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星期二

中国疫情:贵州隔离大巴惨烈车祸、“核酸盛世”与“清零国策” 点燃公众怒火

2021年1月14日,武汉一辆转运隔离人员的大巴车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贵州山地众多,交通条件比较复杂。凌晨驾驶转运车辆被质疑是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资料图片)

中国贵州一辆载有隔离人员的客车发生侧翻导致27人遇难,引发民众质疑过度防疫导致代价惨烈的次生灾害。

新冠疫情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全球许多国家已经逐步恢复常态而中国仍然维持严格清零政策。9月以来,以“核酸盛世”为标语的峰会,“动态清零将成为基本国策”的网络传闻也点燃了公众怒火。

贵州转运大巴惨烈车祸

周日(9月18日)凌晨2时40分左右,贵州黔南州发生一起客车侧翻事故,随后媒体与官方证实该车辆为贵阳市涉疫人员隔离转运车辆,运送涉疫人员去约数百公里外的隔离地点。

中国媒体财新引述贵州三都县应急管理局人士称,事故车辆所乘人员为贵阳至荔波的疫情转运人员,途经三都县。

根据贵州发布的信息,9月18日全省当日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35例。

而在事故发生的前一天,周六(17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汪杰表示,因为需隔离的人员数量大,范围广,贵阳已启用的酒店难以完全接收,需要运送至兄弟市州进行规范化的隔离管理。目前已经转运了市外转运7396人,正在转运2900人。

中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第38条规定,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实行接驳运输;单程运营里程在100公里以内的客运车辆才不受此限制。地图显示,贵州此次出事车辆转运目的地距离贵阳约250公里。

尽管贵阳市副市长林刚周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道歉,但依然难以止住民众的怒火和批评。网民质疑,为什么在疫情不严重的情况下仍然要转运这么多人?为什么要在深夜进行转运?这样的操作是否违法?

“人都怕死,但恐怕更怕的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荒诞而死,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死,那样的死太轻如鸿毛,几乎毁灭了人之为人的尊严。为了转运隔离而上路的人,在车坠落山坡的那几秒钟里,得多绝望。 ​​​”微博网民“诨名唤作巴布尔”说。

中国防疫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还有许多网民与伤亡者共情:“你凭什么认为你不会在那辆凌晨的大巴上?”

微博网民“_若含”说:“活在这个地方,没有任何能够指望的。只能每天不断祈求那辆失控的大巴上没有坐着家人和身边的朋友。只能祈求已经全员坐上失控大巴的我们免于一死。”

“基本国策”与“核酸盛世”

上周,中国大陆网络热传“动态清零”政策将成为中国基本国策。一些自媒体文章引述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常继乐称:“9月7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常继乐也明确表示,动态清零将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坚持下去。”

但观察者网随后称,9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并不是由国务院举办的,而是“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的一场,当天的主题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成就。

观察者网称,出席该场新闻发布会的常继乐副局长期间回答了两个问题,分别是来自新加坡《海峡时报》和国内媒体《每日经济新闻》的提问,“根据文字实录或者是回看直播视频,都可以确认,常继乐副局长在回答中并没有表达过‘动态清零’已经成为、即将成为基本国策的说法,或者是有一些引发歧义的措辞。”

尽管媒体发声辟谣,但在经受了近三年严格疫情管控的中国大陆,这样的消息立刻引发了民众愤怒。

“与其一直在辟谣,还不如深刻反思大家为什么会对这一则谣言如此恐慌。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很难承受这种官方的定论,但在基层,不是基本国策胜似基本国策的实际做法,是不是更加让人恐惧呢?”微博网民“熠家直言”说。

还有网民质疑,即使中国官方并没有明确说动态清零是国策,但种种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已经证明动态清零就是国策。

中国防疫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微博网友“今天你做核酸了吗”说:“既然是谣言,那么你说(动态清零)坚持到什么时候? ​”

另外,近日网传杭州将举办2022核酸药物产业高峰论坛,论坛主题是“核酸盛世今宵会·共洽产业未来观”。许多人认为核酸检测扰民的民众认为,用“核酸盛世”一词非常不妥。

推特网民“独孤求跌”评论:“核酸盛世,真贴切,这些核酸产业来钱比抢银行快多了……”

“核酸盛世,资本在狂欢!现在的中国,谁不是靠核酸续命,万般折腾人人叫苦,说多了是妄议核酸,拒不做核酸属于违法行为,天底下没有比核酸更受保护的生意了。”推特网民“静守己心”说。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新京报》也发文批评,称使用该词是“低级红、高级黑”的伎俩。

“公众想迎来的‘盛世’,是疫情结束,是生活如常。医药企业这种‘核酸盛世’的‘高调’说法,又何尝不是一场‘自我美化’?其结果也注定是‘弄巧成拙’。”文章称。

在外界的一片质疑声中,该论坛组委会已经于上周六宣布取消活动。

文章来源: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