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法修辞,没个主语,题目不规范。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或者我们能不能关心国家大事。
好像是文革时期吧,老国王发出号召:“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这只是前半句,后半句是“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替老人家遗憾的是,只搞了十年,就把国家搞到了“崩溃边缘”,如果按老人家说的要“进行到底”,后果不堪想象。
回过头说,说时代也好,环境也罢,总之,需要你文章包括标题不规范,你也就不要去讲究规范。就像无数公众号作者作文时都用上了错别字(连转发过去的文章,也不能不借用错别字,对我这种人而言,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你说谁不知道那样不好,可有什么办法呢。现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都在关心国家大事,大概没有人关注这种国家小事吧。
刚在微信上看鲍鹏山演讲视频,讲一个人的三个层次:谋生、谋智、谋道。其中讲明末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说单纯讲这几个字,我是不敢讲的,不然,遇着较真而又明事理的,说不定会吐我一脸:你告诉我,与我有什么责?真遇到这种人,我只好用手往脸上抹一把不说,还要给他道歉:确实是我错了,对不起。
记得至少二十多年前,在广东花城出版社主办的《随笔》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忘记是上海的何满子还是什么人写的,题目就叫:《天下兴亡,匹夫无责》。还好,这是二十多年前,如果是现在,就算思想解放或叫开明如《随笔》杂志,这种题目估计也很难审核通过。大年期间,自己心血来潮,弄则《天天向下》的稿子,送审,不通过。自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遂将题目中“下”字去掉,内容一字不动,提交后很快就通过了。
不过,经鲍鹏山一解释,原来,顾先生讲的是“天下”,不是国家。天下与国家是两个不同概念(当然,孔孟时代,他们确实把国家当天下看),国家亡了,天下还在;国家可以亡,但天下不能亡。“天下亡”的意思是社会礼崩乐坏,不讲伦理,人失去良知。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伦理,没有秩序,人可以胡来,不要良知了,那才叫“天下亡”。所以只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并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鲍鹏山在演讲中还举了例子,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一个个“国家”都亡了,可天下还在。从这层意义上说,国家兴亡与个人确实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国家是皇帝的。当然,鲍鹏山也讲了,1949年后不同,1949年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不是皇帝而是人民的!他不能不这么讲,否则就有可能“犯错误”。
国家是人民的,人民当然就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就可以说话。但人之不同,可能与各人的感觉不同有关。我的感觉就是好像我只能在心里关心,不能把我关心的说出来——才过去没几天,就算患有轻度老年痴呆也还记得,国家派人跟我说,两会了,不要转发一些东西。我说我只发一点我自己的原创文章。国家派的人又说了,这几天最好原创文章也不要发。我不置可否。这不就等于说咱只配吃饭睡觉或看看电视,看看代表委员们关心国家大事吗?其实谁不知道国家的意思,就是现在这种时候,你们就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就行了,不要添乱——只因“打交道”多了,碍于情面,难听的不便说出口而已。
可早上忽然又在微信上看到:“全国两会邀您建言”。点开后,竟发现自己成为“2021全国两会热点调查的第1659015位参与者”,感觉何等荣幸!虽知此不过“虚邀”而已,但毕竟还是“虚邀”了。可见,在国境内,人人皆可“建言”。因为改革开放后再也没有划分什么四类或五类分子了,大家都是公民,或都是平民,既如此,我等积极“建言”才是;否则岂不是辜负了。自己的困惑是,一边派人跟你讲不要说不要转,一边又“邀您建言”,也不知到底应该相信哪一个。特别是如果“出了问题”,我跟谁去“论理”?不过,只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咱还是相信国家私下跟咱说的话,公开说的,只能半信半疑。
2021.3.6
文章来源:民主中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