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日报》倒下之后,前记者梁嘉丽和陈珏明透过社交网站,开设个人专页,以独立记者的方式,继续报道香港人的故事。本台记者陈子非、董舒悦有关苹果日报系列报道的第二部分。
市民:"撑到底!撑苹果!"
《苹果日报》主管:"辛苦大家!谢谢!"
一年前,香港人用掌声和泪水,送别在香港创立26年的《苹果日报》,前《苹果日报》港闻专题记者梁嘉丽在《苹果日报》被消失后的第二天,开设个人专页,以独立记者的身份,继续报道。
梁嘉丽接受本台访问表示,《苹果日报》倒下,她的情绪处于伤痛、无力感、愤怒和不甘心交错当中,因为不想《苹果日报》无疾而终,推动她继续写香港人的故事。
梁嘉丽:"是不甘心,为何(官方)能用如此暴力的方法,使一间传媒机构消灭,《苹果日报》不应该就这样的消失,应该还有一些工作我可以继续去做,这份不甘心的状态,变成一种推动力。"
前苹果记者写抗争者故事显示纪录时代拒绝遗忘
在过去一年,梁嘉丽在个人专页,发佈了约40篇报道,大部份与2019年示威相关,梁嘉丽选择书写刑满获释的抗争者故事,是希望用她的文章为时代留下纪录,拒绝遗忘。
梁嘉丽:"(抗争者)很多时被说成是被遗忘的一群,他们的经历其实是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或状况。记忆是会被遗忘的,要留下历史事件和真相,便要做记录。因为我的专长是做人物访问,在能力范围下,把他们的事做纪录,将他们的想法和经历留下来是很重要,如同在洪流当中捞沙,能捞下来就先收起。与其说是报道,我觉得更像一个纪录,如同说书人的角色,把他们的故事记下来。"
她承认,失去了《苹果日报》这个大台,变成单打独斗,资源不足,影响力减弱,但她可以与读者有更多的交流互动,让她明白写抗争者的故事,能成为经历香港巨变、心灵受伤的一群港人,互相取暖的泉源,对即将入狱的年轻人,也可以在阅读其他人的故事,了解未来的在囚生活,减缓恐惧。梁嘉丽期望,她的文章能成为同路人的指路灯,在纪录时代的同时,添加多一份意义。
梁嘉丽:"今时今日的香港,我想除了「围炉」之外,大家存在的「可见性」好重要。我记得去年最后的六四专题,我访问了邹幸彤,她带出一个重点,对于抗争者或记者,要借镜中国维权人士保持的那种「可见性」,哪怕只是一点烛光,最少能让大家彼此相知,还有人在努力当中,我卑微地形容是一点曙光,这边有一点,那边有一点,那种「可见性」在今时今日是很重要。"
总结一年的独立记者经验,梁嘉丽形容,是一条此路暂通的出路,但她承认,面对如《基本法》23立法、假新闻法等,现在的出路可能也有尽头,但梁嘉丽说,会抱着如水Be Water的心态和要活得光明磊落的信念,在艰险中奋进。
梁嘉丽:"哈维尔说要活得光明磊落真的很重要,是一生作为人来讲很重要的价值观,你走的每一步都是磊落地生存,而不是利益和权力而随波逐流,别以为你今天的沉默,助纣为虐,你就不是邪恶,做人是要有基本的原则和底线。如果2019年香港人最大的一课是学会Be Water(如水),这不应是口号,而是要融会在生活当中"
梁嘉丽发现,在过去一年,加入香港独立记者团队的人,越来越多,她相信,不同的同伴能互补,把《苹果日报》倒下散落的新闻碎片拼凑起来。她的前同事陈珏明,也是这份拼图中的一员。
陈珏明:"请各位在《苹果日报》前接我们最后一份报章,谢谢!"
一年前,陈珏明在《苹果日报》的最后一晚,走出办公室外,感谢门外守候的市民,同时,也立下继续当记者的目标,陈珏明的专页以报道法庭新闻为主,他希望用自己专长,成为与港人互勉的微光。
陈珏明:"当你看到仍然有很多香港人因为很爱香港,用不同的方法付出,也因为我过去多年的採访经验,认为的不同人,现在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被还押,我透过到法庭旁听,与他们见面。因为我很喜欢当记者,认为把我在旁听时所得的法庭资讯,写成报道做纪录,能如同微光,让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我不知道是否能称为使命感,只能说是我选择用的方法。"
香港独立记者:在国安法下当独立记者要承受难以评估的风险
一年过去,陈珏明说,能体会当独立记者的难处,不仅是独力难以应付香港信息万变的社会,在香港国安法下,要面对太多难以评估的风险。
陈珏明:"困难包括要考虑不同报道背后会否有机会有危险和风险,有些较争议或敏感的新闻题材,会不敢再去触碰。例如在外国发生的一些与香港有关的事情,我会犹豫及挣扎是否应该作报道,因为现在的环境,一些新闻报道都会被解读含有不同性质,这都是我要再三思考的事。"
在过去几个月,香港相继有媒体步《苹果日报》后尘,被迫关闭平台,陈珏明承认,独立记者的生存空间比新闻平台更少,但有读者的支持和鼓励他愿意尝试。
陈珏明:"我觉得真的很难走,(独立记者)是一条危险、崎岖和不易走的路,当媒体已不允许百花齐放,当独立记者只会承受更高的风险,但也因为这种环境,令我们在做的报道更有意义。例如有读者对我说一声谢谢,对我已有很大的意义。我觉得现在的环境,如同爬山,有时候我们以为山中无路,但当越来越多人一齐走,可能会找到新的出路,不过这条路是我们要去寻找的,不是现在走的就是出路。"
刚当爸爸的陈珏明表示,他现在付出的努力,是为儿子等香港下一代守护和保存真相,期待儿子长大后,有机会读自己的文章。
陈珏明:"记者是在抒写一个时代的历史,我希望能为下一代保持真相,包括自己的下一代,他理论上是能在网上找到我所写的文章,期待他说一句:爸爸你写得不错,我已很满足。"。
记者:陈子非、董舒悦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嘉远 网编:瑞哲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