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和冬奥会期间,海外中文网上流传着一篇长达4万字的评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文章,并引起对习近平将在今秋举行的中共20大上的连任以及未来命运的讨论。
《客观评价习近平》的作者是“方舟与中国”,1月19日在海外中文网《留园网》的《博伦天下》和作者的个人频道中分上、中、下三篇发表。多个海外中文网站转载了此文。四名评论人士对《美国之音》作了不同评价。
“文章的最大看点在于出笼的时机,” 中共党史专家、《晚年周恩来》作者高文谦说。“这是自去年中共六中全会暴露出党内严重分歧后,双方在一连串的攻防战中,反习势力最新发出的重磅炸弹。”
高伐林:自卑——习近平的心理软肋
“这是一篇精准打击习近平心理支撑的文章,” 独立历史学者高伐林在给《美国之音》的评论中写道。 “作者在详尽研究了习近平之后,精心选择的切入角度,是习近平的心理软肋、性格罩门,也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之踵’。是什么呢?就是习近平的自卑。”
《客观评价习近平》描述习近平创造了很多假大空概念,“在历任领导人中,他是言辞最空洞的一个。” 他性格强势却人格被动,“在幕僚们的粗暴的推波助澜下,还一路走得跌跌撞撞。这些因素都在积累他的不自信,也让他表现得越发拘谨。”
文章举例习近平在国际场合屡屡出现精神状态不稳定的错误,让竭力造神的高级幕僚手足无措, “在台下随行的王毅和杨洁篪都一脸茫然,两人既感到关切又感到失落;他们可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后却产生了一种无力感。”
习近平上任之后,多次号召自信,先是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来增加了“文化自信”,上个月再增加“历史自信”,高伐林认为,习近平强调“自信”,正暴露了他的自卑。
高伐林认为,“这篇文章,从头到尾,时时、处处、事事,要揭破习近平言与行、名与实之间的巨大对照,例如:谋臣包装、民众颂扬、自我标榜与其真实水平的反差,他提出的响亮口号与空洞内容的反差,他规划推动的方略与实际绩效的反差……文章运用大量实例,讲述了不是别人,正是习近平本人纵容下属、并多次亲自上阵,来构筑关于自己的神话,甚至推出中共第三份历史决议来提前给自己的历史地位盖棺论定,这就使得上述种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反差,强烈到了荒谬的程度,强烈到了不仅被异议人士和外国观察家捕捉到,而且被一般民众也无法忽略、姓党的官媒也没法洗白只能封杀的程度。”
“这篇文章,将雄心万丈的习近平,与毛泽东比,与邓小平比,与江泽民比,与薄熙来比……怎么比,大到文韬武略、小到言谈举止,他都无法并驾齐驱,更谈不上青胜于蓝。” 高伐林写道。
高伐林说,习近平曾经提出“精准扶贫”,而这篇文章,却是“精准揭破”了习近平用自信掩盖的自卑情结,“精准粉碎”了习近平要当“新时代伟大领袖”的勃勃雄心。其用意,不仅在于“剥光习近平的包装,更在于直接摧毁习近平长期以来靠权力极力维持的心理支撑。”
高伐林分析,以“求得朝野最大公约数”的这种“精准打击”,“更像是中共体制内的力量在凝聚共识,阻抗习近平走向连任的步伐”。
文贯中:习近平就是要保红色江山不变色
但三一学院退休经济学教授文贯中对此文评价并不高。“他把习近平想得太复杂了,等于是他有很深邃的思想,好像没接班之前已经有一套宏图大略,外交上、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要如何如何。而另一方面又说这个人是很无能的,我觉得有点矛盾。”
《客观评价习近平》作者用类似西方媒体记者写新闻报道的手法,试图通过对习近平性格、心理的分析,揭示其政策失败的个人因素。
该文上篇描述了一个起初个性并不鲜明但后来却要比肩毛邓的新领袖,如何在期盼明君的中国百姓,和“上有所好、下必盛焉”的媒体、幕僚合力推动下,掀起了一场“东方又红”的造神运动。但个人崇拜屡遭挫败,“这让习近平产生了逆反情绪,他认为人民在改革开放下被过于纵容,以至于失去了对领袖的尊重”;于是“他把自己的困境上升到整个政党的层面,认为势必要钳制人们的言论和禁锢他们的思想”。
该文中篇描述“习近平经济学”,即所谓“新国企”。作者把习近平铲除教培、收紧管制、打击私企、做大国企等广为人知的事件串成一幅习近平经济蓝图:“三个要素:劳工,产业,和资本,”逐一对应“今日的青少年,就是未来的制造业劳工;对民企的兼并,就是创造产业集中;而对商业寡头的制裁,就是筹集新国企的资本。” 总结出习近平经济模式二元结构:在国内扼制现代化教育,加强大众制造业技能;另一方面,积极地让红色子弟去西方学习管理和技术,然后回国管理那些新型国企。
“写得比较单薄。” 经济学教授文贯中说。“开始和结尾写得比较有文采的,但是中篇没什么文采,” 文贯中还指出,全文将“一带一路” 写成“一代一路”很奇怪,“如果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话怎么会从头到尾都错了呢?”
