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5日星期四

客座评论:“平视”之后,中美真正的差距

Symbolbild USA China Beziehungen

中美之争,谁能胜出?

(德国之声中文网)外交虽然有一套基本的礼仪和规范,讲究技巧,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国家实力,这一点并不因为人类早已进入现代文明,21世纪都已过去1/5而有改变,只要世界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未来很长时期估计也是如此。这当然不是说外交一定是弱肉强食。虽然不少战略家认为当今人类仍是丛林世界,奉行丛林法则,但即便如此,公然违背人类基本伦理和文明常识的弱肉强食是不允许的,这点应该还有共识。

不过,既然外交本质上取决国家实力,当然谁最有势力,谁就主导地区或全球秩序,掌控规则。某种意义上,一个仁慈的霸权比没有霸权、世界的无规则无秩序更有利于人类的整体利益和多数国家的利益。而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虽然有很多争霸上演,但只有美国才是真正的全球霸权,相对而言,也是仁慈的霸权。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让人类繁荣了半个多世纪,其中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的霸权近年有所衰落,尽管这存在争议,然而可能也是事实。中国被认为最有能力挑战美国的霸权,国务卿布林肯前不久公开表示,中国是唯一有实力对美国塑造"规则、价值和关系"全球体系能力构成严重挑战的国家,将中国列为本世纪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考验"。也许布林肯对中国的力量有高估,但无疑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对美国进行全方位的挑战。

中美"2+2"阿拉斯加会谈就在这个背景下举行的。从双方的开场白看,虽然美国把中国定位于挑战者,然而显然也没有把中国看作"对等"的谈判对象,还带有某种教训的味道,被中国外交官认为"居高临下"冒犯了中国尊严,招致反击。中国外交官这种在美国土地上怒怼美国的行为,美国以前可能确实从未遇到过,中国官方因而有理由宣称它"平视"了美国。

问题在于"平视"之后,中国试图在事关主权、发展和安全利益上为美国划红线立规,后者是否遵守,在未来的中美竞争中,如果美国挑战中国的规矩,中国是否有实力去捍卫。

尽管官方如今宣称中国可以"平视"美国,然而,只要不过于自大,稍微谦虚一点,中国的决策层及其智囊团理应清楚两国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总体国力不在同一等级,只不过中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若干年,认为以目前的发展速度,至少中国在经济上在8-10年可以赶上美国,而只要中国经济总量超美,其他方面的超越都好办。

Volume 90%
 
观看视频01:27

中美阿拉斯加会晤 双方互不相让

经济实力主宰一切?

经济是基础。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这话用在国家上也贴切。目前中国的GDP相当于美国的七成,这在过去的挑战者里,无论苏联还是日本都没到这个程度。就此而言,中国确实比之前的挑战者对美国的冲击大。也正如此,不少严肃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超美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一时间不会太远。当然认为中国经济永远赶不上美国的学者亦有。

不过,假如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赶上美国,中美的差距是否就被抹平了,中国就能主导世界?

当然不是。尽管经济壮大,中国有更多财力用于教育、科研、军事和产业更新等,但要和美国并驾齐驱不那么容易。

美国的强大,普遍的看法是因有美元和美军。美元事实上的世界货币地位不但使得美国能够在金融上号令天下,它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即借助美元,美国的"长臂管辖"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制裁成为可能。美军更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支柱。中国经济超美固然能够冲击美元地位,但人民币在未来10年替代美元或者只是和美元一起成为世界主要货币,基本不大可能。中国经济超美也使得国防预算赶上或超过美国,同时科技的提升也有助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然而解放军在未来10年要成为一支像美军一样的全球军队仍然难度很大。当然在东亚,解放军也许能抗衡美军。

"朋友圈"的力量

中美最大的差距其实在盟友体系和高科技及其供应链上。中国在非西方特别是威权和独裁国家能够找到很多响应者,某种程度上,已然是它们的领头羊,但现实世界毕竟是由美国和其西方盟友主导。

