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星期六

中國疫情形勢有多嚴峻?一場大型科學猜謎遊戲

隨著新冠疫情肆虐中國,全球各地的科學家都在尋找線索,探究這場疫情暴發對數億中國人的健康、全球經濟和疫情的未來發展將產生的深遠影響。

但在中國政府不提供可靠信息的情況下,要判斷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疫情規模和嚴重程度,堪稱一場大型科學猜謎遊戲。

在香港,一個研究團隊仔細研究了北京五條地鐵線路的乘客數據,以確定潛在的傳播範圍。在西雅圖,一個建模團隊試圖對一份未經證實的政府洩漏文件——其中詳細介紹了中國衛生官員提供的病例數量——進行逆推還原,但沒有成功。在英國,科學家正在對中國疫苗的效力進行評估。

任何來自中國的個人經歷或社群媒體報告的情況——藥品短缺、醫院人滿為患,火葬場不堪重負——都能給研究人員的模型提供依據。

他們都在努力了解同一件事:病毒在中國傳播的速度有多快?有多少人正在死去?中國可能出現某種新的危險變異株嗎?

12月,中國西南重慶市,重慶第五人民醫院大堂裡的新冠患者。
12月,中國西南重慶市,重慶第五人民醫院大堂裡的新冠患者。 NOEL CELI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隨著科學家篩選各種不可靠的信息來源,他們正在為潛在災難性後果做準備。除非採取新的預防措施,否則一些最壞情況的預估表明,未來四個月,新冠病毒在中國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與美國在整個三年疫情期間的死亡人數相當。

由於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一些國家開始限制中國旅客入境,儘管部分決策是基於毫無根據的恐懼或政治動機。美國、義大利和日本表示,他們將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提供新冠陰性檢測結果,理由是擔心中國感染激增可能會製造更可怕的新變異株。

儘管研究人員和病毒學家表示,這些新措施很可能無助於遏制疫情傳播,但這些政策反映了對疫情了解的有限。因為許多中國民眾對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幾乎沒有免疫力,科學家的模型往往都指向爆炸性的傳播模式和高死亡率的結果。但即便是他們的估算也存在偏差。

香港研究人員本月在一項由中國疾控中心部分資助的研究中報告稱,中國結束「新冠清零」政策可能導致的幾種情況中,最悲觀的結果就是在重新開放的最初幾個月造成近100萬人死亡。不過,該研究沒有提供確切時間節點。

一個美國組織估計,如果中國不做社交距離的強制要求,到4月將有多達50萬人死亡,到2023年底還會有100萬人死亡。總部位於英國的分析公司Airfinity本週給出了一個更可怕的短期預測:到4月底,新冠死亡人數將達到170萬。

直到本月,世界似乎對中國的病毒傳播情況都還有相當清楚的認識。執政的共產黨自豪地公布很少的每日感染和死亡數字,以此證明其嚴厲「新冠清零」政策的合理性。全國範圍的封鎖、隔離和大規模檢測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病毒的傳播。

但到12月初,政府突然放棄「新冠清零」,將科學界基本蒙在鼓裡。

「沒有人,沒有人能想到,」專注研究新發傳染病的臨床病毒學家薛達(Siddharth Sridhar)說。

預測疫情傳播路徑一直很困難。即使在英國這樣有可靠數據的地方,預測結果也常與實際相去甚遠。但科學家通常將報告的新冠死亡數視為可靠標尺,來確定疫情的潛在規模。

來自中國政府的數據不再可信。據官方統計,自12月1日以來,中國僅公布了12例新冠死亡。該國表示,將只統計感染直接導致的呼吸衰竭死亡病例,不會包括大量因新冠導致基礎疾病加重或心臟肝臟衰竭的死亡。

專家表示,這種傳播速度意味著死亡人數要高得多。上週一座城市報告了50萬單日新增病例。另一座城市報告了100萬。

還有跡象表明,官員正在對醫生和殯儀館施壓,連與病毒相關的呼吸道死亡都不能被算為新冠死。

北京一家私立醫院的一名醫生說,最近幾天,他和同事在醫院桌上發現了一張打印好的便條,要求他們「盡量不要寫重症新冠肺炎造成的呼吸衰竭」為主要死因。《紐約時報》查看了這張紙條。

這名醫生說,目前還不清楚這條信息是內部發出的,還是政府官員發出的。但中國社群媒體上也流傳著類似的警告,告誡醫生不要在死亡證明上「隨意填寫新冠」。

一些建模者甚至對政府官員洩漏的病例數信息表示懷疑,這些數據一直被用來評估中國疫情的規模。最近在新聞報導和中國社群媒體上流傳的一項估計,引用了國家衛生官員的數據,稱在12月的前20天裡,有2.5億人被感染。

