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习近平执政近十年,在这段期间中国社会出现哪些转变?
施明贤(Michael Schaefer):中国社会在过去十年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在2013年驻华大使任期结束后就返回德国,只能从远方观察这些发展。但我认为,中国社会的很多领域都发生重大变化。可以说,中国一直试图在稳定和增长之间维持平衡。而过去的十年间,为了追求稳定,这样的平衡变得更僵硬,包括经济中心化措施,更加限缩言论自由。此外,中国经济受到更大的控制,它带来的结果便是,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全球经济地位的看法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你不仅可以在欧洲、美国的反应中发现这一点,德国和其他国家也是。
德国多年来的“以贸易促转变”策略是否真的有成效?
基本上,“贸易促转变”是德国以及欧洲在战后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它让我们与邻国,甚至是非洲或亚洲等其他地区国家建立网络。这不仅促进繁荣,还有稳定与安全。这点当然没有变。改变的是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经历了一个阶段,由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极格局基本消失。所有人都觉得会出现一个多极世界,但这样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迅速到来。因此越来越多人质疑,我们是否正走向新地缘政治的两极化,一方是自由民主国家,另一边则是专制体制国家。我个人认为,我们不会从新的两极格局中受益,中国也无法从中受益。
中国及德国确实是其中几个从全球化市场发展获益最多的国家。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基于共同规则的国际体系,由所有人共同遵守...而这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在竞争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也关系到政治制度的共存。正如欧委会所说,中国是伙伴,是竞争者,也是体制对手...我个人相信,如果我们遵循统一的规则,通过贸易促转变是可行的。面对气候变迁、贫困或全球公共卫生等大挑战,或是眼前的新冠疫情,都不是单一国家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合作。合作和贸易是运作系统的要素。
您曾经形容习近平是冷静、精于算计的谋略者。但近期一些政治观察家认为,习近平在新冠政策上做出错误决断。您怎么评价中国坚持清零的决策?
我认为清零政策是个误判。认为能用封锁政策来长期保护人民是计算错误。
在疫情的头一年半,中国的清零策略做得相当好。但最晚在奥密克戎变种出现时,欧洲开始知道不仅需要通过限制措施自我保护,还要尽可能广泛施打疫苗。接种完两针后施打加强针,于是,欧洲在经历了疫情两年极大的困境后,现在恢复了正常。中国则较晚才意识到,基本上所有人民,尤其是老人,都应该接种疫苗。我听到,6000万老人没有接种新冠疫苗,或者没有得到完全保护。此外,中国疫苗的保护力显然不如一些欧洲公司的mRNA疫苗,世卫组织也证实了这点。
仅仅封锁是不够的,因为重新开放时,缺乏疫苗保护者还是会受感染,病毒继续传播。这当然也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已经看到上海及其他城市封锁后,对工业生产及供应链产生影响,不仅是对欧洲产品,甚至波及全球。反过来这又影响到中国工业生产,造成失业率上升… 我认为中国改变模式,而且开始为人民提供可持续的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坦率地说,我认为在这方面没有民族主义的空间。如果不这样做,中国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受到疫情影响。而我们已经看到,不满的情绪在增长。这自然会引发挫折感,先是针对地方政府,而总有一天矛头会指向中央政府。
有观点认为,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一事上至今选择支持普京也是政治误判。
普京在乌克兰的战争,我认为习近平有明显误判。他认为普京能轻取乌克兰,很快打赢这场战争并借此削弱西方,这个计算完全错误。而西方国家并不像许多人假设的那样,尤其不像及普京所以为的那样分裂和软弱,当前的西方国家比过去更团结,欧盟27国决定共同实施经济制裁并输送武器,这是俄罗斯始料未及的。
我认为中国决定在普京发动的战争中或多或少保持中立是一个大错误。对于侵略行为没有保持中立一说。中国一直说我们反对干涉,但现在普京严重违反国际法并入侵邻国,有成千上万人死亡 ,数百万难民,乌克兰平民承受巨大痛苦。而中国没有批评这场侵略战争。我认为这是一个严重错误,是中方的判断错误。
中国对莫斯科有许多影响力。但中国维持中立, 没有发挥力量使普京放弃战争。而这一点导致欧洲对中国失去信任。中国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表明,它与欧洲国家一起建立一个基于国际法和共同规则的国际秩序。习近平明白应该敦促普京停止侵略一个弱小国家,这一点十分重要;而习近平在这里不采取积极措施是一个错误。我担心,这将导致德国和欧洲其它国家很大程度上失去对中国的信任。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台湾出现“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忧虑。虽然台湾与乌克兰的情况存在极大差异难以相提并论,但普遍认为中国正密切关注欧美及北约对乌克兰战争的反应,并从中汲取教训。乌克兰战争对两岸关系发展会产生影响吗?
我的看法是,乌克兰战争将使北京对入侵台湾更加谨慎。欧洲和美国已经在乌克兰明确表示,他们会积极站在民主的一侧,捍卫这些价值观。我毫不怀疑,在台湾也会如此,因为美国已经清楚表明这一点。我相信乌克兰的经验会让北京更谨慎。世界上一直说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但武统将面临巨大的阻力。我认为西方国家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坚决地不容忍武统。
习近平预计将在今年秋天召开的中国二十大后连任。但这段时间,从新冠政策、乌克兰战争的立场到经济表现,他的许多决策开始受到质疑。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是否能在20大顺利进入第三次任期?
我必须非常谨慎地发表意见。因为在中国,要看清政治决策背后的过程非常非常困难。我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人感到不满或对新冠政策感到愤怒。我认为,更多人将开始质疑这个政府是否照顾了其利益,提供他们所承诺的安全和繁荣。中国共产党政治精英内部是否也是如此,我无法断言。没有迹象表明,习近平会在20大之前从他的国家主席、共产党总书记或中央军委主席三个职位离任。
20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可能出现哪些更迭?
这从外部很难判断。首先发生的应该是政治局的年轻化。谁会作为新的年轻成员进入政治局将显示出习近平的地位有多强大。如果他成功让同一阵营的年轻政治家上位,他的地位将更强化;如果有更有批判性的年轻政治家,那将会形成更大的平衡。第二个问题是,谁将在他的第三次任期中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倾向经济改革者能有更多话语权,或是另一个派别,像他这样的强硬派,但目前还难以预测。
访谈内容经过删减
施明贤博士(Michael Schaefer)自2007年至2013年担任德国驻华大使,2013年至2020年任职宝马基金会总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