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3月1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发表讲话,强调党员要对党忠诚,同时要敢于斗争。他在一段讲话中,12次提到“斗争”二字。党史专家指出,习近平的说法一方面是恢复中国共产党的本性,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中国复杂的国际环境。
习近平上周刚刚宣布,在中共领导下,中国取得了全面脱贫的千年级别的大成就;在周一的讲话中,他却强调中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还面临着很多风险和挑战,并督促全体党员要敢于斗争。
“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要坚定斗争意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
这让外界感到,习近平可能并不像他表面的那样成竹在胸,斗争二字也已经多次出现在他的公开讲话中。
斗争哲学一而再再而三
“我相信习近平他们也很清楚,中国的国际环境目前是处于文革以来最严重的困境当中。虽然目前稍有缓解,但那把剑还在头上悬着”,中共党史专家、美国人权组织”中国人权” (HRIC)资深政策顾问高文谦这样告诉本台。
高文谦提及的外交困境是指,中国政府在去年新冠疫情初期,隐瞒疫情真相,随后导致新冠全球大流行,国际社会出现普遍的对中国政府追责的声音。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近年来调整对华政策,日渐把中国当作战略或制度的竞争对手。
在此背景下,高文谦观察到,习近平再提斗争哲学,是出于中国现实环境的需要。他强调,习近平这样说也是对毛泽东时代的回归,“习近平完全是继承了毛的衣钵,他用这么一杆枪,来对付所面对的内外困局,以及反对的力量。”
旅美学者、曾任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副编审的邓聿文则认为,习近平多次提到斗争其实是恢复中国共产党的本性,“从哲学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斗争的党;而且从历史来看,它确实也是一个斗争的党,从它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在斗争,一直斗斗斗,直到今天。”
在胡锦涛主政时期,中共的执政方针以“和谐”为关键词,这似乎让人感觉是要淡忘斗争哲学。更早的时候,邓小平主政时期,中共更是从文革时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但邓聿文认为,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化,仍然不能摆脱毛泽东给中共定下的斗争哲学,“毛泽东的《矛盾论》就讲矛盾是推动事物变化的内部因素,矛盾的一个最主要特征就是斗争。所以共产党过去就讲,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与人斗都是其乐无穷,斗争是无处不在的。”
对党忠诚,还是对人民忠诚
这次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依然是针对中共党政系统内部的司局级干部。
习近平的讲话在抛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惯有的大前提之后,首先强调的就是党员要对党忠诚。但随后,他又指出,人民才是党的力量源泉,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从文革时代走过来的高文谦认为,这就是典型的党文化表述,“从老毛那个时候起,就是这样的。党是领导一切的,一会儿又喊人民万岁。实际上,当他喊人民万岁的时候,文革时期,天安门城楼上是他一个人独断乾纲。所以,人民完全是他玩弄的一个话语(词汇)。”
邓聿文分析说,对党忠诚,和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在中共的逻辑上并不矛盾,“因为他们认为,对党忠诚就是忠诚于人民,因为它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
但他认为,实际上,这两者肯定有矛盾,“人民有人民的利益,共产党有自己的利益。说白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就是要忠诚于党的领袖个人。习近平隐含的意思就是这个。”
邓聿文分析说,党总要有一个代表,领袖就是这个代表,你要对党忠诚,就要忠诚于领袖。事情的逻辑必然会导向这一点。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