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4日星期二

张杰:拜登与习近平通电话不意味着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美中两国领导人在今年2月首次通电话后就一直没有联系,9月9日,拜登与习近平再次进行了通话,确保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不会变成“冲突”。

在这次通话中,拜登传达的信息是,美国希望确保“动态保持竞争”,在未来不会出现任何情况使双方转向“无意的冲突”。中国官媒报道称,这次通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并称习近平对拜登说:“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上次,两人在电话中交谈了两个小时,这一次通话持续了90分钟。

拜登上任后,一直试图与中方保持接触。从今年3月的阿拉斯加中美高层会晤,到副国务卿谢尔曼到访天津,再到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克里4月和8月两次访问中国。但美国与中国的接触一直建立在拜登的“合作、竞争和对抗”的原则上。反观中国,则比较情绪化,一路骂下来,从阿拉斯加的“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到天津的“好处占尽,坏事做绝”。如何看待拜登与习近平的通电话?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中美对抗正在演变为冲突

目前,中国的外交形势可谓前所未有的孤立,与之对应的是美国已经完成对中国的围堵。拜登先是启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日本在对华关系上不再模糊,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7月5日在东京都内演讲时,明确表示如果台湾遭到中国侵犯,将会依据该国安全保障关联法所制订的“存立危机事态”,认定可以直接适用集体自卫权。其次,拜登巩固与欧盟、北约的盟友关系。直接的后果就是欧盟议会叫停了“中欧贸易投资协定”。英国对华态度越来越强硬。再次,拜登加大对台湾的援助,除了疫苗、军售以外,不断将台湾推向国际舞台。拜登称美国对待台湾的安全与同对待北约和日本一样,言下之意就是表明美国将对台湾安全实行防卫。另外,拜登政府宣布延续前川普政府在南中国海主权声索问题上的政策,继续认定中国对南中国海大部分海域的主权声索完全不合法。美国军舰频繁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就在拜登与习近平通话前,美国海军宣布在南中国海美斯奇夫礁12海里内依法实施了一次航行自由行动。中国称美济礁属于自己领土。

面对自己划定的红线不断被践踏,习近平也没闲着。一是,提升对台战争威胁。中国的军机不断扰台,已经成常态。二是,增强网络攻击。7月19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三十多个国家,首次联合谴责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网络攻击;同日,美国司法部公布对4名中共黑客的起诉书。三是,加速核扩军。面对中国扩充核武器,9月6日,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第17届北约年度军备管控会议上,敦促中共加入限制核武器扩散的军控条约。

拜登的“合作、竞争和对抗”对华政策很可能最终只有对抗,甚至爆发军事冲突。

第二,美国要避免冲突

白宫官员在评论中美两国首脑通话时称,这次电话会议的目的是制定“护栏”,确保美国的行动不会被中国 “误解”,以便能够负责任地管理大国关系。美国欢迎激烈的竞争,但不希望这种竞争转向冲突。美方对于中方的行为不满意,中国不愿意进行严肃或实质性的会谈。这不是负责任的国家的行为方式,特别是考虑到美中竞争的全球重要性。中美首脑通话不是为了找到某种突破性协议,而是关于保持沟通渠道的开放,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

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黄介分析指出:拜登与习近平的通话是有意义、有建设性。双方在阿拉斯加、天津的会谈后,确实有必要翻过这一页。双方可以谈、攸关全世界、两强之间的关系,都已经到了从高张力的言语对话,转到一个双方能够互给下台阶,继续走下一段路的时间点。美军撤出阿富汗后,美中有必要商议,而此时正值中国驻美代表到任,美国驻中代表赴任之前,领导人缓和气氛,鹰派、说狠话、斗嘴的声音会暂时趋缓,也给双方高级别对话增加动力。

我不太赞同黄教授的看法,认为拜登主动与习近平通电话是要保持中美之间的交流,避免由于对抗触发军事冲突。拜登的举动是美国外交的惯常做法。即使两国爆发战争,美国也会寻求高层沟通。反观中国,则很情绪化,要么中美关系友好,要么相互对抗。

9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与克里的视频对话中说,美国在其他方面的对抗可能会阻碍气候问题上的合作。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不可能脱离”其他迫在眉睫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

中美两国首脑通电话,对于美国而言并不意味着会缓和对中国的竞争和对抗,但也不会放弃有限的合作。20国集团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于10月底在罗马会晤。联合国气候大会定于11月初在格拉斯哥举行。尤其是在克服气候危机方面,没有中国的实际参与将难以取得大幅进展。”

第三,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

我认为拜登与习近平通电话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两国关系将会持续对抗下去。就美国而言,拜登寻求的不是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不要因为竞争、对抗而爆发军事冲突,但围堵和遏制中国的战略是不会改变的。因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国会和民意的制约,目前并没有和缓的氛围。就中国而言,习近平要在二十大上连任,就必须要维持他的强人形象,不会在台湾、香港、新疆和疫情溯源上作出退让。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陶仪芬指出,不管是杨洁篪、王毅和布林肯、苏利文在阿拉斯加,或谢尔曼跟王毅在天津,都是不欢而散,两边似乎越走越僵。美国在印太或国际次序的立场并没有改变。白宫对通话内容着墨较少,主要定调不要让竞争演变成冲突。从中英文报导来看,似乎是拜登主动表示要通话,但从会后声明,中方释出的内容比较多,且强调要合作,“感觉习近平比较需要这通电话”。

陶仪芬分析指出,“从阿里巴巴、马云、蚂蚁金服,对高科技、金融、补教、影艺业的监管风暴,李光满的文章被各官媒狂传,似乎给中国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觉得,习近平好像要搞文革、好像要回到毛泽东的时期,这几天看来似乎有点走过头了。”从最近刘鹤谈话提到中国仍是走改革开放路线、欢迎外资到中国投资,以及印度金砖五国习近平的谈话、会后新德里宣言。“习近平一直送出一个讯息,中国还是要走在多边主义道路上,还是一个世界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去挑战这个秩序。陶仪芬认为,习近平若为明年第三任铺路,对内应会继续强化控制路线,中美关系目前格局难以改变。

综上可见,拜登与习近平通电话是美国的惯常外交手段,因为保持最高领导人的沟通可以有效管控风险,避免对抗演变为战争。我们一定要明白,拜登是美国人的总统,美国的利益是他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美国即使放松对中国商品的税收和强调“一个中国”政策都很正常。但问题在于,美国的民意要求对中国强硬,要求对台湾安全进行保卫,这决定了拜登的政策走向。习近平正在为二十大连任摩拳擦掌和精心布局,他必须维持自己的强人形象,在自己划定的红线面前无法退让。也就是中美两国关系的路径已经锁定,即使有小的和缓而无法改变大局。拜登与习近平电话后,中美对抗将会继续,是否能够有效管控风险取决于两国,但总体而言,中美关系并没有走出寒冬的迹象。

文章来源:议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