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5日星期日

北京发热门诊人潮减半,中国法学家要求健康码下线

中国防疫松绑后疫情最严重的北京似已渡过感染高峰。北京部分医院表示,12月上中旬就诊人潮暴增的发热门诊,本周以来已见缓和,约是最高峰期一半。但老年患者的比重却明显上升。 

中央社综合中国媒体报导,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表示,儿童医院发热咳嗽门诊平日的24小时接诊量约900人次,但10、11日就激增到1800人次左右;同一时期,网路门诊单日最大接诊量更攀升到2000人次左右。

李豫川指出,20日起,儿童医院发热咳嗽门诊病人数量出现明显回落。如果以图形表达,呈现“先急速上升,再逐步下降”的倒V字形。

天坛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表示,目前天坛医院发烧门诊每日就诊人数,已经从最高峰期的单日超过500人,下降到每天250人左右。

安贞医院医务部长孟黎辉指出,“政策调整”后,安贞医院发热门诊最高峰的单日接诊量超过400人次,是过去的10几倍;而急诊的单日接诊量也维持在500人次以上

孟黎辉表示,最近几天安贞医院发热门诊的接诊量呈下降趋势,目前大致在200人次左右,约是最高峰的半数,这两天和前段时间的极限值相比“稍稍感觉有点宽松”。然而,急诊数量仍然居高不下。

宣武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田耕表示,优化防疫新10条7日发布后,宣武医院发热门诊8日起就诊量急剧成长,从刚开始的单日100馀人,激增到15日的约350人。

田耕指出,随著北京全市疫情逐渐平稳,宣武医院发热门诊的就诊量已呈下降趋势,这几天单日稳定在150至200人之间波动。

北京市卫健委有关官员也表示,21日全市发热门诊接诊患者6.5万人次,较15日最高峰的7.3万人次减少11%,发热门诊就诊需求整体趋于缓和。

但田耕提到,虽然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趋势向下,但COVID-19患者的结构却出现变化。刚开始的患者以中青年为主,老年患者比重仅约10%至20%。但这几天,老年患者比重却上升到40%至50%。

他指出,COVID-19的Omicron变种病毒潜伏期短、传播快、感染达峰速率快。年轻人、免疫力强的患者能很快恢复,但老年人免疫力低、病毒清除慢、持续时间长,一旦病情加重发展成肺炎,容易出现併发症。

田耕说,最近需要紧急住院、插管、抢救的患者明显增加。过去,发热门诊1天都未必能开出一张住院证,这几天每天就能开出10几张甚至20张。

另外上海法治报昨天刊登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锡锌的文章。

王锡锌表示,依照民法典和个人讯息保护法的规定,处理个人讯息必须有明确目的。随著抗疫策略转型,常态化核酸、亮码、扫码及相应的措施已重大调整,健康码持续采集和处理个人讯息,对疫情防控已不再具实质意义。

他说,在特殊时期健康码以其技术与权力的强强联手,提高了疫情风险防控的国家能力;但随著COVID-19疫情防控策略重大调整,“健康码彻底退出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他说,健康码透过采集个人身份讯息、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场所等行程轨迹讯息,集合大数据分析,对个人疫情传播风险进行画像,做出自动化决定,如赋“红码”、“弹窗”等,处理大量涉及隐私的敏感个人讯息,限制了个人权益和自由。

他说,随著疫情防控政策重大调整,政府主导的全方位防控职责,已变成个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社会机制,健康码所依托的应急管理权的合法性、正当性基础,已不存在。

他说,在今日的中国,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治理,带来显著治理效用的同时,也对社会心理造成巨大冲击,“技术手段一旦得以应用,是否会形成惯性和路径依赖?是否会形成新的权力—利益格局?”这些焦虑和担忧已弥漫于当下。

他最后说,健康码功成身退可以增加政府公信力,健康码应从中央和各地的应用端下线,停止数据处理,依法删除已收集的讯息,“应当警惕和制止各种将健康码改头换面用作其他用途或场景的冲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