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迫使台湾动用空军喷气战斗机驱离。这是最近一个星期中国军机第三次进入台湾空域。
6月10日,两艘中国政府船只在中国所称的西沙群岛海域再次撞击一艘越南渔船,导致渔船进水,渔民弃船逃生。
5月上旬,两艘中国海警船在日本和中国都宣称拥有主权的尖阁列岛(中国所称的钓鱼岛)海域驱逐一艘日本渔船。
5月底,中国政府宣布将在香港实施新的《国家安全法》。
中国试图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现代亚洲项目研究员迈克尔•奥斯林(Michael Auslin)在一场在线研讨会上说,中国选择在这个时机试图解决这些旧的纷争,一半是出于对过去和现在的自信,另一半可能是因为对未来的不安。
奥斯林是在回答美国之音记者以及其他人的提问时这么说的。他解释说,中国目前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但同时中国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临强大的邻国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强大对手,再加上意识到未来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中共)自己缺乏合法性等,所以,中国可能觉得现在是行动的最好时间。
他说: “确实看上去它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因为它不可能在十年后还可以按其期望的方式来行动。我们在1930年代的日本看到了这一点。它认为当时需要采取行动,认为那是正确的时间,因为时间不在它那一边。我认为,促成北京行动有多种原因。鉴于过去二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它感觉自己比周围的任何人都强大得多,但与此同时,却对二十年后的状况一无所知。因此,它一定会行动。”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前国家安全顾问H.R.麦克马斯特(H.R. McMaster)5月19日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中国眼中的世界”( How China Sees the World)一文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中国领导人相信现在存在一个战略机会,可以强化中共的统治并令世界秩序向有利自己喜欢的方向改变。
他写道,“共产党的领导人相信,他们有一个稍纵即逝的战略机会,一方面可以加强统治,另一方面可以改写国际秩序,使之有利于自己--赶在中国经济变得糟糕,赶在人口老龄化,赶在其他国家意识到中华复兴是建立在自己的牺牲之上,赶在其类似新冠病毒疫情这样的无法预测的事件可能会暴露中国在超越美国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产生的弱点之前。”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国际防务问题高级研究员何天睦(Timothy Heath)认为,中国政府选择这个时候出击是因为中国需要新的“聚旗效应”,需要将国内民众的注意力从经济困境和新冠疫情的问题上暂时转移出去。“不安感”和“脆弱性”是这套政策出台的主要因素。
他说:“现在经济还在困境中,人们对习近平和中国政府应对新冠病毒危机又持批评态度。我认为北京采取了更加民族主义的立场,可以这么说吧,以此达到新的‘聚旗效应’(聚旗效应指的是在国家面临战争或是外交危机的时候,国家领导人或执政团队能在一定期限内获得很高的支持度,同时国内舆论会减少对政府施政的批判),将批评转向外部。”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球事务教授,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高级研究员哈尔·布兰兹( Hal Brands)则认为,中国此时的行动有长期和短期的考量。长期考量是,无论是香港、台湾、中印边境还是南中国海都是中国一直以来就希望能解决的问题,短期原因是新冠疫情在全球其他地方的蔓延,让中国看到了机会,决心更进一步推进自己长久以来一直希望实现的目标。
他说: “考虑到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都受到新冠疫情的干扰和破坏,如果中国政府在这里看到了机会,在这些(闪点)问题上加大一点努力,这对我来说并不奇怪。”
已经有迹象显示,中国利用自己可能会是第一个从新冠疫情中恢复的先机,趁着对手自顾不暇的时候,在推进自己在某些关键产业的市场份额。 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都已经发出警告,担心中国利用疫情“抄底”资产。
布兰兹说,中国政府肯定计算过行动的后果,并认定这是他们可以承受的。 不过,他说,他认为这样的做法也存在真正的危险。
他说: “我认为,四面出击给中国领导层带来危险是,这正好验证了一些人近年来一直抱持的看法,那就是,这是个决心改变国际现状的国家,只要一有机会,不管什么机会,他们都会抓住。”
北京的做法已经带来反噬。针对中国的行动,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作出了反应。5月20日,特朗普政府更是推出了被称为“有原则的现实主义” 的新的对华战略。英国政府近日也表示,他们需要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行为的根源--打造适合威权体制的世界秩序
越来越多的西方政界和学界看到,中国在全球不遗余力要打造的自己的“镜像”。
美国国会共和党人在6月10日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中共)的宏伟战略‘中国梦’是要将国际体系转变为由中共领导的体系。”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球事务教授布兰兹说,中国一直以来希望打造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适合威权体制的世界秩序,最终终结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从而主导全球事务。
他告诉美国之音: “我认为中国人希望建立这样的一种秩序,在这个秩序中,威权主义比现在更普遍,比民主更流行。在这个秩序中,美国及其盟友的力量受到限制,特别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力量被削弱或最后终止。全球经济和外交行动以北京为中心而不是以华盛顿为中心。这个秩序不会完全像美国的一个镜像……那将是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秩序。”
他说,这不是他自己的臆想,中国领导人和中国官员在公共场合越来越明确地表明了这样的立场,特别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早在2017年就做出了声明,西方不应该错读。
2017年10月,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还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布兰兹五月份在为彭博通讯社写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说,这一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有关该党的政策和目标的最权威声明之一。它反映了习近平对中国在共产党统治下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如何发展的理解。这段话显示,中国不仅要参与国际事务,更是要为国际事务定下标准。
胡佛研究所的奥斯林也认为,要了解中国的意图,西方应该“聆听党国的声音”。 他说:习近平思想、习近平的外交政策声明都“透明地“表达了这样的思想。 在国内,中共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共产党的生存,继续把持权力;在国际上,中国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打造成“亚洲最伟大的国家”。然后中国会利用自己的经济和外交优势建立一种国家间的“等级”秩序,以及如何对这个等级负责。他说,除了香港、台湾、新疆、西藏等中国认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地方,中国可能并不会夺取别人的土地。
两大途径实现全球主导地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球事务教授布兰兹和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前副总统拜登的高级竞选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五月的《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说,中国有两种途径实现全球主导地位。一种是通过首先获得在亚太地区的区域霸权,然后走向全球。另一个途径是在亚太地区平衡美国的力量,但同时致力于重塑世界经济制度、技术标准和政治机构,使其符合自己的利益和形象。
两位作者认为,中国可能正在“双管齐下”。
2010年开始,中国开始在南中国海填海造岛,试图把南中国海变成自己的“内湖”;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项目,试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将自己处于横跨各大洲的贸易和经济联系网络的中心; 2015年,中国制定“中国制造2025”计划,试图让自己成为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再到生物技术等基础技术的领先者。

文章来源:VO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