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顶替的大学生陈春秀(视频截图/CCTV)
近期,山东的陈春秀发现,十六年前有人冒名顶替她上了大学。陈春秀被人剥夺了大学梦,命运也在那一年遭到改写。事件经过媒体曝光后,山东又查出有242人冒名顶替他人取得学历,引发舆论哗然。
来自山东冠县的陈春秀一直以为自己在2004年的那届高考落榜了。不过,她最近发现,她的学籍被同县另一名考生陈双双顶替使用。据称,陈双双的父亲花了两千元人民币从中介处购买了陈春秀的学籍。
考不上大学后做什么?
《新京报》的报道引述陈春秀表示,在农村,考不上大学,要么种地,要么去打工。选择了后者的陈春秀做过电子厂工人、餐厅服务员,目前在老家的幼儿园做幼师。
为了“把当年自己的尊严和荣誉找回来”,陈春秀曾向山东理工大学提出重新上学的请求,但校方以“无此先例”拒绝。直到媒体披露事件后,校方迫于舆论压力,才在日前通过微博表示,将积极协调,努力帮助陈春秀实现愿望。
广东维权律师隋牧青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山东理工大学,还是冒名顶替者,他们在事件中都已经触犯刑律。
“尤其是学校本身就是个犯罪主体,是一个法律责任主体,要追究刑事和民事的责任,校方有对当事人赔偿的义务。那些帮助冒名顶替者的人是滥用职权,渎职。学校一开始拒绝陈春秀入学无非就是避免麻烦,这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提到,上述事件属于中国教育的历史遗留问题,公众应该理性关注。
“多年前,中国的招生录取管理不是像现在这样是通过信息平台的。很多学生不可能从网上查到自己是否被录取,有人就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截取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伪造身份、学籍信息,继而冒名顶替。我们应该藉事件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还有实行教育正义。”
冒名顶替不新鲜 以前有现在也有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办透露,当年被顶替上大学的,除了陈春秀外,还有三人。
与此同时,《南方都市报》早前报道,近两年内,山东省内高校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入学。而在2014年,安徽灵璧县一名女户籍辅警郭娜就因受贿后滥用职权,帮人伪造户口用于冒名顶替上大学,被当地法院判刑。
隋牧青对此表示:“中国的高考制度就是一个腐败历史,一步一步地升级。一般来说,凡是冒名顶替的,基本上都是地方小权贵给自己孩子谋前程的做法。”
中国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并帮助家庭摆脱贫困,上大学似乎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
农村孩子受教育机会越发稀少
为了整治中国农村教育,中国国务院曾在2001年鼓励对农村中小学实行撤点并校,让农村生源集中到城镇上学,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然而,据中国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团队2012年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0年期间,在中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
熊丙奇承认,乡村学校的流失导致城市学校更为拥挤,前往城市念书的农村孩子的家庭也要面临更大的教育成本。
“包括买房、城市住宿等等。我们之前提到要办好每一个乡村学校,希望农村孩子留在农村里面读书。但从现实来看,农村的家庭,一方面他们自己想到城里面去生活,同时觉得孩子到城市读书,成绩会更好,很多孩子都跑到城里去,所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
熊丙奇建议给予农村孩子更多的选择,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建设,让孩子就读中职学校,学习一门技能,进行多元化的发展。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