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1日是萨哈罗夫的百年诞辰。在他的家乡俄罗斯,对这位曾经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纪念活动受到严格限制;而在西方国家,萨哈罗夫主要因其在人权领域的贡献而得到缅怀。
1975年的萨哈罗夫(摄于莫斯科)
(德国之声中文网)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萨哈罗夫中心"博物馆原本计划在百年诞辰前夕启动萨哈罗夫主题摄影展,但是当局却以"技术原因"为由没有批准此项展览。博物馆在一份声明中谴责莫斯科市政当局的"可耻决定",认为无视"一位最杰出子女之遗产的国家,将会面临一个可悲的未来"。
正直、忠于原则的科学家
专门研究东欧近现代史的德国历史学家施略格尔(Karl Schlögel)指出,萨哈罗夫并非从一开始就想要当人权斗士。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萨哈罗夫甚至可能是不情不愿地成为了人权人士,这位科学家是因为其正直、忠于原则的品质,才慢慢成长为人权人士的。"
1921年,萨哈罗夫出生于莫斯科。他的父亲同样是物理学家,子承父业的萨哈罗夫也很早展现了物理研究的天赋。二战后,他取得了博士头衔,并且加入了高度机密的苏联核武器研发计划。萨哈罗夫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1961年,苏联试爆了人类史上最大破坏力的武器--5000万吨TNT当量的"沙皇氢弹",正是基于萨哈罗夫的设计而制造的。
鉴于他在核武研发中的突出贡献,苏联授予了萨哈罗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崇高荣誉。不过,随着美苏军备竞赛愈演愈烈,见证了核武器惊人破坏力的萨哈罗夫开始关注自己工作所牵涉的道德伦理问题。60年代起,他积极参与政治,反对核武器扩散。由此,萨哈罗夫慢慢地从苏联的英雄转变为异议人士。
沦为阶下囚
萨哈罗夫不仅仅关注核军备竞赛的伦理问题,还曾签署反对为斯大林翻案的《25人公开信》,反对苏联当局打压其他异议人士。1968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进步、和平共处、精神自由的一些想法"的宣言书,指出反弹道导弹是核战威胁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在苏联作为地下出版物流传,还在境外出版。苏联当局自此禁止他继续参与和军事有关的研究,并对他施加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德国历史学家施略格尔指出,萨哈罗夫积极利用自己作为知名科学家的声望,为其他异议人士发声,还向苏联以及外国领导人写信。1968年,他和同为人权行动主义者的邦纳(Yelena Bonner)结婚后,更是越发频繁地参与人权运动,逐渐成为了苏联当局的眼中钉。
1975年,萨哈罗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苏联当局则禁止他离境前往挪威领奖。苏联官方媒体同期则对萨哈罗夫大加鞭挞,他曾经的同事们也竞相对其抹黑。1980年,在示威抗议苏军入侵阿富汗后,萨哈罗夫更是被捕,随后被流放到保密行政区高尔基,也就是今天的下诺夫哥罗德。他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头衔也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议所褫夺。
晚年恢复荣耀
流放期间,萨哈罗夫受到苏联情报机关的严密监视。他还数次绝食抗议,却又遭到强制喂食。一直到1986年,开始实行改革新政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才亲自打电话告诉萨哈罗夫结束流放,可以返回莫斯科。
此后,萨哈罗夫积极投身苏联的政治改革,逐渐成为了改革派的重要旗手。1989年3月,在苏联第一次真正自由的选举中,萨哈罗夫成功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并参与了新宪法的制订工作。不过,在同年12月,萨哈罗夫就因心脏病突发而在莫斯科辞世。
在他去世前一年,欧洲议会就将其人权奖命名为"萨哈罗夫奖",南非反种族歧视运动领袖曼德拉成为了首任获奖者。2020年度的奖项则授予了白俄罗斯的政治反对派。
历史的轮回
在家乡俄罗斯,萨哈罗夫的声望经历了大起大落--生前生后都是如此。俄罗斯历史学家谢尔巴科娃(Irina Scherbakova)就在近期指出,如今,萨哈罗夫在俄罗斯的历史书中不再享有显赫地位。近年来,莫斯科等大城市新建了一系列雕像,纪念枪械专家卡拉什尼科夫、基辅大公圣弗拉基米尔等历史人物,但是却没有任何一尊雕像纪念萨哈罗夫。
萨哈罗夫的名字近期出现在俄罗斯国内的新闻报道中,是因为发生在莫斯科的反对派游行。集会示威的地点,通常都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萨哈罗夫大街"。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俄罗斯的反对派旗手人物纳瓦尔尼(Alexej Nawalny)现在也被关押在一座劳动营内,也因绝食抗议而遭到强制喂食。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的学者科列什尼科夫(Andrej Kolesnikow)指出,对于如今的俄罗斯当局而言,萨哈罗夫的人权理念很可能再次成为了眼中钉。鉴于政府对公民社会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新法案不断限缩言论与集会自由,"俄罗斯已经部分重归苏联时代"。
德国历史学家施略格尔部分同意科列什尼科夫的观点,但他同时也指出,当今的俄罗斯至少还会有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这和当初的苏联形成了天壤之别。"而萨哈罗夫本人则拥有不畏强权的形象,在当今这个缺乏榜样的年代,萨哈罗夫将继续具有榜样的力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