文贯中认为,其实习近平的动机很清楚,而且一开始就已经被国内一些知识分子讲清楚了,“他就是要出来保这个红色江山。” 文贯中说。“那么从红色开始,你就要加强国营企业、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啊,这些东西他都要保护,因为不保护红色江山就没了嘛,所以这是很简单的一个事儿。”
文贯中说,随之而来,“在国际上必然要跟西方国家抗衡,要抗衡就要找些小兄弟,那么就到亚非拉去找;亚非拉也没那么容易找,那么就撒钱;另外国内确实生产过剩,因为本来出口都是朝发达国家去的,那么现在发达国家不欢迎你出口那么多了,就搞‘一带一路’。”
“没有说出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文贯中说。但他认为,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了很多人,主要因为作者的文采不错,“有些语言还蛮俏皮的,人家就愿意去看,他把习近平,这样一个没什么魅力但雄心勃勃的形象刻画得蛮生动的,这是他的优点。”
宋永毅:此文形成了一个新闻现象
“我认为这篇文章形成了一个新闻现象” 文革历史研究专家、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析退休教授宋永毅说。 “像他这样以4万字的篇幅,对习近平的个人性格、执政路线,经济的、政治的,可以说对至今所有材料作一个完整分析的这样一篇文章,这在中文世界里,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但宋永毅认为,作者 “对作为独裁者的习近平在好几个方面还是估计不足。” 宋永毅说,该文对习近平幕僚帮助他搞个人崇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如,习近平背书单等,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幕僚的失策,“显而易见是违反历史常识的,任何一个搞个人崇拜的独裁者首先是他个人的需要,是他强烈的意愿,才导致了幕僚的积极推动。” 宋永毅认为,作者“对现代独裁者在道德上的无耻程度有一点估计不足。”
《客观评价习近平》下篇讲习近平对抗西方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处于毛泽东以来‘最恶劣的外交时期’,为应对国际反弹带来的威胁,他借助民族主义,甚至 “为了维护权威,不在乎赌上国运;” 文章说,“民意上的失败实际反映出习的一个根本劣势,就是他的思想和理念很陈旧”,“更容易选择毛泽东的方式而不是邓小平的方式去维护地位……这种方式就好像对人宣告说:‘倘若你们不拥护我,我就让国家不得安生。’”
作者认为,习近平做第三个历史决议, “提前宣示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他像唱独角戏一般强调着自己的重要性,做了后辈才应该做的盖棺定论。共产党从没有这样的先例,显然习近平的政治气数已到了强弩之末,而他却很不甘心;他终究不是一个扭转乾坤的人,对中国和共产党来说,都只会是一个过渡领袖。”
“入木三分,” 宋永毅说,以上这段分析令他印象最为深刻,“邓小平搞历史决议是在毛死了之后,就是毛的历史决议也是在王明下台以后搞定。习近平还在位就急匆匆地搞历史决议,他的这个分析是比较精彩的。”
高文谦:中共二十大前后一切变数皆有可能
高文谦指出,“习近平为什么这么迫不及待?答案是,是因为他想用这个历史决议作为中共二十大连任的敲门砖。但结果掉进了自己挖的坑里去了。”
