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星期五

军事无禁区:新战略

 

美国众议院中国工作组公布针对中共威胁的最终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美国最大的长期威胁。(视频截图)
美国众议院中国工作组公布针对中共威胁的最终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美国最大的长期威胁。(视频截图)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今天来谈美中关系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应该说,这个动向在2017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后,发表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报告中已有说明。演变到今天,这个动向显得更为明确而坚决。

大国竞争

9月30日,美国众议院中国工作组公布一份针对中共威胁的最终调查报告。内容指出,中共已对美国构成意识形态、供应链、国家安全、技术、经济与能源,以及竞争力等六大挑战。为此,美国提出可行的应对方案和立法建议,确保未来一个世纪,还是美国的世纪。

参与这份调查报告的美国国会议员还做出两个重要战略判断:一、中国共产党是美国最大的长期威胁。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世代的挑战。二、目前正处于自由与极权主义的斗争当中。世界将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未来的国际规范将由美国及其盟友设立,还是由中共专制极权政权来设立?

1979年美国和中国建交后,对中政策开始由”围堵”改为”交往”,一度还出现既围堵又交往的政策,软硬兼施,试图使中国融入并按既有的国际秩序与规范而行。长久以来,美国当局假设,与竞争对手接触交往,将其纳入国际组织和全球贸易当中,最终可使他们成为良性的参与者和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结果证明这种”接触战略”是错误的。中共反而藉此成为”修正主义”强权,进而改变地区秩序及权力平衡。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已经说明这点,并且指名中国挑战美国军力、影响力和利益,企图侵蚀美国的安全与繁荣。今天美国众议院中国工作组的调查报告,再度重申”接触战略”已经失败,必须全面重新调整对中国的政策。

然而,下一步是什么呢?美国至今并没有重新使用”战略围堵”这个词,而采用”大国竞争”来形容当前的美中关系,以更具有竞争性的方式和强硬措施,确保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与利益。竞争的对象是中共,而不是中国;竞争的性质是民主对专制;竞争的结果是开放自由的国际秩序,而不是强制和压迫。

战略围堵

目前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已经从”战略误判和松懈”走到”战略觉醒和竞争”,新冠肺炎疫情是主要催化剂。中国对美国的战略戒心,也开始进入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战略危机和收缩”阶段,并且认为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新的”战略围堵”。双方认知上的差距,或许是今后美中大国博弈中的一个最不稳定的因素。今天我们就先来看,中共怎么理解美国的战略转向。

其实,早在2012年11月习近平上台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下部队考察调研,第一站就到南海舰队。他在听完工作汇报后说:当前一些域外国家怂恿周边国家在南海动作不断,扩充军备,企图联手对付中国,同时加紧对中国实施海上”战略围堵”,使得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更加复杂,中国在南海面临的现实威胁出现上升趋势。

另外,习近平还说,”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危险依然存在。因此,他要求部队密切关注台海及南海的形势变化,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和突发事件。当时,中国和菲律宾因为黄岩岛主权问题而激化,但是并未牵动南海全局,而台湾当时是国民党马英九政府执政,”台独”问题也不严重。习近平为何要对南海及台海发出战略预警呢?

据分析,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宣示”亚太再平衡”(rebalance to Asia)战略,并表示随着中东战事的结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驻军与任务将列为最高优先。习近平的预警,应该和美国新的战略转向有关。

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Leon Panetta)公开表示,美国海军将重新配置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兵力部署,预计2020年达成六比四的兵力配置。2014年5月,美国国防部长黑格(Charles Hagel)宣布将增加在亚太地区地面部队的部署,同时把60%的空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特朗普总统上台后,提出”印太战略”,进一步加速美军在亚太地区的部署。

为此,习近平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主要来自海上方向,因此他要求部队加大海上战争的研究及准备,一旦有事,能够打赢海上信息化局部战争。

