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5日星期三

刘荻:闭关锁国带不来发展,也带不来稳定

最近听到一个说法:因为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减速,西方国家对我们加强封锁,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到了尽头,需要闭关锁国,一百年之后,到了二十二世纪,我们再重新开放,到时候还是世界强国……

笔者以为,这个说法虽然不能说一点根据都没有,但是也有着明显的错误。

笔者以前也说过,现在中国“内卷”严重,部分原因(非根本原因)是近一二十年没有什么新科技革命。但是上述说法最大的错误之处就在于,科技发展的速度不是任何人能够预测的。科技发展今天缓慢,明天就有可能突飞猛进;下一个科研突破可能发生在一百年后,也可能就发生在明天。这种事情谁都无法预测。谁也不能说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一定是减速的,到二十二世纪才能加速。这种说法完全是主观臆断,没有丝毫依据。

比如说,常温超导技术如果实现突破,远程供电不用担心损耗问题,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核电其实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但是总有些人担心核电站事故。如果常温超导能够实现的话,我们就可以在遥远的沙漠中建核电站,然后把电输送到城市里面。有了常温超导技术之后,磁悬浮技术也能突飞猛进,到时候只要地上铺一层金属,人拿着个滑板就可以在天上随便飞,就像小说《丑人》里面写的那样。目前常温超导技术的研究工作,其实就是不断试错,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就像当年爱迪生尝试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做灯泡的灯丝一样。因此常温超导技术什么时候能有突破,谁也无法预测。突破可能就发生在明天,也可能发生在二十年之后。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认为,知识的特点就是每天都会有新的知识,今天无法预测明天会有哪些新知识。因为你一旦知道了明天的知识,那么这些知识就是今天的而不是明天的了。所以规划什么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都是狂妄自大而已。

上述说法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把科技发展当成了一种与人的行为、社会制度等等都无关的超自然现象。中国的“官方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等),但是上层建筑也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阻碍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社会制度可以促进科技发展,也可以阻碍科技发展。认为科技发展与人的行为和社会制度无关,无论你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科技发展都一定会减速,这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机械唯物主义。

科技发展需要的是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制度环境。美国政治学者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罗宾逊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一书之中把制度分为汲取性的和包容性的。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注重怎么分蛋糕,一个注重怎么做蛋糕;一个通过权力发财,一个通过创新发财。在汲取性的制度下面,真正的创新往往会破坏现有的权力结构,因此会被压制。另一方面,如果现实就是你做的蛋糕会被别人抢走,只有会抢的人才能吃得上,那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去做蛋糕。想要科技发展,但是又不为科技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那就好像最近流传很广的一个笑话所说的:干旱地区的农民求神给他们一个水龙头,因为他们以为水龙头插在墙上就能出来水。

什么样的制度制度环境才能有利于科技发展?首先,科技发展需要有一个能够自由交流的环境。科研不是闭门造车就能搞出来的。没有言论自由,封锁互联网,科研人员因为不会翻墙无法查阅国外最新的科研资料,这还怎么搞科研?

其次,科学需要不断探索未知,需要不断提出假设和修正错误,因此科研就需要人们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需要有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制度。否则就会像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那样,一切从意识形态出发,批判相对论,批判基因学说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唯心主义”,是资产阶级的科学。官方意识形态可能会扭曲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阻碍科学的发展,因此要发展科学,科学家就必须能够对官方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和反思。没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科学就不可能不断发展,只能变成教条和意识形态的附庸。

最后,科技发展还需要有能够分散试错的市场,而不是举国体制。因为科研工作的失败率非常高,绝大多数的研究不会有任何成果,因此科研工作需要对失败有很高的容忍度。但是对于举国体制来说,对失败的高容忍度往往就意味着举国大骗补——各种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吃项目骗政府钱的人全被吸引来了,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反而被排挤在外。所以科技发展还需要有个人自由、私有财产、市场经济等等,让每个人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自由试错。

总之,科技要想发展,首先需要有一个开放社会——不仅要对外国开放,也要对未来和未知开放。闭关锁国不会带来发展,封闭系统只会不断衰败。

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来看,闭关锁国不仅带不来发展,也带不来稳定,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靠闭关锁国实现长治久安。

闭关锁国带不来稳定的第一个原因,是你的国门会被别的国家打开。闭关锁国既然不能带来发展,闭关锁国的国家就必然会落后。有些人爱说一句话:落后就会挨打。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数次游牧民族入侵事件,清末闭关锁国的结果就是被西方的大炮打开了大门。这种事情在世界历史上也屡见不鲜:日本和拉丁美洲的阿兹台克帝国,同样也是被西方打开了大门。所以说,闭关锁国,不是你想闭就能闭,想锁就能锁的。

闭关锁国带不来稳定的第二个原因,就是闭关锁国一定会使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权力斗争更加激化。前面说了,汲取型体制的特点就是靠权力来发财,所以在这种体制之下,争权夺利就是唯一要务。一个社会中,蛋糕如果能够不断做大,那么谁多拿一块谁少拿一块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无法依靠创新来做大蛋糕,那人们就只能互相抢劫了。所以封闭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权力斗争都会异常激化。

有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发生过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因为美国有广阔的“边疆”,缓和了社会矛盾。没有地理上的“边疆”的时代,科技进步、与外国的贸易和交流,都能成为缓和矛盾的“新边疆”。一旦没有了“新边疆”,社会矛盾就会不断激化,革命风险也会升高。十月革命发生在相对封闭的俄国,而不是开放的美国,就能说明问题了。

事实上,没有哪个封闭社会内部特别稳定,从来不发生阶级斗争权力斗争的。相反,因为权力垄断了一切资源,所以这些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往往来得格外激烈。中国最封闭的年代,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苏联最封闭的年代,斯大林的大清洗导致至少70万人被处决,数百万人被投入古拉格劳改营。受害者不仅有普通老百姓、知识分子等等,也有大批的苏联党政军领导人和老布尔什维克,如布哈林、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图哈切夫斯基等等。1936年—1939年,苏共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即120万人被逮捕。出席第十七次党代会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人(即半数以上)被捕,联共(布)十七大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98名(即70%)被逮捕和处决。17名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除基洛夫外,有5人被杀。十一大上选举的中央委员会的26名中央委员中有17名被处决或流放。对于广大苏共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封闭年代绝对不是一个安全稳定的年代。苏联存在的70年之中,几乎就没有过正常的权力交接,还多次发生政变,这种制度能说是稳定的吗?

所以说,闭关锁国既带不来发展,也带不来稳定。指望依靠闭关锁国成为世界强国,纯属痴人说梦。

文章来源:光传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