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宣言
我们曾在第十讲谈到,欧洲宗教改革之后,在英国,作为少数派的清教徒,为反抗英国国教的迫害,1620年远走新大陆,努力在美洲创建一个信仰自由的平等的基督教共和国。这些新移民的确与背负沉重传统的欧洲人不同,他们特别富于独立的自由的精神,从而在北美洲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
在殖民统治时期, 虽然北美殖民地沿袭了英国本土的大部分制度,但伦敦殖民当局对北美殖民地仍然有超额的经济盘剥和政治压制。鉴于不满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对他们的严苛的殖民统治,1775 年 4 月,这些北美洲殖民地移民与英国宗主国爆发了彪炳史册的独立战争,其序幕是由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的战斗揭开的。战争期间, 殖民地的十三个州于 1775 年 5 月在费城召开了第 2 届大陆会议,会议任命 G.华盛顿为总司令。随着战争的全面展开和延续,双方和解的希望逐渐消失,完全独立已成为殖民地的目标。
1776 年 6 月 7 日,在大陆会议的一次集会中,维吉尼亚的理查德德.亨利.李提出一个议案,宣称:「这些殖民地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并且按其权利必须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6 月 10 日大陆会议指定一个委员会草拟实际的起草工作由托马斯.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负责。
1776 年 7 月 4 日,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获得通过,并分送十三州的议会签署及批准。
该宣言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政治哲学--民主与自由的哲学;第二部分列举若干具体的不平事例,以证明乔治三世破坏了美国的自由;第三部分郑重宣布独立,并宣誓支持该项宣言。宣言以“不言而喻的真理”的名义,开宗明义地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独立宣言最后庄严宣布;“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敲响了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嘹亮钟声。
独立战争历时八年之久。各州之间“为了共同的防御,安全的自由,相互的幸福,缔结一个坚强的友谊同盟。”当时,每州在这个同盟内都有平等的一票。该同盟有权宣战、缔约、铸钱、举债和统帅军队。但当时的美国还仅仅是一个为了应付危机的各州政府的联席会,是邦联,而不是各州人民共同的联邦政府。
在战时,同盟还算有效。然而一旦战争胜利,获得独立,因为每州各自为政,很多问题就出现了。例如:士兵的抚恤和复员无机构统一管理,叛兵的滋事……等等。总之,秩序混乱,人心思定,渴望和平与统一。
但是,要组成一个统一的有实权的联邦政府,各州就必须放弃部分主权。然而当时人们刚刚从英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痛恨任何集中的权力。因此,面临着相当困难的建国工程。
直到 1785 年,统帅殖民地军队战胜英军的华盛顿将军,才获得了一个历史机会。当时弗吉利亚州与马里兰州因为航运问题发生争端,突出了各州各自为政的弊病。由于事关切身经济利益,双方容易妥协。华盛顿就此请两州代表协商合作办法。在会上,他提出了统一税额和币制的建议。后来又找来附近两州的代表参加,结果四州的代表决定在第二年九月召集一次十三州的商业会议。但到头来只到了五州的代表,不过仍有收获,他们已认识到联邦政府的重要性,它决定下一年五月再开会议,并扩大了会议议题。这个定于 1787 年 5 月 25 日召开的会议,就是著名的费城会议,史称制宪会议。
制宪会议和美国宪法
1787 年 5 月 25 日, 美国的制宪会议正式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得以进行,有赖于会议有规则有程序并且守规则守程序;同时,也有赖于主持会议的主席,是德高望重又谦虚冷静的前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
即使如此,来自各州的代表们,由于理念与利益不完全相同,仍然爆发了华盛顿所预言的“可怕的争执”,连他本人也偶尔禁不住用尖刻的语言批评对手。场面十分火爆,眼看就要破裂了。这时,81 岁的富兰克林出面了,他要求休会三天,“让这一阵的激动过去,大家才能没有意气用事地、自由地、充分地对这些
问题仔细考虑。”同时,他提议请一位牧师祷告“宇宙的创造者,恳求他主持我们的会议,用他的智慧启迪我们的心灵,把真理和公平的爱好注入我们心中,使我们的辛苦能得到完全的成功。”
富兰克林的恳切,牧师的祈祷,触动了与会者心灵的深处,滋长了妥协的精神。这三天似乎上帝之光真的降临了。以至在 7 月 2 日重开会议时,奇迹发生,会议空气转变,协议的基础,后来被称为“伟大的折衷”的方案当天就提了出来,在 16 日终于以五比四通过了该方案,也就是现在美国宪法的最初草案。
经过三个月,于九月 17 日,三十九位代表(有 13 位代表离会,三位代表拒绝签字)在草案上签了字。虽然如此,但并非表明大家都满意了;相反,恐怕没有一人认为它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哈密尔顿在签字下注明:“没有一个人的意见比我自己离这个草案更远,但我们是继续在混乱和争吵中犹豫呢,还是不如在草案上寄托我们善意的期望?”富兰克林则说,这宪法中有几部分是他不赞成的,但他愿意信托别人的判断。华盛顿则总结说:“很可能我们所提议的不会被接受,也许还必须经过另一轮可怕的争执。如果为了要讨好人民,我们提供一个自己不赞成的方案,今后我们又如何能为我们的工作辩护?还是让我们提高我们的标准,使智慧与和平得以实现,至于成功与否,本是上帝的意志。”
接下来的工作更困难:即,争取有九个以上的州的批准。因为草案规定上院是以州为单位均等组成。人口少的州很高兴,马上批准,但这只有四州,其余九州则迟迟不予批准。于是,在草案上签字的代表,抛弃了自己个人见解,努力推动在本州获得批准。
自认离草案理念最远的哈密尔顿,却成为最努力促成批准的人物。他是纽约州的代表,纽约州议会多数议员反对草案,于是哈密尔顿就发动浩大的宣传,写了很多文章,收入《联邦党人》书中,成为美国政治的经典。最后,纽约州以相差三票的微弱多数通过。
宾州有一些议员反对草案,拒绝赴议会,使批准的会议开不成。但该地人民在签字代表的解释下,群起到这些反对的议员家中把他们拖到会场,结果获得通过。
弗州议会辩论最激烈,因为著名群众领袖和雄辩家亨利领导着反对派,而主张批准的领袖居然是拒绝在草案上签字的郎道尔夫。他放弃了私见,竭力游说,结果以 89 比 79 批准。郎道尔夫后来成为第一任联邦检查官。
终于,美国的宪法确立了,它保障了美国两百多年的长治久安。它的制宪过程显示了政治过程中折衷和妥协的重要性,也彰显了美国开国先贤们的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开阔的政治胸怀,从而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文章来源:光传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