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月明
2021年8月30日,新浪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称,在政务、媒体官微下发表恶意评论属于“寻衅滋事”行为,为此,新浪微博管理员“从严、从重、从快”地将159103名用户停止评论功能。该条微博的评论区开启了“先审后上”模式。
这一消息被坊间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广为传播,很多人倍感心神不宁,因为平时有在官号下跟帖的爱好,今后一旦发言不慎,说不定就会触犯禁忌,引火烧身。新浪微博上述通告甫一发出,便跟帖如潮,大约半天的时间内就显示已有1666条跟帖,然而,仅仅显示40条就见底,且均为管理员“控评”过滤出的支持性言论。
根据上述反应不难推断,这一公告并不招人待见,绝大多数网民对其表示反对与抗议。将不合胃口的跟帖一味打入“寻衅滋事”的恶意评论行列,显然激起了众怒,可惜,因为严格的管控机制,我们看不到跟帖当中发自肺腑的声音。
习近平治下对新闻言论的管控日益严厉,现如今,不仅无法正常发表针对高层的批评性言论,甚至连赞扬性的言论也会被视为“高级黑”或者“低级红”而遭到封杀。在“今日头条”等平台上,只要文字或者视频里含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审核就通不过,部分地方的官方机构在“今日头条”上开通的账号在发布包含高层领导人名字的这类消息时也无法顺风顺水,编辑倍感头痛。
“寻衅滋事”这一罪名本是从“流氓罪”当中分离出来的,不过,真正发挥其“口袋罪”功效却是从近年来开始的。上街举牌、集体请愿、持续上访、辱骂官员、网上揭露等等,均可以以这一罪名加以惩处。这一罪名可谓是无所不包,其它罪名定不上的,公检法机关就会想方设法地将当事人的行为往这一罪名上靠。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时,均可以利用这一罪名而随心所欲地将人治罪。
以往,一般说来,跟帖顶多被删除或者被管理员警告、短期禁言,只有写大块的文章,让当局忌讳,才可能会被扣上“寻衅滋事”的大帽子。现在,不论体制内外的敢言人士,活跃度都大不如从前,因受到强大的压力而不得不转入噤声状态,偶尔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会就官方的一些文本发表只言片语的看法,或直抒胸臆,或冷嘲热讽,只要言辞不是过于激进,大致上也不会惹来什么麻烦。
当然,因为跟帖被以“寻衅滋事”为由抓捕的网民,其实在新浪微博发布此次公告之前就已经出现,那是因为评论的对象是公检法这些强势机构。如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警方,在2019年10月份就曾抓捕一名跟帖男子,该男子在百度贴吧的舒城吧中,就一条警民联合抓捕命案逃犯胡某荣的视频以账号名“优秀青年”跟帖评论称:“相比较杀人犯,执法的屌毛更像个SB”。警方认为该男子在不分青红皂白、不辨善恶是非的情况下,公然攻击、谩骂正在一线英勇执法、抓捕命案逃犯的公安民警。
另外,去年7月28日,江苏南通源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张卫国以网名为“南通正义之声”的账号在南通当地知名的濠滨论坛上,发布题为《举报通州法官俞某某为抽逃资金1650万后4天虚假诉讼枉法裁判,农民工等损失巨大》的实名举报网帖。除了发布主贴之外,张卫国还安排蔡某某、甘某某、陶某等多人参与顶帖、评论、转发,并用自己实际掌握的另外两个账号跟帖道出:“通州区法院出了名的黑……”“头上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会有报应的,南通所有的黑法官们”等内容。今年8月27日,南通市中级法院对张卫国案作出二审宣判,维持了一审法院作出的以“寻衅滋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的刑事处罚,其“罪证”就包括跟帖内容。
新浪微博管理员透露,新浪微博之所以要发布上述通告,是因为微博平台接到用户举报,称部分粉丝号恶意组织粉丝到媒体评论区等公共空间刷量控评,将其当成放大矛盾的“社交场”,站方“秉持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的原则”,对“恶意跟帖”这种“寻衅滋事”行为予以坚决打击。新浪微博以前对评论的宽容度还比较大,如今尺度骤降,极有可能是因为接到了宣传、网信或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指令。
将网络言论以“寻衅滋事”定性,虽然早已不新鲜,但是,将一切评论官方账号的反对和抗议性言论认定为恶意评论和“寻衅滋事”行为则是自新浪微博开始。青年法学家,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罗翔曾通过搜狐等多个平台发表文章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自由当有约束。但是,权力也不应过于任性,随性而为。”众所周知,《刑法》当中的“寻衅滋事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罪名,而关于这一罪名的第四款当中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更是无比模糊。
罗翔认为,从技术主义的角度,只是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引起多人围观,都有可能触犯寻衅滋事。他举例说,比如有人兴之所至,在公共场所大声高歌,多人驻足,造成交通堵塞;又如某人着奇装异服进入公园赏花,引人围观,凡此种种,似乎都符合寻衅滋事罪的刑事要件。大批法律工作者和有权利意识的网民认为,如果不严格限制认定范围,不管是现实当中还是在网络上,言论被官方认为出格,就可能惹上“寻衅滋事”的罪名。
新浪微博的最新通告给公众传递了一个明显信号,“寻衅滋事”的门槛正进一步降低,不仅不能跟帖批评公检法这种强势机构,对于所有官方账号的跟帖,也必须循规蹈矩,不得表示反对或者抗议,否则,可以交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轻则行政拘留,重则刑事拘留甚至坐牢。不管是普通的网民还是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均认为这一动向是在背离新闻言论自由规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网民戏称:“距离不赞颂就被认定为寻衅滋事或许不远了”!
2021年9月2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