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口问题上,政府和人口学权威的立场出现了前后180度的立场大转弯。这显示了中国人口问题的异常严重性。其严重性突出表现在,中国面临著严重的低生育率或负增长陷阱。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已经低于警戒线,这点几成官学两界的共识。总和生育率,指的是每个妇女在育龄期间(15-49岁)生育的子女总数,是衡量人口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人口学界公认,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保持上下两代之间人口的基本平稳,达到正常的世代更替水平。人口学界还认为,1.5是一个临界点,低于1.5则属于很低的生育水平。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就低于1.5,这引起了民政部门和学界的担忧。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坦诚,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而一些人口学者表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2018年已低于1.5,严重低于世代更替的要求。
更严重的是,中国实际的总和生育率,要远远低于官方承认的1.5。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推算,2018和2019年的生育率虽然分别为1.495和1.47,如果扣除二孩生育的政策积累效应,中国的生育率在2018年和2019年实际上只在1.1至1.2之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在「2021年预测: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一文中,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将会快速跌落到1.2甚至更低的水平,中国掉入「低生育率陷阱」(the low-fertility trap)确凿无疑。
「低生育率陷阱」是由奥地利学者鲁茨(Wolfgang Lutz)等人在2006年首次提出。他们的一个重要论点是,一个国家一旦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就很难自拔。他从三个方面解释了「低生育率陷阱」的「自我强化机制」。从人口学角度看,生育率低会导致育龄妇女人数降低,育龄妇女人数低会进一步导致生育率降低;从社会学角度看,育龄夫妇的理想家庭规模的缩小,导致年轻一代到了育龄之时,会进一步减少孩子的生育;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育率下降会提升生活水平,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人们会进一步减少生育,等等。诡异的是,鲁茨等人2006年的研究和他的「低生育率陷阱」,现在正在中国活脱脱地上演。这解释了为何曾经信誓旦旦的中国官员和一些人口学者的立场,会突然发生180度的转变。而分析中的「自我强化机制」,也揭示了即使中国官方改变计划生育的立场,推行开放生育的政策,中国也恐怕难从「低生育率陷阱」中自拔的机制性原因。
按照另一部分人口学家的看法,中国官方的计划生育立场转变,来得太晚。如果废除一胎化政策发生在十几年或二十年以前,效果会很不一样。在美国大学任教的人口专家王丰表示,中国应该在1992年生育水平降到耕地水平之下时就作出改革。而现在,中国社会出现了更大的趋势:晚婚、晚育甚至不育,这种趋势使现在全面废除生育控制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婴儿潮」无法返潮,中国人口的急剧萎缩也难以缓解。
中国人口的急剧萎缩,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多方面负面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这首先意味著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2019年已突破2.5亿人,人口比重高达18.1%,2030年将达25%。这样快速发展的老龄化,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活力、紧缩劳动力供给、冲击养老医疗体系、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人说,中华复兴唯一的强敌就是中国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根本不是美国。反观美国,生育率在2018年达1.87,而且移民人口也可补充劳动力人口之不足,比中国老龄化的压力小得多。
总之,中共过去用强制手段控制人口曾奏效一时,现在欲用开放生育、允许自主生育等手段要民众多生多育却难以遂愿。对中国决策者来说,「低生育率陷阱」,伴随著劳动力人口红利的消失及重度老龄化的即将到来,正赶上中国试图在经济上赶超美国的重要历史关口,这对那些意欲尽快超美的中共执政者来说,恐有难以承受之重。
在这个方面,时与势并不在中共一边。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