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日星期日

习近平欧中会避谈俄罗斯,喊空话唱高调打烂欧洲牌


星期五 (4月1日),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Charles Michel)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分别举行了视频会谈。会后双方没有发布联合声明,更没有任何可交付的成果。事实上,这次被外界看作对双边关系有决定性意义的峰会更像“鸡同鸭讲”--对欧洲关注的乌克兰危机,中国并不热衷。分析人士说,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欧洲对中国的看法已经改变。习近平如果希望仅凭旧的说辞就可以继续维系与欧洲的关系,并用“欧洲牌”来制衡美国,那他可能“过于乐观”了。

欧洲关注乌克兰危机,中国不热衷

米歇尔会后在布鲁塞尔对记者说这不是一次“常规”(not business as usual)峰会,而是“战时”峰会。他说:“我们呼吁中国帮助结束在乌克兰的战争。中国不能对俄罗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视而不见。”

他说,欧洲现在面临二战后最严峻的安全危机。普京在乌克兰发动的战争杀死了妇女和儿童,摧毁了城市,公然违反了国际法。欧洲的第一要务是尽快结束战争,保护乌克兰人民。这也是他们与中国领导人举行峰会的目的之一。在会晤前,欧盟官员就表示,希望通过峰会向中国施压,要求北京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上保持中立,不去帮助俄罗斯。

米歇尔没有像美国总统拜登那样严厉地警告中国。他说,“我们还将对任何在财政或军事上援助俄罗斯的企图保持警惕。而中国为帮助结束战争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将受到所有欧洲人和国际社会的欢迎。”他说,欧洲期待中国的支持来实现持久停火,制止这场毫无道理的战争,并解决由此引发的严重人道主义危机。

西方担心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欧洲领导人曾说,他们掌握“非常可靠的证据”,中国考虑向普京在乌克兰的军队提供军事援助。迄今为止,北京拒绝谴责俄罗斯无端入侵乌克兰,并在联合国安理会谴责莫斯科的决议投票中投了弃权票。另外,北京还多次公开反对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认为这缺乏国际法的依据,并让中国和其他国家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往来受到伤害。

米歇尔强调说,欧盟与其国际伙伴一起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其目标就是向克里姆林宫施压以结束战争。他说,虽然这些制裁对欧洲也有代价,但这是捍卫自由和民主的代价。任何规避制裁或向俄罗斯提供援助的企图都将延长战争。这将导致更多的生命损失和更大的经济影响。这不符合任何人的长远利益。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他们向中国领导人强调,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对欧洲大陆来说是“决定性时刻”,也是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关系的“决定性时刻”。她说:“必须尊重国际法以及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特殊责任。没有欧洲公民会理解支持俄罗斯发动战争的能力。”

不过,在会后新华社的相关报道中,欧洲人对乌克兰的关切显得并非那么重要。欧盟领导人只是“介绍了欧方有关乌克兰危机的看法和主张”。对于俄罗斯,习近平几乎只字未提,更没有对支不支持俄罗斯作出任何承诺。根据新华社的消息,习近平认为“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欧洲长期积累的地区安全矛盾,治本之策是照顾有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不能再用冷战思维来构建世界和地区安全框架。”这与中国官方一贯以来的立场一致。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一直到现在,中国就一直指责北约和美国应该为乌克兰战争负责。

事实上,欧洲官员说,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峰会前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的预备电话会议就有点“困难”,让欧盟方面对星期五取得重大突破的预期不大。欧盟内部也有一种感觉,即中方“一点也不热衷”谈论乌克兰。

这样的结果在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安全问题专家扎克·库珀(Zack Cooper)看来是正常的。他在给美国之音的电邮中写道: “我不认为欧洲、美国或其他人能够改变中国对自身利益的看法。拜登团队几周前尝试过,但没有奏效。所以,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相信欧洲人会有更好的运气。”

在峰会前,曾有欧洲官员调侃说,因为这是在“愚人节”举行的峰会,是不需要当真的。

中国领导人可能“过度自信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高级主任大卫·舒尔曼(David Shullman)告诉美国之音, 他对本次峰会的结果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对中国这样的反应也不感到吃惊。不过,他认为,中国领导人以为不作出任何改变,就可以继续与欧洲的关系,有点“过度自信”了。

他说 “这(乌克兰战争)绝对是欧洲人如何看待中国的转折点。从中国领导层看来,他们觉得他们最终能够在与欧洲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继续支持他们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俄罗斯。从峰会的情况来看,他们可能有点过于自信了。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在欧洲的关系上蒙混过去。”

他说,中国在与欧洲会谈时,继续沿用了以前的说辞,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他说,中国对欧洲的关切没有做出任何保障;中国“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基本上就是告诉西方不要干预中国如何与俄罗斯进行交往;中国告诉欧洲不应该有“冷战思维”,要“形成自主对华的认知”其实在暗示,如果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就是追随美国。舒尔曼说,中国好像不能理解欧洲国家政府以及布鲁塞尔可以因为中国目前的所作所为,对俄罗斯的支持,对中国以及中国的这个政权产生了“独立的看法”。

