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星期三

年终报道:逃离还是抵抗?台湾人看中国武统威胁

过去几个月来,中国军机频频绕台,华盛顿表态强硬,让人感到台海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切实。对退休金融人士陈怡光来说,确实如此。

住在台北的陈怡光和家人曾考虑过要囤积粮食和水。他说,如果台湾遭受攻击,他们可能会逃离,但是航班可能全部会被取消。“(中国)入侵的可能性一直都有”,52岁的陈怡光说。

如果中国突然占领台湾,台湾失去自治,在西方盟友援助下逃离、生存和抵抗是通常会想到的一些情形。前英国殖民地香港在2020年实施《国家安全法》后经历显著变化,许多台湾人表示感同身受。

台湾长荣大学退休政治学教授李宪荣说:“台湾人已经看到香港发生了什么,他们对此感到非常害怕。”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台湾民众想要永久维持现状或之后再决定是独立还是和中国统一。只有1.5%的受访民众想要“尽快”统一。

旧仇新怨

中国声称对台湾这个与其相距160公里的自治岛屿拥有主权,并且不排除在必要时动用武力夺取台湾。两岸自1940年代中国内战之后就一直分治,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在败给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之后退守台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早些时候誓言“和平”统一台湾。

但是从2020年中期开始,解放军近乎每天都派遣军机在台湾西部海域编队飞行,自那以后,战争的幽灵一直挥之不去。一些专家表示,中国试图把在台湾附近的军事行动常态化。 

美国总统拜登10月表示,美国对防卫台湾有“承诺”,此言论进一步将有关是否会发生冲突的讨论推到风口浪尖。

中国国台办10月表示,军机绕台部分针对的是抵御“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和台湾之间的争端。国台办11月还称,如果台湾减少倚赖那些势力,压力将会有所缓解。

台湾、中国,世事之变

如果中国占领台湾,并带去共产主义政府制度, 将使一个在过去近40年施行民主决策和选举总统议员的台湾社会遭受重挫。

习近平说,中国将以1997年对香港承诺的“一国两制”的形式治理台湾。北京承诺给予香港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一定程度的自治,让民众大体上可以延续1997年前的生活方式。在两年前的反送中抗议活动之后,这种自治开始遭到侵蚀。

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洛杉矶分会副会长吴兆峰说,台湾人会尽力反击。他说,如果被中国军舰包围,离开台湾岛会很难,反抗者可能可以“逃到山区”生存。

吴兆峰说:“我想台湾肯定会尝试反击。不会是中国宣传所说的台湾民众不会反击,只会向中国的入侵屈服和投降。”

台湾国防部2020年9月表示,预计将达成当年90%的募兵目标。台湾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委员林昶佐对美国之音说,可能还有更多的资金和武器。

他说:“我看到国际上的报道说,预测冲突会很快发生,也有一些说,不会发生。我个人认为,应当尽可能做好最审慎的准备,因此作为委员会成员,我支持提升我们的国防能力。”

台湾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黄介正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会在台湾所有港口和有争议的南中国海上的普拉塔斯群岛(中国称东沙群岛)部署军队,以打破美国盟友构成的链条。

美国盟友如今联手遏制中国的海上扩张。华盛顿将台湾与日本、韩国和菲律宾一起视为这个联盟的一部分。

李宪荣说:“中国在军事上会变得更强大,它在太平洋上有很好的通路,可以直接威胁到美国。”

他说,对北京来说,台湾的其他好处包括台湾是世界第21大经济体,并且有强大的高科技产业。 

海外反应

日本帝国1895年5月登陆台湾岛,并在那之后的大约6个月时间里击败台湾的抵抗力量。大多数游击抵抗运动到1902年也都投降或被挫败。吴兆峰说,相比之下,如果中国今天夺取台湾,台湾会得到更多的国际驰援。

虽然拜登政府表示将遵循1979年生效的《台湾关系法》,该法案仅给予美国考虑保卫台湾的义务,但是华盛顿近年来加强了与台湾的防务联系。2019年以来,美国向台湾出售数十亿美元的武器,并且增加了美国军舰穿越台湾海峡的频次。

今年10月,台湾总统确认有美军人员驻台训练台湾军队。

李宪荣说:“我完全不认为美国会放弃台湾。台湾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都太重要了,所以不管美国政治领袖怎么表述美国立场,美国都会防卫台湾。”

黄介正则质疑,如果中国完全占领台湾,会有多少国家站出来试图将中国驱逐出去。这位军事战略家说:“我想会有很多外交声明,没有用的声明。”

暂时和平

台北餐厅收银员Lynn Liang不觉得会爆发战争,因为军机绕台都避开了台湾的“领空”和土地。她有信心两岸不会爆发冲突,甚至还在最近让儿子去读军校学习纪律。 

她说:“我们不会打仗,因为台湾人不想打,中国大陆也不是真的想打。他们只是想要吓吓台湾,显示一下说,如果台湾政府推动独立,他们不怕战争。”

陈怡光也相信中国不想把事情弄大。他说:“我们还不至于像躲核战那样在地下室挖地堡,或是囤积三个月的食物或一个月的水。我们还不至于那样做。”


文章来源:VO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