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放军战机频繁闯入台湾防空识别区,提升对台军事压力之际,台湾外交空间似乎从未如此宽广。一方面,欧美国家一再表态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另一方面,不仅美国接连向台湾派出代表访问,欧盟议会也在不久前首次有议员代表团前往台湾。此前曾在中国政府在16+1,17+1框架下推动合作的中东欧国家也不例外,继捷克参议员议长2020年9月率团访问台北之后,近期又有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波罗的海三国的百名议员代表团前往台湾。本月6日,一个由斯洛伐克经济部国务秘书率领的43人代表团抵达台湾,作为对此前台湾商贸代表团捷克、斯洛伐克和拉脱维亚三国行的回访,并与台湾方面展开经济合作咨商会议。如何理解中东欧国家不再忌惮北京的怒火,转向发展对台关系的选择呢?捷克智库“解析中国”的研究员叶飞立先生接受本台电话采访,谈了他的看法。
捷克学者叶飞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口惠而实不至
叶飞立 : 斯洛伐克去年立法选举,新政府可以说倾向比较偏右,特别是在外交政策上,比较重视人权以及基督价值观的政策。所以,他们常常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而且,斯洛伐克与中国基本上没有什么贸易往来,所以,他们可能觉得台湾是一个新的机遇。另外,也是因为近期有一个台湾的经济代表团来捷克、斯洛伐克和拉脱维亚这三个中东欧国家访问。所以,现在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发展与台湾的关系)。
法广: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在一个16+1,后来发展到17+1的对话机制下,发展和中东欧欧盟成员国的关系。欧盟一度也非常担心中国在试图分裂欧洲。但是,近期,17+1机制好像也开始动摇,而且很多中东欧国家开始转向台湾。如何解释这种变化?
叶飞立:我觉得有几个原因。一是16+1这个框架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八年了,但是,现在看来,中国的行为是:口惠而实不至。所以,这些国家越来越不信任中国的什么承诺,特别是那些投资承诺,因为那些投资差不多完全没有到位。这个框架好像就是一个政治影响力平台。中东欧国家觉得对他们没有什么利益……
法广:您的意思是说,实际上,这一框架并没有给中东欧国家带来实际的好处……
叶飞立: 对。可能有些政治家自己可能获得利益,但对国家而言,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另外,最近的一个变化是,2018年起,特别是在中东欧,开始有一种新的认识,就是说,以前这些国家认为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中国承诺带来投资,这些经济利益没有到来,中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增强很多,特别是对那些新政府而言。此前,这些国家中,很多都是左派政府,但最近两三年,很多政府都是右派。他们以前一直在批评政府对中国的友好政策,现在他们上台,就必须推出新的政策,于是好像就对台湾比较友好。
法广:中国政府与任何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时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对方不能与台湾发展关系。最新的一个例子是立陶宛,因为与台湾友好,中国决定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格,并采取制裁。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这种压力,对这些中东欧国家不再有效?
叶飞立:我刚才已经说到,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没有什么经济好处,而且带来的是压力。所以,这些国家,这些社会,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而且,欧盟现在也开始有新的政策和行为。另外,在一些中东欧国家,美国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波兰,他们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这些国家,特别是立陶宛,它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基本上不存在。所以,对他们来说,经济制裁无效。可能有些中东欧国家真的是在背弃与中国谋求密切合作,想看看和台湾做生意,是否会更好。
文章来源:RF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