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周日(9月19日)将会迎来选举委员会选举,一千多名候选人将会竞逐300多个有竞争的选委会席位,绝大部份候选人都是建制派,民主派今年几乎完全绝迹。
在新的选举制度下,想加入选委会的人需要经过政治审查,才可以参加选举或提名。唯一一名被视为民主派的前立法会议员郑松泰原本可以透过议席,以当然委员身份进入选委会,不过他因为未能通过审查被拒绝入选委会,同时失去立法会议席。
民主派在2016年由1200组成的选举委员会有325席。但今年在审查制度和民主派参选意欲低下的情况下,只剩下三名被视为非建制派的人士可以参加选举。
这三人分别是前民主党成员狄志远、香港铁路“沙中线”工程丑闻吹哨人潘焯鸿和独立民主派人士周贤明。外界不视他们为建制派一员,但他们一些立场与民主派有一定距离,因此香港舆论给他们一个折衷的称号:非建制派。
狄志远和潘焯鸿在选委会选举前接受BBC中文访问,认为即使是选举委员会中的少数派,他们仍然可以透过参加选举,发出建制派以外的声音,引起外界对不同议题的关注。
“不希望将社会拱手相让”
北京改变香港选举制度之后,选委会的权力大增,除了投票选出特首外,它也负责提名立法会选举的候选人,负责投票选出改制后立法会90个议席中的40席。
而即使选委会仍然未开始投票,单从制度上,亲北京的阵营已经占有绝对优势:1500个席位中,约四分一由中国全国人大政协香港委员、香港政府机关首长等出任。一些过去由民主派占优的界别,也加入许多由亲中团体派人出任的当然委员。
潘焯鸿曾经是建制政党自由党的一员,2011年曾参加区议会选举但未能争夺议席。
外界对自由党时期的他认识不深,但他近年变得为人熟悉,是因为做了香港铁路“沙中线”工程丑闻的吹哨人。2018年,他向传媒揭发香港一个兴建中的红磡铁路站的承建商,私自降低建筑的标准。特首林郑月娥最终决定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事件。
当时民主派要求立法会要另组调查委员会调查事件,但被建制派反对,包括有商界背景的自由党。潘焯鸿之后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说,他在之前已经觉得自由党开始变质,但“沙中线”事件后他决意退党。他在事件中多次批评建制派,甚至令建制派议员公开点名批评他已经暗地里投靠民主派。
他形容自己的立场是“亲民主”。在香港近年以“黄丝”称呼示威浪潮支持者、“蓝丝”称呼示威反对者的政治语境中,潘焯鸿认为自己是“浅黄”。他反对北京政府在香港实施《国安法》,认为香港什么时候就国家安全立法应由香港社会决定,而社会过去一直认为未有需要立法的话,就表示未有急切需要。
但他也多次批评民主派,包括去年的民主派初选,他当时形容民主派的做法相等于筛选候选人,并反对民主派提出夺取立法会过半议席之后,否决财政预算案向政府施压,认为这样只会令特首按《基本法》的规定解散立法会,结果只是进一步加大特首权力。
香港民主派自北京改变选举制度后,一直没有就是否继续参加选举达成共识。一方面民主派人士不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政治审查,另一方面是认为制度上更加不民主,难以有所作为。
但潘焯鸿说不希望将整个社会拱手相让,他认为香港《国安法》去年实施以来,香港社会对许多事情变得不愿评论,这并不健康,虽然在政治层面,许多事情发声是没有用,但在行政、执行上,发声仍然有用。
他举例指,北京政府早前计划在香港实施《反外国制裁法》,香港没有很多人提出质疑。他说他当时公开提出质疑,引起外界关注。他认为这样发声可能让一些受影响的团体当上说客,结果令北京政府“悬崖勒马”,决定暂缓表决。
“我的声音是对着市民讲,我知道自己改变不了选委(的意见),但我反而希望告诉市民一件事情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一些人说话的荒谬之处。”
结尾 YouTube 帖子, 1
他认为现在香港的政治气候已经缓和,北京需要听更多的声音,了解香港的想法。
“北京不会想只是压制,它的全面管治权已经拿到手,它还要显示给香港人看见可以用别的方法行事。”
“我不是要反政府或与中央政府作对,但如果政策上有问题,就应该据理力争,继续评论。”
“在局限的政治环境下找方法”
另一名非建制派候选人狄志远对BBC中文说,在香港《国安法》实施以至选举制度改变,非建制派有些力量已经瓦解,应该重新找回定位,在局限的政治环境下,找方法发挥自己的作用。
狄志远曾是民主党副主席,但因立场与民主党越走越远,一度因亲政府言论而被纪律调查,最终他选择退党。2016年他另组“新思维”政党,自称“中间路线”,曾派员参加立法会选举,以5%得票率落选。
在民主派可能绝迹体制时,他被建制阵营形容是“新民主派”或是“忠诚反对派”,利用他能够参选作为证据,反映选举仍然有多元声音,可容纳不同声音。
民主派认为他是“假民主派”,他支持推行国民教育,也支持人大提出的政改方案,曾为建制派候选人站台,香港经历“佔中”和《逃犯条例》争议后,他曾批评民主党完全被选民的看法牵着走,又指民主派在立法会从来都是少数声音,投票从来不会嬴,应该醒悟对话比起对抗好。这些说法与民主派主流声音相距甚远。
狄志远说他不会刻意拥抱哪一种标签,“你自己说自己是(哪一派),别人又不同意,就产生无谓的争吵……我只会坚持自己是温和理性、也愿意和各方沟通合作的政治取向,来作为自己的工作手法。”
有别于建制派阵营近乎一致唱好《国安法》和落实爱国者治港的“完善”选举制度,他曾点出港人对《国安法》有忧虑,也指出选委会大部分议席没有选举成份,认受性容易受人质疑。
但他没有采取民主派阵营全盘反对并杯葛选举的立场,认为这些制度仍然可以改善,非建制派应继续进入体制,作为“另类声音”争取话语空间。
他认为,对比起建制阵营,非建制派比较重视中下阶层的利益,同时会从批判的角度去看政府施政。
他早已透露,该党积极考虑参选立法会,强调仍然愿意和泛民中人合作,相信民主仍然有路可走。
他说,香港的民主运动从来都是在狭缝中奋斗,“我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继续参与。”
文章来源: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