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黎世报》指出,若拜登不放弃在政经问题上的强硬立场,美中关系难以回暖,但中国在国际上的侵略性态度又使美国不甘单方面做出让步。《日报》则关注了中国当局禁止“娘炮”上电视的偏执。
(德国之声中文网)时隔7个月后,中美领导人再次通了电话。双方在长达90分钟的通话中谈及合作与分歧。《新苏黎世报》驻京记者Matthias Kamp周五发表文章“习近平与拜登时隔七月后再次通话”(Xi Jinping und Joe Biden sprechen nach sieben Monaten erstmals wieder miteinander),开头便写道:“最终可能是挫折感促使美国总统拜登寻求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话。由于过去几个月里,拜登政府代表与中方会面、试图让双方紧绷关系恢复正常化却几乎一无所获,拜登在美国时间周四晚间亲自拿起了话筒。”
白宫透露,中美领导人在谈话中讨论了双方的利益冲突领域以及价值观分歧,双方同意开诚布公而且直接地解决问题。文章指出,这是拜登上任以来与习近平的第二次对话,美国此前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态度尤其激怒中国;习近平将中美间的冷淡关系归咎于美国政府。
“拜登现在主动寻求与习近平对话,显示出与新兴世界大国中国的关系对他而言极为重要。20国集团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于10月底在罗马会晤。联合国气候大会定于11月初在格拉斯哥举行。在这两场重要会议前,拜登希望软化变得极端僵硬的壁垒。尤其是在克服气候危机方面,没有中国的实际参与将难以取得大幅进展。”
“但如果拜登不放弃在近乎所有政治和经济问题上的强硬立场,美中关系不太可能缓和。另一方面,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做出的具攻击性的行为,有时甚至是侵略性的态度,使美方难以在经济和政治问题上做出单方面的让步。”
文章最后写道:“尽管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重要性不断提升,中国政府自认为没有被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对待,并期望自己过去几十年推动国家发展的成就能获得更多认同。”
近日中国为杜绝“娘炮审美”,禁止“缺乏男子气概”的的男艺人上电视,引起了柏林出版的《日报》(TAZ)关注。该报在“老年偏执”(Die alte Paranoia)一文中写道:“中国早已崛起成为世界政治及经济强国。与此同时,北京领导层从未摆脱其全方位的偏执。这种脆弱性如今特别显眼:北京政府担心,该国的年轻男性可能不够‘男性化’。”
文章介绍道,一周前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下令电视节目树立“正确审美导向”,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作者特别指出,中国政府官员在通知中所使用的“娘炮”是极其粗俗的字眼,用以贬低女性化的男性。
文章接着写道,这种中性审美的社会文化现象可追溯至90年代日本漫画的风行,以及千禧年后韩风盛行,韩国流行乐及电视剧中输出的“花美男”形象。“保守的北京领导层当时就将韩流炒作视为眼中钉。他们担心国内的年轻男性受到影响。这样的偏执可能也与在中国拥有重要权力的党内干部至少都年逾60而且几乎清一色是男性有关。”
“近年来,一些政治家将各种社会问题归咎于年轻人的‘女性化’:一度有人声称,所谓的娘娘腔会导致同性恋增加。一些所谓的专家还批评,男性青年的中性化反映出他们身体素质不加。甚至不乏有将此与国家安全挂钩的论调:那些注重发型和化妆的人在危急情况下无法保卫自己的祖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