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星期四

面对冲突挑战和经济逆风,“习拜会”发出了什么信号

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争端加剧持续数月后,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于周一首次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举行面对面会晤,此番接触意味着双方都承认彼此面临着来自全球冲突和经济逆风的挑战。

见面开始时,他们像老朋友一样互致问候。双方一致认为不希望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爆发冲突。经过近三个小时的会晤后,他们承诺将付出更多努力来修复双边关系。双方目前处于几十年来最针锋相对的时刻。

这一切都无法掩盖矛盾背后的深刻分歧,包括台湾的未来、军事竞争、技术限制和中国对公民的大规模拘禁。但由于事关重大,拜登和习近平的措辞都表明,他们不会把赌注押在不受限制的冲突上,而是押注于个人外交和十多年的接触可以避免争端的恶化。

“我们将展开激烈竞争,但我不是在寻求冲突,”拜登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希望负责任地管理这场竞争。”

根据中国政府发布的会议纪要,习近平在开场白中说:“我们作为中美两个大国的领导人,要起到把舵定向的作用,应该为两国关系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来到巴厘岛参加20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之前,两人都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拜登在中期选举中为民主党赢得了好于预期的结果;习近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个共产党领导人任期。但是,他们并没有在会议上摆出趾高气昂的架势,就拜登所说的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展开辩论,而是双方似乎都同意,他们的国家利益已因疫情、气候变化、乌克兰战争和经济危机而变得脆弱。

“我绝对相信,不需要再来一场冷战,”拜登说。

两人似乎都急于淡化华盛顿和北京正在走向对抗的看法,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声称对这个自治岛屿拥有主权。台湾是北京军事和外交施压行动的焦点,引发了台湾可能遭到入侵的担忧。但拜登告诉记者,他认为中国对台湾的入侵并非“迫在眉睫”。

尽管双方经过会面仍没有在争议最大的分歧上找到共同点——“我并不是说皆大欢喜,”拜登说——但他们取得了一些共识。其中包括同意重启近几个月来暂停的气候谈判,这可能是避免灾难性全球变暖努力迈出的一步。

两人承诺继续努力,让华盛顿的内阁级官员与北京对应官员更频繁地举行会面。国务卿布林肯计划跟进双方的会晤结果,于明年初访华。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了近三个小时的会晤,讨论了双边关系中一些最棘手的问题,包括台湾问题上的紧张局势、经济问题以及重启气候谈判。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了近三个小时的会晤,讨论了双边关系中一些最棘手的问题,包括台湾问题上的紧张局势、经济问题以及重启气候谈判。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拜登和习近平相识十多年,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17年的达沃斯。他们在G20峰会前热情地打招呼。(经常迟到的拜登和习近平一样提前到达。)当面带笑容的拜登大步走向习近平时,在重要会面中通常表情严肃的习近平露出了笑容。

“由于他们稳固的个人关系,直接听取另一位领导人的意见让人感到安心,”前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说,他在拜登担任副总统时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曾陪同拜登与习近平数次会面。尽管如此,他说,“没有理由认为任何一方会放松各自的优先事项,或者开始顺从对方所谓的核心利益。”

在他们的会谈中,习近平似乎在呼吁拜登利用他的威信来控制近来华盛顿普遍存在的对中国的不信任。

“中国从来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干涉美国内政,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习近平在会谈中说。

但要付出努力解决一系列棘手的争端,他们的亲切交流仅标志着试探性的开始。

“两位领导人参加会议都是想要争取时间、把温度降下来,尽管是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做到了这一点,”乔治城大学教授麦艾文(Evan S. Medeiros)说,他曾是奥巴马总统的亚太事务高级顾问。“这次会议的真正考验不在今天,而是六到12个月后,届时我们将看到问题是得到控制还是恶化。”

就在上个月,拜登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作为“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的战略对手,而习近平则警告,在一个日益危险的世界中,没有指名道姓的敌人——暗指美国及其盟友——旨在对中国 “极限施压”。

两位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的言论表明,台湾仍然是他们最危险的潜在冲突点。

中共领导人和许多中国人坚定地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大多数台湾人则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特的、让人自豪的民主社会,永远无法在中国的主权之下生存。

近年来,在习近平的统治下,紧张局势出现恶化,因为中国的军力越来越接近于尝试用武力夺取台湾的控制权,从而有可能与美国发生对抗。

在模棱两可的“一个中国”政策下,历届美国总统都表示“承认”北京对台湾的主权主张,但并没有到认可或接受这一主张的程度。

拜登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比最近几任总统更大胆的立场。他曾四次表示,如果中国攻击台湾,美军将保卫台湾,但其他美国官员坚称这不是正式政策。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今年8月高调访问台湾,促使中国在该地区举行了持续数天的恐吓性军事演习,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敌意加剧。

在周一的会晤中,拜登说,他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也警告习近平,中国对该岛的强硬立场威胁到该地区的稳定,最终可能危及全球经济。

根据中方的会谈纪要,习近平也没有在言辞上示弱。台湾是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他说。

虽然习近平在台湾问题上的公开评论直截了当,但他对拜登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问题上发出的恳求做出了较为含糊的回应。与拜登政府对会谈的描述不同,中方的会谈纪要并没有提到两位领导人都反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乌克兰的核武威胁。相反,根据中方的说法,习近平说,“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而且 “大国对抗必须避免”。

当一位记者问及与朝鲜核计划有关的紧张局势时,拜登说,他不确定中国能否遏制这种威胁,他已告诉习近平,他必须努力说服朝鲜人不要进行远程核试验。

“我相信,中国不希望朝鲜采取进一步升级的手段,”拜登说。

双方在经济问题上针锋相对。拜登告诉习近平,美中必须在债务减免方面进行合作,这指的是政府官员在20国集团峰会之前一直在推动的一项工作,希望能避免发生连环性的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利率上升等经济因素已使一些国家无力偿还债务。在许多情况下,中国是最大的债权人,它一直抵制任何债务减记。

相比之下,中方在会谈纪要中说,习近平指责拜登的经济政策旨在以中国为代价,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包括出台措施,阻止中国购买和制造某些种类的先进半导体,这些半导体可用于发射高超音速导弹或破解美国军队最先进的密码。

中方的会谈纪要称,这些政策和其他旨在将美国供应链从中国转移的政策“完全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破坏国际贸易规则”。

但是,两位领导人在举行会晤时并不指望对方在主要分歧领域做出让步。他们说,关键是要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防止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我认为我们彼此理解,”拜登说,“这是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Alan Rappeport和Jim Tankersley自印尼巴厘岛、John Liu自台湾台北、Ana Swanson自华盛顿、Joy Dong自香港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Katie Rogers是一名白宫记者,报道拜登政府、华盛顿文化和美国国内政策。她于2014年加入时报,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她:@katierogers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首席中国记者。他成长于澳大利亚悉尼,在过去3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居住在中国。在2012年加入《纽约时报》之前,他是路透社的一名记者。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ChuBailiang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