舒尔曼认为,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欧洲对中国有一定的制衡力量。他说: “这也是本次峰会上的事情。你听说他们基本上不遮掩地说,一些西方公司,很多西方公司现在正在离开俄罗斯,这也有可能发生在中国的欧洲公司身上。这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逆风、再也不能依赖以前那样的增长速度的时候。”

舒尔曼说,欧洲领导人用欧洲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含糊地威胁”中国,也是令人深思的。

习近平试图再打“欧洲牌”,但欧洲已经改变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习近平说“中欧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深厚合作基础,中方对欧政策保持稳定连贯。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分析认为,习近平让“欧洲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其实是在暗示欧洲与美国走得太近。

用市场准入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合作“诱惑”欧洲“战略自主”一直是中国试图分离欧洲与美国的手段。而欧洲的大国,法国和德国,也曾试图推进欧洲在安全事务上建立“自主行动的能力”,以便降低对美国的依赖。中国甚至一度接近成功。2021年,在拜登政府上台之前,欧洲和中国达成《中欧投资协定》,而这曾被外界视为习近平平衡美国的一大胜利。

然而,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对俄罗斯的共同应对拉近了美国和欧盟的距离,也让欧洲内部更加团结。在制裁俄罗斯和援助乌克兰方面,欧洲和美国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普京帮助“激活”了北约和欧盟。

大西洋理事会的舒尔曼认为,中国在俄罗斯问题上的不作为,令更多欧洲人担心与中国发展更进一步的关系。他说,“中国现在给人的感觉是,它并没有努力以合适的方式鼓励俄罗斯改变在乌克兰的行动,从乌克兰撤离。这让许多欧洲人看清楚,他们正在跟什么样的中国政府打交道,对自己未来与中国建立更多伙伴关系这样的想法也会更加谨慎。”

舒尔曼说,中国领导人可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乌克兰战争的结束,中国可以凭借自己的经济力量,再次将欧洲,特别是欧洲的大国德国,赢回来。但是,他说,欧洲现在已经有了真正的改变,而中国领导人可能没有完全理解现在的情况。

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Ifo)3月31日说,德国大约46%的企业依赖从中国的进口,而这些企业中,现在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考虑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乌克兰战争也让欧洲人也在反思与威权政府打交道的方式。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中欧关系专家葛瑞(Grzegorz Stec)曾告诉美国之音,普京威权统治下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经促使欧洲对俄罗斯作出了巨大的改变。虽然俄罗斯的侵略行径还不能立刻导致欧洲对同样威权的中国作出政策的改变,但是欧洲人对于如何与威权和独裁政权打交道,看法已经不同。他说:“对俄罗斯威权政权思维的转变,可能会强化那些认为中欧是‘制度性对手’的声音。而这可能会在中长期影响欧盟对中国的态度。”

事实上,在乌克兰战争前,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迅速发展的关系”已经让欧盟担忧,特别是2月4日北京在与俄罗斯的联合声明中在北约问题上对俄罗斯的支持更令他们担心,这可能导致世界秩序的重新调整。

在随后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冯德莱恩就说过:中国和俄罗斯寻求“取代现有的国际秩序--他们喜欢强人统治而不是法治,喜欢恐吓而不是自决,胁迫而不是合作。”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也警告说,莫斯科和北京都“试图控制自由国家的命运,试图重写国际秩序,试图确立他们的威权统治。”

欧中矛盾没有得到任何突破性进展

在这次峰会上,就双边旧有的矛盾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而中国本来是希望借助这次峰会的机会重启与欧盟本来已经紧张的关系的。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会晤后的记者会上说,除了共同关注的气候变化以及全球健康等,双方也就有分歧的领域进行了讨论。

他说, 欧洲对中国对待新疆、内蒙以及西藏少数民族的做法表示关切。对香港废除“一国两制”表示遗憾。另外,欧洲还坚持重启与中国的人权对话,而这也得到中国总理李克强的确认。2021年3月,双方因为中国在新疆践踏人权的问题,互相对彼此的官员进行了制裁,并搁浅了经过7年的谈判好不容易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

米歇尔没有提到是否重启《中欧投资协定》的事宜。他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关系也是双方会谈的内容之一。双方就如何促使贸易和经济更加公平,更加互惠,实现公平竞争等进行了讨论。

他还提到他向中国方面提出了中国对立陶宛的歧视性贸易做法以及那样的做法对单一市场完整性的影响。2021年,由于立陶宛允许台湾在维尔纽斯设立了代表处,中国不遗余力报复立陶宛,甚至不惜借其他欧洲国家的公司向立陶宛施压。 中国向德国等国的第三国公司施加压力,威胁跟立陶宛有生意往来的公司。 今年1月底,欧盟委员会在世界贸易组织对北京提起诉讼,指控其对欧盟国家立陶宛的歧视性贸易行为。


文章来源:VO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