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日星期六

“爱国者”的七一与香港的“记忆之战”


七月一日,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的庆祝仪式及新任特首的就职典礼上,习近平宣布“真正的民主”到来。北京高调吹捧香港繁荣盛世的语句,却与实际数字及许多香港居民的生活脱节。曾经被承诺“五十年不变”的香港,这些年来发生了什么改变?当街头的抗争不在,下一个25年,随着香港人的离散,一场保卫香港记忆的战争,正在世界各地展开。
 

“爱国者”就位

“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实现当家作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2022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权移交的25周年纪念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大会及新政府就职典礼上宣示: “真正的民主”到来了。

1997年,英国结束156年的殖民统治,将香港主权移交中国。中国在《基本法》中承诺,“香港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五十年只走了一半,“不变”的承诺却像到了终点。

香港历经2019年百万人上街的反送中条例抗争、2020年《国安法》的正式生效,两年内198人因《国安法》被捕,包含香港《苹果日报》、《立场新闻》等至少4家新闻机构被关闭,以及上万港人离开香港。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日本等国际社会民主政体陆续为中国未能履行《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发出批评、警告,甚至祭出制裁……。

三年多来香港社会的剧烈动荡之后,7月1日,在这场戒备森严、五星红旗飘扬,并以普通话进行的庆祝仪式上,北京向世界展现著对香港的全面控制,以及对国际准则的藐视。

“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好,为了香港、澳门好,为了港澳同胞好......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还在演说中强调,只有忠于中国政府的“爱国者”才能治理香港。

“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64岁的前香港安保局长李家超在习近平的见证下宣誓就职,他是香港主权移交以来第一位警官出生的行政长官,也是25年来特首选举时首次唯一的候选人。

致词中,李家超附和着北京对香港民主运动的诠释,他把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称作“社会暴乱及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危害国家安全”。李家超说,“凭借中央强大后盾的全力支持、‘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重新出发,再上新台阶。”

2022年7月1日,李家超(左)在习近平(右)监誓下,正式宣誓就职香港特首。(路透社)
2022年7月1日,李家超(左)在习近平(右)监誓下,正式宣誓就职香港特首。(路透社)

25年以后: “ 一个城市死掉的感觉”

习近平访港的一天半行程期间,香港的天候并不好。在南海形成的芙蓉台风,挟著强风扑向香港。一些香港网友在网上嘲讽写着“天公作美”。事实是,七一对许多香港人来说,从来不是庆祝的日子。

“过去七一都是去游行啊,没有什么庆祝香港回归,2003年之后就是去游行。每年游行的主题都不一样。第一年是反23条,我当时还是大学生;到后来是争取全民普选,一直都是这样。”前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2021年移居台北的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吕青湖回忆。

从2003年开始,七一游行与官方的“香港回归”庆典在这座七百多万人的岛屿上同步进行,仿佛一种独特的民主标记。2020年,《国安法》选在6月30日强行通过,7月1日实行,北京为这个日子正式盖上威权统治的封印。

2020年七一游行不再举行,消逝的还有六四维园纪念活动、或对威权提出质疑的声音。长期专研移民及家庭研究的学者吕青湖还发现,香港官方不再公布移民数字。

“每年统计局资料簿(Yearbook)有一个部分是移民人数,但不知道为什么在18年之后就没有,我自己做相关研究,就觉得诶?怎么没有这个数字呢?去哪里了呢?有点奇怪。” 吕青湖告诉本台,1997主权移交前,香港曾经历一阵移民高峰,1992年最高达到逾六万人移民。这个数字在2000年后趋缓,一年仅不到一万名香港人申请移民。在2019年之后,即使官方未公布实际移民数字,但从净迁移人口及英国、加拿大、澳洲、台湾等政府公布的香港移民数字可以推估:香港正在迎来一波离港移民大浪潮。"会不会有中国人来填补这个空缺呢?我访问了一些中国人,他们未必觉得香港是有吸引力的,他们会问这个地方跟中国大陆的其他城市有什么分别呢?"

