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2500万人口的上海全市封控已有多日,网上到处记录着由于政府配套措施不到位而出现的民间惨剧。但一家中国官媒周四发文说,越是防疫工作吃紧,越要摒弃“躺平”心态。在上海暴发大规模疫情的情况下,北京当局为何仍然坚持“动态清零”?
上海市卫健委通报,全市周四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00多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万多例。截至当晚,上海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本地感染者超过13万例,但只有一例重症患者,尚未出现死亡病例。
封控下乱象丛生
不过,严苛的封控措施造成的次生灾害在当地随处可见。不少上海市民近日表示,他们的生活物资严重匮乏,政府迟迟没有配送,在网上也时常抢不到菜;另据网民曝光,多名患有基础疾病的人因被当地医院以疫情防控为由拒诊而去世;上海政府还表示,只有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的情况下,才可以与染疫子女同住在儿童区域进行陪护,引发医学人士对防疫“骨肉分离”政策的强烈质疑。
近日在社媒平台上流传的一些视频显示,上海多地的市民冲出小区大门抗议,还有些人与执法人员发生激烈对峙。
北京时政评论人士华颇对记者说,尽管他所在的地区从未遭到封控,但他非常理解被封控人员的感受。
“封城的代价可以说非常大,因为这停止了人员流动和经济活动。上海的经济总量是全国第一,这种代价可能是金钱都无法估量的。”
但在当局看来,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官媒《人民日报》周四发表评论文章说,任何防控措施都会有一定的代价,但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比,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文中说,“动态清零”做法符合中国国情和科学规律,效果是好的,成本也是最小的。
本台记者此前报道,由于中国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当局的确难以承受疫情全面暴发给公卫系统带来的巨大负担。但让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既然大量研究表明,西方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非常有效的话,中国为何迟迟不进口这样的疫苗呢?有舆论认为,这显然是面子政治在作祟。
“动态清零”也是政治任务?
新华社近日报道,中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亲自指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习近平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中共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他周五还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中国的防疫政策在这届赛事中经受住了考验,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益经验。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大病救助专案前高管任瑞红认为,当局不断强调全国防疫政策的大方向是习近平敲定的,本身就表明“动态清零”同样是个政治任务。
“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习近平亲自指挥防疫工作?当局其实就是想不断地给那些可能反对他(的决策)的人强化一个概念,那就是当前这是个政治任务,并不是简单地讨论要如何防疫的问题。”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周五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文说,急于升迁的中国地方官员争先恐后地执行“动态清零”政策,以此对习近平表忠。特别是对那些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上赢得中央委员会委员、乃至政治局常委席位的人,这种投机心理更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疫情让中国医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再次陷入舆论风波。自从上海疫情近日恶化以来,张文宏一直表现低调,已有多日没有更新微博。他去年曾在微博上发文说,各国都在就如何与病毒共存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国曾给出一张漂亮的答卷,也一定会学习到更多,随即遭到一些网友炮轰,指责他“崇洋媚外”。
但张文宏上个月表示,他不同意“躺平”,如果疫情蔓延,国人可能会付出较大的死亡代价。他同时指出,抗疫既应该追求“社会面清零”,也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城市秩序和市民生活的影响。
任瑞红分析说,上海疫情暴发很可能正是一场政治博弈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本轮疫情在江浙沪地区出现了急转直下的大暴发,事实上与上海经济利益集团对中央‘清零’政策长期的不满和暗地里的对抗有关。”
中国媒体报道,上海正在加快建设集中隔离救治场所,国家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就是其中之一,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四万张床位。由于上海医疗和隔离设施正面临巨大压力,已有上万名密接者和次密接者被转到浙江省隔离。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家傲华盛顿报道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