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印边境上的紧张局势在印度国内引发强烈的反华浪潮。分析家们普遍认为,由于中国努力扩展其势力范围,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华声浪。《明镜》周刊这篇题为《共同反击中国》的长篇报道写道:
"严重的紧张关系并不仅局限于中印之间。世界很多国家正在形成反对中国的阵线。同中国的争端有些是摆在明面上,比如印度,但有些争端却是暗藏的。印度地缘政治学家查拉内( Brahma Chellaney)表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只是全球反击的一个开端而已。'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表示,北京实力的提升造成了全球力量均衡的'根本性转移',因此,今后西方军事联盟应同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韩国等'志同道合的国家'加强合作。他表示,'北约应当为建立一个基于民主和自由、而不是胁迫和强制的世界秩序而努力。'施托尔滕贝格虽然没点名中国,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场全球性势力竞争的核心是美国和中国,亦即新老强国之争。即便是在寻找新冠疫苗的问题上,中美两国间也展开了竞争态势。
从七十年代尼克松总统以来,华盛顿一直试图同北京搞好关系。美国希望将当时处于赤贫和孤立状态的中国融入到国际秩序中来,以便使中国逐渐接近西方。从经济层面上概括而言,就是'以贸促变'。除个别小插曲之外,历届美国政府就坚持了这一对华政策,直到特朗普上台为止。"
文章写道,在今天的华盛顿,已经没有人去讨论"以贸促变"的问题,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可以同中国"脱钩",因为很多中国通都认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和习近平的"中国梦"注定了两国间的长期对抗。而在欧洲方面,即将于七月一日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德国已经表示,制定欧盟统一的对华政策,将是本届轮值主席任期内的重点工作。文章写道:
"默克尔正面临艰难抉择。她绝不会追随美国的脱钩政策。联邦议院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吕特根表示:'试图孤立中国的政策不符合德国和欧洲的利益。'但与此同时,德国对中国及其世界野心也越来越持批评态度。
问题在于,德国总理默克尔是否有能力改变对华政策。批评者认为,默克尔过于谨慎,其对华政策的重点则是德国的经济利益。德国政府周一发布的轮值主席国期间行动纲领草案中,措辞虽然比以往强硬了一些,比如德国要求中方在"所有领域都更应注重互惠性',并强调了欧洲'价值观'的重要性。但这些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欧盟策略更有胜算?
欧中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是今天欧中视频会议的重要议题。《世界报》就此写道:
欧洲有关对华关系的讨论对中国领导层来说,也许是一个警示信号。过去几周,欧盟在贸易政策领域对中国采取了较为强硬的路线。比如,制定了欧盟内公共招标的新规定,以及强化对外国企业收购或投资欧盟成员国敏感企业的监控和防范。
这类规定首先是针对中国买家而制定的,而欧盟对于敏感行业的定义也相当宽泛。上周,欧盟工业专员布雷顿以及负责竞争事务的欧盟副主席菲斯塔格提交制止不公平竞争的新方案,主要目的是防范收政府资助的外国企业来欧盟参与公共招标和收购企业。
一名欧盟官员表示:'我们也期待我们的制度竞争者中国能够进行制度性改革。'但欧盟不会采取美国那样的进攻性策略。'美国人按照他们的方式行事,我们则有我们的行事方式。'布鲁塞尔相信,长远来看,欧盟方式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