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日星期五

梁文韬:微妙的欧、中关系下之香港前景

 

【文韬政论】微妙的欧、中关系下之香港前景
 粤语组制图












日前欧盟多个国家连同一些非欧盟国家一同宣布取消对华关税优惠待遇。到底这是否纯属出自经济考量的决定?还是跟中国在东突厥(新疆)、图博(西藏)及香港的恶行有关?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近年的经济数据中看出端倪。中国在去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欧盟进口中国商品为2,101亿欧元,同比增长15.5%;欧盟向中国出口商品1,126亿欧元,同比增长20.2%。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首次超越德国成为英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中国一直声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并因此长期接受已发展国家的援助及贸易优惠,但另一方面却又向非洲等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援助,这促使已发展国家重新检讨对中关税政策,瑞士早在2014年已取消对其最惠国待遇,2019年日本亦宣布取消,后来俄罗斯等国亦于今年较早时间跟进取消。目前仍保留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的国家,只剩下挪威、新西兰及澳大利亚。但随著上月32国取消中国关税优惠待遇后,看起来上述仅馀的三国也再没有不跟进的理由。

有不少分析都认为这次32国的集体行动对中国的贸易冲击不会太大,只会对劳工密集及低技术产业造成影响。事实上,北京当局对这次行动的反应相对平和,中国海关总署表示,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发达国家必然会取消对其的普惠制安排,并称中国从多国普惠制「毕业」,证明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毕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意味著一种『成熟』。」所以这种老神在在的态度似乎是要告诉大家这次集体行动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

即使优惠被取消对中国的贸易冲击有限,但那么多个国家一起宣布收回惠国待遇,其象征性意义相当之大,这表示「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已成国际共识,北京当局不能再回避对气候变迁及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中国一直自恃为发展中国家而不大配合环保标准。更何况,最近中国经济火车头似乎正在刹车,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率仅在第三季度仅得4.9%,进入10月以来,几项关键性经济指标都不太好。中国经济恐怕将继续放缓下去。

我们无从得知这次32国的联合行动,是否与中共在东突厥、图博及香港的暴政有所关联。但若认为各国突然对中共硬起来,完全出于对其恶行的回击,只怕也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从时间点上看,集体行动比较有可能跟习近平拒绝出席全球气候峰会有关。

欧中关系看来是不会大幅倒退。一向对中共暴政软弱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卸任前的访问中于11月17日向《路透社》表示,德国确实在一开始和中国的合作上「太天真」了,现在更谨慎而且应该更谨慎,但也不至于在关系紧张时完全跟中国断绝交流。其意思就是要替接任人下指导棋,不要跟中国脱鈎。德国联邦议院大选结果9月底出炉,社会民主党击败执政16年的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其他党派合组联盟执政。近日新政府的外交部长展示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共的强硬态度,港人当然希望新政府能以此态度来处理香港问题。

不过,如果大家寄望中间偏左的社民党会对中共更强硬,恐怕是缘木求鱼。就如同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指出,在默克尔主政时一直苦于找出同时能挑战中国恶意介入跨大西洋事务而又不损害德国利益的政策,美国若再将跨大西洋的团结寄望于眼看会是脆弱与摇摆不定的德国领导阶层,只会更沮丧。

在习政权高压的「全面管治」下,香港人愈来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东方之珠的前途可以说是系于一线,唯有仰赖大家所坚持的信念以及西方国家的支持。然而,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 梁文韬(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