多层包围圈

当9月30日美国众议院中国工作组的报告公布后,解放军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就在《今日头条》指出,报告要求重新审视美国对中国的军事能力,而这种能力,就他来看,美军已经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电磁、网络、核武及前沿高科技等八项领域,对中国实施围堵。换言之,当前的围堵,比冷战时期更全面,也更具有渗透力。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王洪光指出,美国对中国正在形成一个以西太平洋为主要战略进攻方向的多层包围圈。最外围是射程达5,5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包围圈。往前推,是距离中国2,000-3,000公里由线状或点状岛屿所组成的包围圈,从新加坡、第二岛链到美国阿拉斯加,进攻不足的部分,由美国航母打击群补齐。最内围的一圈,是在第一岛链内及中国周边国家,由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等中南半岛国家组成。印度、阿富汗、中亚5国和蒙古也是美国拉拢的对象。

除了这三层包围圈。作为主要战略方向的西太平洋,已经向后延伸至美国本土,涵盖整个太平洋纵深,航程大于10,000公里。换言之,即使上述包围圈丧失能力,美国空军B-1B战略轰炸机也能从美国本土中部起飞,航程12,000公里,对第一岛链形成洲际打击能力。

最近几年随着解放军远程精准打击能力的增强,解放军原以为美国会把对中国进行封控的第一岛链兵力,后撤到第二岛链,再把第二岛链的重要军事资产,后撤到第三岛链或美国本土。实际上,美军也确实在做后撤的动作,如把驻日本和韩国的部分海空兵力撤往关岛,而关岛的B-52战略轰炸机撤往美国本土。航母除在南海活动外,在东海和黄海活动也有所减少。

第一岛链


这样看来,美军似乎正在进行战略退却。然而,以上判断是错误的。王洪光说,美军并不想放弃第一岛链,而是通过新的换装和战法,意图把中国继续封锁在第一岛链之内。

以美国陆军来说,近年从中东、非洲、欧洲及阿富汗撤出部分兵力,转向第一岛链,重点不是兵力来多少,而是换防改由射程在1,000公里以下的近程地对地导弹部队,以及射程约2,000公里的陆基战斧式巡航导弹部队,驻守在第一岛链的关键岛屿,用于打击中国浅近纵深目标、海上舰船,并封锁中国进出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这应该就是美国陆军将在印太地区部署”多领域任务部队”的背景。这支部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陆军,而是能够执行电子战、网络战,乃至于运用高超音速武器等多个领域的新型作战部队。部署在印太前沿地区,威慑并击败对手。这是美国陆军要在印太地区建立一个新的作战模式,为海空力量扫除障碍。

从美国海军来说,美国正在试验在没有航母打击群的前提下,如何以两栖攻击舰为核心,进行对陆地和岛屿的攻击演练,并搭载F-35隐形战机,演练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王洪光说,美国不断加强与越南和菲律宾关系,企图重返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基地,与新加坡樟宜基地构成一个大三角协防关系,将对中国舰船在南海活动构成重大威胁,并能近距离支援两栖攻击舰战斗群的活动。

颠覆性变革

在海军陆战队方面,美国正在进行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把作战任务从”由海洋向陆地型”侧重于登陆后的地面作战,改为”由海洋向岛屿型”侧重在关键岛屿建立火力据点,以掩护和支援舰队主力在海上作战。同时,换装射程500公里的近程导弹和不低于数百公里的远程火箭炮,依托关键岛屿,打击中国舰船和沿海目标,掩护美国海军主力部队。

在空军方面,美国逐步改变以往”前重后轻”的前沿部署,主要打击行动开始从第三岛链,甚至从美国本土发起。如B-1B超音速半隐身战略轰炸机,从美国本土中部起飞,横越太平洋,对第一岛链形成洲际打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B-1B以优越的低空突防性能,打破传统定义上前沿与后方的界线。

在太空和网络作战领域,美军更是积极部署,从被动防卫转向主动攻击,破坏力有可能超出解放军的想象。总体而言,虽然美国对中国构成多层包围圈,而它的作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略围堵”所能概括。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