《客观评价习近平》推出的时机正值今秋中共要举行二十大。习近平能否如期获得第三个任期成为国际社会持续观察的焦点。评论者认为,对习近平命运的分析是该文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就他的现状来说,已经很难在从政之路上持续走下去;2022 年将会是他最大的转折点,即便他能用某种魔术式的手段获得连任,他也会面临满途荆棘,并在 2027 年前迎来全面的破败。” 4万字长文最后为习近平做了如上总结。
文章预测习近平最终将面临众叛亲离的局面。“即便是他的支持者,也会与他渐行渐远。而当大家都离去,只把他一人留在宝座上茕茕孑立时,也就是他的政治生命寿终正寝之时。”
对这段总结,评论人士解读各有不同。高文谦认为,这是全文收束的点睛之笔,跟他年初在《美国之音》上发表的“一切变数皆有可能“的判断大体相同。“就是习的执政思路和举措难以为继,面对当前内政外交的困局,连任之路仍有变数。”
高文谦表示,“即便(习近平)二十大连任,也是困难重重,举步艰难,多年积累的矛盾到了总爆发的时候,各种黑天鹅、灰犀牛将会接踵而至,而习认知和性格上的缺陷又使得他一意孤行,最后搞得天怒人怨,五年后黯然下台。”
高文谦认为,中国政局并非像某些媒体渲染的“习连任已成定局”,“事实上,刚性的独裁体制很脆弱,说不定什么时候哪个地方发生脆断。前苏联的突然崩塌就是例子。”
高文谦认为,目前,中国政局暗潮汹涌,“习虽然权势熏天,处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然而高处不胜寒,身边没有可信之人,手下也没有堪用之才,到处都是敌人,像唐吉珂德大战风车一样,只能用‘自我革命’、‘展开斗争’来敲打警告反对势力,可拔剑四顾心茫然,重蹈毛晚年‘八亿人不斗行吗’的历史怪圈。这是一切独裁者的宿命。”
但宋永毅对习近平今年会遭遇大转折不表赞同,“我并不认为习近平的二十大会有大的问题。” 宋永毅说。“将来习近平会不会有问题?一定会有问题。但我并不认为是今年。至于说2027年,任何一个历史分析家都不是算命先生,能揭示一个历史趋势那就非常不错。”
多数评论者都认为,该文太长,减低了可读性;有些观点文中反复出现,显得累赘;但文中确有一些精彩传神的论述,相当到位;他们多数认为,不能同意作者对薄熙来的褒扬,他们认为习近平只不过是薄熙来的放大版。
“方舟与中国”在五花八门的商业中文网站《留园网》上的个人频道上发表了20多篇网文,《客观评价习近平》是最新一篇,同日发出上一篇是《客观评价薄熙来》。“方舟与中国”究竟是何许人也?
文贯中认为,作者可能不是学经济的,“很可能是搞政治的,至少是学文科的,也许不是一个人,因为他的文风前后不连贯,中间部分好像是另外一个人写的。”
高伐林推测,“是几个人酝酿讨论,分头执笔,最后由一人统稿。”
宋永毅说:“这是一个一直在关心着中国时事,尤其是当前政治文化走向的评论家。他要比我们年轻得多,否则不会犯把中央文革小组组长说成是毛泽东的错。”
宋永毅读了“方舟与中国”在《留园网》上的全部文章,不认为他的长文有什么神秘背景,“可以看到他的一贯的分析方法。但是他的政治倾向是很清楚的,他对习近平以前的几届江、胡,甚至对薄熙来,肯定比较多。”
高文谦认为,“对江泽民、薄熙来的吹捧,显露出作者作为中共体制派反习不反共的底色。”
通篇4万字处处体现了作者对习近平治下中国内政外交状况的痛心疾首。他想告诉读者,习近平的路线已经动摇了中国官僚权贵的根本利益,他如此倔强,会一条道走到黑。
“大厦将倾,尘埃四起。迷雾中,一艘方舟正在成形。 这是权贵的船舱,一待风云谲变,它便驶离这片土地,留下满目疮痍。” “方舟与中国”如此预测中国的未来。
文章来源:VO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