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中国对立陶宛实施经济制裁,报复立国发展友台关系,欧盟拟推动「反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立法,以对抗中国经济胁迫,是近期欧盟对华强硬政策的又一反制工具。
《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透露,欧盟拟于周三(8日)周三发布「反胁迫工具」草案,以回击那些使用或试图使用经济霸凌方式来干涉欧盟27个成员国「合法主权选择」的国家。
分析人士认为,该草案源起于欧盟应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但随著国际情势的变化,中国已成为该提案的核心目标。
谢志伟:中共报复立陶宛是「反胁迫工具」提案的催化剂
台湾驻德国大使谢志伟向本台表示,立陶宛允许以台湾之名设立代表处,其后遭到中国报复,该事件正是「反胁迫工具」提案的催化剂,这也将成为欧盟共同抵御中共以经济分化手段、共同捍卫欧盟价值的标志性事件。
谢志伟说:中国用政治动机对立陶宛做经济的制裁。中国横行霸道惯了,过去大家也都忍著,但是现在欧盟很显然是针对中国做出贸易制裁,其实不仅是挺立陶宛,也是捍卫欧盟自己的贸易自由,还有人权、民主原则。立陶宛勇敢的站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试金石,通过这个试验,在欧盟有一个国家被攻击,就等于欧盟27个国家都被攻击,当欧盟发现团结起来力量是够的,它就不会再受中国的要挟。
分析:「习近平政权正陷入没有退路的困境」
谢志伟认为,欧盟作为西方民主社会最重要的一部分,与其他自由国家转向对华强硬政策,而且会成为常态,习近平政权正陷入没有退路的困境。
谢志伟说:欧洲这个制裁,只要声势一出来,各国也会继续跟上去,对中共会造成一个震撼性的效果。习近平或中国共产党政权,它越挣扎下坡越加速。中国正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陷入一个没有退路的境地。
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教授张伦也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北京力图维持与欧盟的经贸关系,但习近平政权僵化的外交模式,又对立陶宛祭出常规的经济报复模式,欧盟由此亮明一致对外的立场,这对四面楚歌的北京不啻为雪上加霜。
张伦说:在中美关系如此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尽可能维系和欧盟的市场关系,如果北京也失去欧盟,对中国整个未来是极其严重的影响。但是北京又因新的政治挂帅,在立陶宛问题上又要用经济打压。但是现在欧盟整体进行反击,将来也会有示范效应。今后中方对欧盟的成员国实行这类的惩治性措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北京还要考虑它对中国整个未来的发展是极其严重的影响。
张伦:欧盟有十足的底气彻底走出绥靖时代
张伦也认为,新冠疫情、中共对维吾尔人的种族灭绝、镇压香港,霸凌立陶宛等一系列事件促使欧盟彻底走出绥靖时代。欧盟有十足的底气,可以抛出一系列的制裁工具包,包括欧盟委员会不久前发布的用以对抗中国「一带一路」的「全球门户」战略。
根据「反胁迫工具」草案,当欧盟确信正在发生胁迫时,即可以采取一系列惩罚措施,包括加收关税、通过使用配额或交易许可证暂停市场准入,以及限制公共采购项目和投资市场准入等。
那些被发现参与胁迫的国家将被禁止采购受欧盟出口管制指导方针下的商品,其知识产权使用亦会被阻断,也将被排除在欧盟庞大的金融服务或化学行业之外,在欧盟食品市场也将面临卫生、植物检疫等屏障。
提案在周三公布后,将开始一个漫长的立法程序,在签署成为法律之前,它必须得到由 27 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和欧盟理事会的批准。
部署该制裁式工具的责任半由欧盟委员会承担,这意味只要这个提案变成法律,一些心怀不满的欧盟成员国,即使想在欧盟理事会层面阻止欧盟的整体制裁,其可能性也非常有限。
但草案文件也强调,布鲁塞尔将这个法案视为一种威慑和最后手段,仅在谈判、调解、裁决等其他努力都失败时才会动用。
日前,立陶宛因为推进友台关系,遭到北京经济覆报复,上周,中国海关将立陶宛从入口清单中清除,致使立陶宛货物无法清关进入中国。
周一(6日),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致欧盟官员,表示中国的经济施压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他要求欧盟给予强力回应,并告诉中国:出于政治动机的经济施压是不可接受和不被容忍的。中国的经济胁迫问题已被推到欧盟议事的重要位置。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