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57届金马奖21日举办颁奖典礼,最佳剧情短片奖颁给体现香港反送中运动的影片《夜更》,最佳纪录片奖则由拍下中国广东乌坎村民六年抗争过程的《迷航》获得。这两部电影的导演郭臻和李哲昕都是来自香港的年轻人。
《夜更》
讲述“反送中”运动故事的香港短片《夜更》(Night is Young)获奖后,身在香港的导演郭臻透过感言声援12名目前被关押在深圳的港人,并表示这部片属于“世界每个不同角落,而又拥抱良知的香港人”。
郭臻表示:这个奖暂时由我们保管,到有日黎明来到,再交还给大家。愿大家好好疗伤,好好休息,好好去爱,好好地去照顾人性的複杂,然后择善固执。最后他想向全世界讲:愿自由归于人民!
郭臻长期关注香港社会议题,他在2013年曾以短片《流放地》入围金马奖,这次是他第2次入围金马。《夜更》是继《浮瓜》之后,郭臻第二部直接涉及政治题材的作品。故事结构简单,虚实交替,在虚构情节中加插反送中运动堵路等抗争现场画面,轻描淡写地描绘的士司机一晚之间遇到的人与事。从一位的士司机的视角出发,呈现大时代的某一切面。
现年 34 岁的郭臻介绍:自去年七月彻底停止长片计画后,他和许多港人一样,游行上街为主,年尾才正式开拍《夜更》。他与拍摄团队驾的士来回穿梭各区集会与示威现场,他坐在出租的士车后座,摄影师则坐在驾驶座旁,偷偷架起摄影机。绕过人头涌涌的大排档,转角便是大批防暴警察与记者对峙场面,一名警员举枪指向记者群。这一幕,郭臻放进了影片《夜更》。
因资金紧绌,戏中角色全由素人担任,就连主角也是由现任香港柴湾区议员蔡志强义务出演。38岁的蔡志强,十年前开始任职的士司机。戏中的士车,亦由他免费借出。郭臻原想找四、五十岁的的士司机帮忙,但怕他们大多担心惹麻烦拒绝参演,只有蔡志强一口答应。
故事片《夜更》里的的士司机,看的是《苹果》直播,却又会唠叨年轻抗争者不要生事,影响别人生活;他没有明确政见,一方面埋怨抗争影响生计,一方面对年轻抗争者心生怜悯。角色性格原型取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平凡人;从茶餐厅老板到的士司机,他们的政治立场模稜两可,又有点欺善怕恶。
郭臻说:走上街头,与港人同行,是他参与社会运动的方式;创作《夜更》,换上导演身分,则让自己进入一个相对冷静、抽离的状态,去整理与呈现这一年的某些观察。他还说,自己大多时间仅凭直觉拍摄,亦无意透过《夜更》就反送中运动作深层次梳理。他甚至刻意避免去想作品会带来什么影响或观众迴响的问题。
《迷航》
第57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则由香港女导演李哲昕的《迷航》夺得。这部纪录片长达3小时,制作时间长达8年。内容拍摄2011年中国广东乌崁村民因土地被贪官非法变卖,挺身集体抗争,以民主投票,选出抗争领袖执掌村委会的过程。
乌坎村选举引发一场中国基层民主实验。纪录片《迷航》分为上下两部,上半部题为“抗争”,回首事件根由,记录村民试图通过抗争和公平选举重夺对土地的权利;民主还剩最后一里路,但选举过后,民意危机及政治黑幕却接踵而来。
电影下半部题为“之后”,聚焦乌坎村人抗争后的困境,由事及人,导演长时间追踪运动中核心人物,有老谋深算的运动领袖林伯、启蒙村民抗争意识的热血青年阿宏、以及回乡投入抗争的少年阿兴。六年过去,有人生有人死、有人走有人留、有人陷入贪污迷局、有人远避美国寻求庇护、有人再次号召集结⋯⋯。
电影《迷航》所记述的乌坎村基层民主实验,是敲响中国民主的第一声钟响,还是预言革命死亡纪事?民主到底是什么?它是终点,还是方向?《迷航》提出的问题是深刻的。
香港年轻女导演李哲昕长期关注社会变革中个体的处境及抉择。《迷航》为其执导的首部纪录长片,曾经入选2019年温哥华影展、香港亚洲电影节,及2020年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亚洲视野竞赛。
获得台湾金马奖后,李哲昕发表感言说:从进村到现在,差两天便完整9年了,这9年时候里面,有非常多的人给过我支持和帮助,我想这个奖也同样属于没有办法今天亲身来到台上的同伴。
李哲昕还说:2020年是一个艰难、充满各种挑战和迷航的年份,不管眼前的航程有多迷航,希望我们依然可以相信,纪录和想像力的力量。
文章来源:RF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