香港居民出入境数字统计,2022年前3个月,香港人净流出逾14万,出境数字远远超出入境数字。2019至2021年三年间,香港的净移出人口则超过13万人。

香港中文大学去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800名15至30岁的受访者中,有近六成的人希望离开香港。

2021 年 7 月 19 日,人们拿着行李在香港国际机场飞往英国的登机柜台排队。 (法新社)
2021 年 7 月 19 日,人们拿着行李在香港国际机场飞往英国的登机柜台排队。 (法新社)

不只香港人急着搬离,东方之珠汇集的外籍人才也都蠢蠢欲动。香港移民局数据显示,依“一般就业政策”申请签证的外国人数,2021年下降了三分之一,只有约一万人。

九零后的台湾人王思妤曾在2011年高中毕业后,选择到香港念书。“ 如果是现在,我大概不会再选择去香港念书、工作,生活上的不安定的感受太强,会有一种生活会有风险的感觉。”

王思妤的经历是许多曾经选择香港作为移居地的人们熟悉的故事。她在世界排名百大的高校念商科、到国际公司工作,在她口中这座多元而包容的亚州城市度过了近八年的青春岁月。她可以自在地在校园切换着语言谈论政治,跟两岸三地的朋友走上街头,阅读有批判思考的报章媒体,“不会有自我审查的感觉,即使话题敏感,大家也都会开玩笑说,哎呀,这里是香港,暂时不会出事……,没有想到这个‘暂时’结束的这么快。真的很可怕,我觉得真的是看到一个城市死掉的感觉。 ”

记者编辑被捕入狱,媒体遭查禁关闭。根据2022年倡导新闻自由的组织无国界记者(RSF)对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最新排名,在180个国家地区中,香港从2002年的第18名下降到第148名。

前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李耀泰也在2021年决定离开香港。“最后一学期,我在香港开了一门课:纪录片与社会。在选择哪些片子要播放的时候,也因为国安法的关系,过去我曾选一些关于西藏、达赖喇嘛,关于人权、关于抗争、关于海外人权律师维权团体的纪录片,就没有办法播。 ”李耀泰2022年移居到澳洲,现在在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任教,他说,“从《国安法》之后,大家对于香港这个城市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越来越没有信心,包括我的同事学术界的、金融界的很多都离开了。”

下一个25年:诠释记忆的抗争

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的独特性在于她有别于中国大陆的司法独立及自由环境。不过,在《国安法》下,香港特首可以指定法官来审理国安案件。即使香港新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七一演说中大谈香港的“高度法治化”,但许多学者对中国式的司法正逐渐渗透到香港提出担忧。

“香港过去这样的独特性——就是有中华文化传统,又有西方民主自由人权价值的交会——正在逐渐流失。” 李耀泰说,“我会比较悲观吧,我觉得香港会越来越像是一个所谓内地一线城市,比如像上海、像北京……越来越像。”

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自1997年主权移交至今,香港的GDP全国排名从第一下滑至20名。

香港民意研究所(PORI)6月21日发表《市民身份认同民情总结调查》显示,市民对“香港人”身份认同感创5年来新低纪录;“中国人”认同感则是3年半来新高。

香港民研公布最新民意调查显示, “香港人”身分继续排行第一位, 但创2017年6月以来新低。(香港民研)
香港民研公布最新民意调查显示, “香港人”身分继续排行第一位, 但创2017年6月以来新低。(香港民研)

香港伍伦贡学院社会科学院讲师黄志伟在调查结果记者会上分析,在《国安法》实施后,牵涉身份认同等敏感议题时,部分受访者恐担忧自认为“香港人”会被怀疑对中国不忠诚,因此积极地回应与中国人相关身份认同选项。

王思妤说,这两年,她在香港的许多朋友删除社媒账号,或改了头像,大家不再敢公开热议政治时事,“自我审查”的效应让她担心香港的未来。“下一个25年,我觉得可能会变成记忆的战争。官方的叙事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完整,并透过教育的角度去植入各个年纪的香港人心中。而这段时间抗争最激烈的几代香港人,他们可能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香港的其他的叙事角度吧。”

官方把《国安法》纳入香港教育改革的一环,“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灌输重于“独立思考”的培育,间接促成了大量香港教师的离职潮。教育局的数据显示,在 2021/2022 学年,至少有 4,050 名香港教师离开公立和私立学校。

“说真的我以前是没有做任何政治研究的,现在转了一个路向。”移居台湾的吕青湖,展开了几项关于《国安法》下港人抗争、移民与教育的研究,她还访谈记录了在香港的教师、家长,怎么在政治环境与个人价值观背离的情况下教育下一代,这让她对香港的未来虽然悲观但不是太绝望。“有些人会慢慢习惯,但有部分人是默默抗争,或无声坚持自己的理念。香港的未来,我是从人去看的。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就是兄弟爬山,在香港的、在外国的,就是努力的做吧。”

李耀泰把在香港民主运动期间搜集的连侬墙资料带到了澳洲,他正在进行着记录与研究的工作。

把自己称作"半个香港人"的王思妤说,作为台湾人,她更能设身处地地理解香港在中国压迫下的挣扎与遭遇。就算离开了香港,她说自己也感到有责任把香港作为自由开放城市的记忆,传承下去。


记者:唐家婕    责编:申铧    网编:瑞哲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