一些科學家表示,如此龐大的數據表明,中國要麼數月來一直在壓制數據,要麼是在試圖讓疫情看起來已經達到頂峰。

「要麼他們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所長克里斯托弗·默裡說,「要麼他們是在試圖說,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我懷疑現在是後者,」他說,指的是中國試圖讓最糟糕的時期看起來已經過去。他說,中國似乎不太可能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偽造數據而不引起懷疑。

中國在信息傳遞方面的大轉變也讓科學家的評估變得複雜。就在一個月前,中國國家控制的媒體還在警告病毒的危險。現在,它表示目前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是溫和的,疫情是可控的。

然而,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擔心,奧密克戎毒株在其他地方看起來沒有那麼嚴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地方的人口擁有大量免疫力,包括從過去的感染中獲得的免疫力——這種情況在中國並不存在。科學家們擔心,如果中國試圖在不重新採取公共衛生措施或加大疫苗接種力度的情況下撐過暴發期,可能會有更多人不必要地死亡。

例如,香港研究人員發現,在中國重新開放期間,注射更多第四劑疫苗,使用抗病毒藥物,並採取社交距離措施,可以挽救至少25萬人的生命。默裡的團隊也發現,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可以幫助醫院避免患者集中激增,到4月,可以減少20萬的死亡人數,如果結合更多口罩和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死亡人數會減少更多。

中國公眾如何看待疫情威脅也將對疫情發展軌跡產生重要影響。科學家說,即使只是決定在短時間內開始採取更多的預防措施,也將帶來很大的區別,決定了醫院是能夠治療病情最嚴重的病人,還是完全不堪重負。

中國的疫苗接種率是另一個主要變量。雖然90%的人都接種過兩次疫苗,但老年人的接種率要低得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中國使用滅活病毒的疫苗,三次注射至關重要。

澳洲墨爾本莫納什大學傳染病建模專家詹姆斯·特勞爾說,對於以前注射過疫苗的人來說,加強針可以在不到兩週的時間內產生額外保護。他指出,這個國家的規模意味著疫情不會同時蔓延到所有人,這給了一些地方更多時間,讓更多人接種疫苗。

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交通模式,以了解疫情傳播的速度,但目前情況尚不清楚。

香港科學家在最近的研究中分析了北京幾條地鐵線路的乘客數據。他們說,這些信息表明,由於人們待在家裡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感染,城市的流動性已降至較低水平。

但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表示,有跡象表明,至少在大城市,人流量正在增加,餐館也越來越繁忙。

「這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與人們實際上在採取預防措施的觀念相悖,」他說。

由於無從判斷新冠病毒感染在中國變得有多麼致命,許多科學家都依賴於與香港的比較。和中國一樣,這塊屬於中國的領土在鼓勵接種疫苗方面行動遲緩,因此奧密克戎於2022年初開始傳播時,香港顯得尤為脆弱。

一些模型假設,在疫情暴發的早期階段,中國將經歷與香港非常相似的感染病死率。當時,在奧密克戎病毒傳播的幾個月內,這個有750萬人口的領土上有近一萬人死亡。在有14億人口的中國,死亡數字可能會高得多。

但也有重要的區別。中國老年人口的疫苗覆蓋率高於香港病例激增之初的水平。

不過,根據各自暴發疫情的時間,中國的全民疫苗接種運動比香港早,這意味著疫苗接種效果減弱的時間更長。香港還提供了使用較新的mRNA技術的西方疫苗,而中國大陸則完全依賴效果較差的國產疫苗。中國部分地區的醫院可能也更難應對激增的疫情。

總體上缺乏明確性導致人們擔心,疫情的規模可能為在中國傳播的病毒——輸入版奧密克戎病毒——創造更多機會,變異成更危險的毒株。

但科學家們對中國當前疫情會演變為這種情況持懷疑態度。

幾個月前,在美國,與中國報告的變異株類似的病毒基本上被更具傳染性、更難以捉摸的奧密克戎亞變異株所取代。在義大利要求對來自中國的旅行者進行檢測後,它表示,它測序的第一批病例都是由義大利已經存在的奧密克戎變種引起的。歐盟衛生官員週四表示,對來自中國的遊客進行篩查是不合理的。

「我們在國際上有大量的感染病例,」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傳染病專家詹姆斯·伍德說,他估計全球大多數人都感染了這種病毒。「這比中國一國的感染人數多得多。」


Zixu Wang、Joy Dong和Elisabetta Povoledo對本文有報導和研究貢獻。

艾莎(Alexandra Stevenson)是時報上海分社社長。歡迎在TwitterFacebook上關注她。

Benjamin Mueller是一名健康與科學記者。此前他常駐倫敦,負責報導新冠疫情,他還曾報導紐約警察。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他:@benjmueller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