最近,欧盟英加就中国的新疆问题对中国发起了制裁,这是它们在八九之后首次制裁中国,显然,这是西方内部协调行动,要在人权和民主问题统一立场,对抗中国。尽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问到此事时表面上显得满不在乎,和杨洁篪反驳布林肯一样,认为"这几个国家的声音不代表国际舆论,他们的立场不代表国际社会的立场,他们更没有权利、没有资格代表国际社会",说"中国的朋友圈实际越来越大"。但若真的不在乎,就不必制裁欧盟,召见欧盟和英加驻华大使抗议。也可把中国的反制和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理解成正是中国对西方的"平视",可这样的"平视"并未能吓退它们在新疆问题上后退。

未来10年,全球体系及其主导力量不太可能改变由美国及其盟友主导的事实。中国在一些问题上会得到非西方国家的呼应,然而,要它们全心全意协助中国对抗西方,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基本做不到,毕竟大多数非西方国家,即使一些威权国家,也不愿公开得罪美西方。而在拜登领导下,美国和盟友的关系将恢复到传统状态,它们已经意识到中国对西方自由民主体制的威胁,因此在涉及民主和人权的问题上同中国对抗的立场与意愿更坚定。就算中国的力量在未来继续增长,但以一对多,谁得胜谁吃亏,从常识言是不能辨别的。

美国的盟友体系也将在科技及供应链上表现出来。在中美的科技竞争中,虽然中国近10多年来投入力度很大,科技进展神速,特别在AI、5G、大数据等高技领域接近或者超过美国,然而,在总体科技实力尤其多数关键技术方面,中美差距明显。芯片制造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美国下达芯片禁令后,几个主要生产厂商对中国芯片一断供,就使得中国技术最先进的企业--华为的手机生产线不得不停下来,陷于困顿。像这样卡脖子的技术还有很多。

没有自由,何来创新

中国虽然已经开始了关键技术的攻关部署,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规划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但是,在解决卡脖子的科技攻关上,中国的软肋不在硬件,而在软件,即思想和制度。尽管中国在远景目标规划中也强调鼓励自由探索,强化应用研究带动,然而,习近平对思想的垄断和政治化只会更加扼杀创新需要的宽松的科学氛围和自由探索的科学精神。

不仅如此,美国在科技上可以和盟友建立一套排斥中国的供应链体系。美国现在正着手和日韩台荷等组建半导体产业联盟。日前,25家西方的全球领军企业又呼吁G7成立科技治理机构,这说明这些企业也意识到美中对抗带来的风险从而尽可能减少和中国的科技联系,借助国家力量组成一个西方的科技体系。未来10年,中国用所谓的新举国体制去推动实施雄心勃勃的前沿科技计划,也许在应用科技方面会大幅追上美国,但原创和核心科技的突破始终会是一大难关,因为它们和思想自由息息相关。很可能,世界将形成美中两套科学和技术体系和标准。

关键科技的竞争既关乎科技和教育,也关乎经济、军事和人的生活与福祉,关乎国家的竞争力。谁在科技上胜出,谁将获得科技话语权进而获得主导国际秩序的权力。假如中国能够做到技术自主并且在关键技术上不受制美国和西方,无疑将增加中国对抗美国和西方的底气,后者对中共的胡作非为将无能为力。然而,从上面的论述看,除非奇迹发生,否则中国的科技在未来十年难以赶上美国,充其量只是和美国缩小应用差距。

从大历史的尺度看,虽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中国也许在某个阶段能够逼近美国,但要全面超美,几乎不可能。因为美国有着中国没有的盟友体系和科技优势。这两者尤其是后者是中美真正的差距所在。中国如果觉得自己有实力有自信,从现在开始的这整个过程自然可以一直"平视"美国和西方,但代价很可能是中国的自我孤立和被孤立。

Volume 90%
 
观看视频01:12

中美科技未来会不会脱节?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