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星期四

政策大转弯先前违反防疫规定者应否判无罪?


随着本月推出的"新十条","动态清零"、"行程码"和"健康码"等已成历史,但之前涉及违反防疫规定而被起诉的个案该如何处理?官方没有新的说法。近期有中国前法官提出,对违反防控而被起诉的个案,应该撤控或判无罪处理,引起法律界的讨论和支持。有评论表示,中国的司法系统有自我纠正的机制,必须要由上而下,才会启动,但官方可能视纠正错误的声音为对政府权威的挑战。

 

 

曾担任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的黄应生,近期在他的微信公众号"法治应生",发表多篇文章,提出调整涉违反防疫要求案件的处理。

他在文章中形容,“二十条”、“九不准”和“新十条”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接踵而至,开放脚步让人应接不暇。他又列举在北京、山东和上海等,不同地方发生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案件,包括刻意隐瞒行程,或违反禁令,出售退烧药等,有个案被判监禁或缓刑,也有经营者被吊销营业照。黄应生认为,现在的防疫政策已改变,隐瞒行程或擅自外出等案件,如果没有引发疫情传播,不宜定罪处罚,判刑没有生效的个案,应终止审理,宣告无罪、不起诉或撤案;裁决已经生效的个案,也应该纠错。

他的文章和建议,引发不少法律界人士关注和讨论,黄应生在文章也透露,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阅读他的文章后,对他表示,目前很难判决无罪,要等政策松绑后,才有可能无罪,会自行延后判决,处理这类个案。

法律专栏"周依说法"在周二(12月20日)也发表文章,表示在中国被追究刑事责任,后果严重,形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支持撤销起诉违反防疫政策案件的建议。但网民的意见两极化,有网民支持撤告的建议,但反对的人认为,不追究违法责任,会影响法律的权威。

评论:没有上级命令法院对判决的纠错机制机不会自行启动

中国维权律师王全璋表示,中国的上级法院和检察院,可以纠正下级法院的错误判决,但已修改的《传染病防治法》,用似是而非的方法,处理涉及违反防疫规定的案件,没有写清楚具体那些行为有罪,也因为缺乏相关刑法作支撑,难以进行法律修正,在没有由上级指令时,纠错机制不会自行启动。

王全璋:"中国的法律上有一些所谓的纠错机制,但是它们会不会自动地发生起动作用呢?这个是有疑问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很僵化的国家,下面的一些执法者、司法者,他们都要遵守来自上面的命令,或者明确的法律规定,但目前没有从上面统一出台的文件、政策细则或一个指令,要求对这些案件进行处理的话,地方的法官很难自动改变错误,有可能他会按照原有的进程,继续往前推进这些案件。 "

有维权律师对本台表示,严格防疫的相关法律,是违反法律精神和原则,支持不起诉这类被告人的建议,但按照中国的执政逻辑,官方不会出台文件,说明如何纠正,只能靠负责判决和执法人员的良知处理。

评论:官方为维护权威不会替因清零政策改给被冤枉的人平反

北京时事评论人季风也表示,涉及政权的权威和面子,官方不会自行纠正相关个案的错误判决。

季风:"法官拿着这个并不好审,因为坚持动态清零的是他们,认为现在坚持要放开的,也是他们,是党下的结论、是最高领导人下的结论,也是中共有关部门下的结论,任何一个时候跟他们不保持一致,你可能都会有问题,甚至是犯罪。所以前面的很多人,肯定是冤枉,但是中共在这个问题上为了维稳,从来不在乎对错,只有维护统治,这条原则是至高无上的。 "

评论:平反防疫违规个案可能被视为借机批判政府

时事评论员方原表示,配合防疫政策的改变,修正相关被告人案件的处理,本应是与时并进的做法,符合法理和道德,但从当权者的角度,可能视为从民间要求政府承认错误,是挑战权威的行为,使当局更不会妥协。

方原:"我们不排除大家希望对之前这种错误的法律执行进行纠错,来否定之前政策的错误,可以借此进一步对现有的政策进行质疑,用法律的视角评判政策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对政策的出台方来说,对行政权和公权力来说,他们也懂得这个道理,对这种思潮,会进行高度警惕,他们极可能不会同意让司法系统用法律的手段,给那些人平反,宁可让那些人蒙冤,他们服从于恶法也是法的理念,继续对那些人进行重判,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妥协,以承认政策和公权力的错误。 "

方原表示,中国是公权力高于法律的社会,除了像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对在文革期间,被错误判刑的个案,进行大幅度的平反,才有可能有新政策,纠正错误。

 

记者:陈子非   责编:许书婷、嘉远    网编:洪伟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