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以《紧急法》押后立法会选举一年,究竟是否如她所说并无政治考虑,只有她心知肚明,但她用了九千字去解释,未免是藉口多于理据,则是路人可见。
记者会上,林郑煞有介事,个人独唱疫情严重,还有大爆发的可能,必须押后选举,唯独未见传染病专家学者撑场响应,事后亦不公开支持。疫情第三次爆发,可以完全归咎于当局疏忽职守,任由一大批豁免检疫的入境者在香港自由行,结果铸成大错,因此认定疫情严峻,以示今次加倍努力端正错误,填补防疫漏洞,是应有之举。不过,疫情是否严重到要押后选举,林郑从未谘询四位政府专家顾问的意见,详细推敲疫情的走势,便贸然断定短期内无法收拾,是论证粗疏的决定。
不错,她在记者会引述专家意见,指今次不少确诊个案来历不明,个案追查亦欠深入,但这些都是眼前的问题,却不代表未来的趋势,因为前景如何,取决于对策是否有效。政府既向专家请教即时对策,何以不求教他们对加强政策的效果有何评估,并让他们研判一下,甚么情况和措施下可如期举行,甚么情况下要延期,又在甚么情况下该取消?既然延期选举是眼下公共卫生所必须,何以没有公众信赖的卫生专家支持?
林郑唯一正确是选中宣布押后选举一年的日子。当天正是确诊数目达至顶峯(149宗)的翌日,但那天开始,随住抗疫措施雷厉风行下,每天确诊数字渐减(本周一至今介乎八十至九十五宗/下降大约四成)。当然,下降走势能否持续,还需要观察多几天,不能急下判断,但急下判断是政府,他们不先观察加强政策的效用便妄下结论,不是别有所图,就是变相宣判自己的措施短期内不会奏效。疫情以来,林郑政府不时夸赞抗疫政策「张弛有度」,应变有方,因此即使经常落后于形势,凡事慢三拍,一而再令疫症大规模蔓延,但只要改变政策,总可后来居上,化险为夷。何独今次信心全失?
其实林郑只须问问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便知道疫情正开始缓减。根据该学院高本恩(Benjamin J. Cowling) 教授的分析,病毒即时繁殖率,由六月底一人可以传染约四人,至七月第三个星期,已下跌至一人左右。他估计社交距离措施持续下去,疫情有望于七月底见顶,至八月尾即选举前一星期,更有望完结。倘若认为需要补回竞选宣传的时间,押后二至四周便经足够,何须小事化大,再等一年?
表面看,选举事务委员会主席冯骅也支持延期的,因为他认为票站做不到一点五米的社交距离规定,同时数千名家居检疫人士将无法投票。不过,冯骅的意思不外是指现有措施下,即六百一十五个票站、一天十五个小时投票加上数千人家居检疫,当然无法做足安全措施,但不代表没有其他变通办法,如押后三星期、加设票站、增加投票日子和时数、集中检疫方便隔离者投票等等。相对于延后一年,还要搞个违反《基本法》的临时立法会出来,交由特区政府和北京圈定人选,上述的四项改动,可谓小巫见大巫,而且方法恰如其分,兼顾了公共卫生和政治权利。
公平公正的选举,首先是定期的选举。即使本港立法会选举不能产生政府,也碍于功能组别选举而不能让民意在立法会全面伸张,但市民总可通过定期选举表达民心最新动向,挑选代议士反映当前民意。一年来的逆权运动,风云激荡,民心所向跟四年前大异其趣,民主派不同板块以至其他政治派别所得民望,相信亦出现不少变动,是时候按巿民的选择重新分配议席,才符合最大的公共利益,才算公平公正的选举。
反观林郑只念及长者和居留大陆港人因疫情不便投票,便指选举不公平,根本就不成问题。冯骅至今没有表态,相信也不会认同,因为选委会可提供方便,让长者优先排队投票,但总不能限定有多少长者参与才能举行选举,而一年有超过半年居留大陆的香港人,跟其他长居海外的香港人一样,同属于外部势力的一种,根本违反现行选民资格。
更甚者,政府见选情不利,但又未能赶及改变游戏规则从而翻盘,便宣布押后一年,其实是宣布政府「唔输得」,更不惜一切办法扭转败局。也就是说,只有选举必定赢,这个执政集团才容许选举进行,但如此选举又有何诚信可言,又有是哪门子的公义呢?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