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3日星期五

【立场案】锺沛权指社运非「政治炸弹」 否认煽动纯想做好新闻

《立场新闻》案件踏入第19日审讯,前总编辑锺沛权作供自辩时谈及对2019年「修例风波」的看法,指运动或反映港人多年来对自由可能被剥夺的担忧,社运并非「政治炸弹」,而是抒发和表达民情的途径,传媒报道不是炒作,而是记录事实,重申自己「只想做好新闻」。

「立场案」周四(12日)于区域法院续审,案件由法官郭伟健审理,控方代表为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及署理高级检控官徐倩姿;辩方代表为资深大律师余若薇及大律师黄卉仪。

锺沛权继续作供时被余若薇问及,控方曾在开案陈词中指2019年发生「修例风波」以来,有「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自决、挑战一国两制等,著锺沛权讲述香港2019年的形势。锺沛权先指「我(组织)可能有啲凌乱跳跃,因为2019年发生太多事」,但谈及最深刻的是「意料之外嘅发展」。

锺沛权自言,自2012年起任职网媒,多年来的每一天,「起码超过10小时对住社交媒体」,因而培养出某种新闻触觉。他形容,本港的政治气氛经历2014年占领运动后变得低沉,即使其后出现「高铁一地两检」争议,亦无牵起大型群众活动,直至2019年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却触发民情反弹,引来不同阶层及政治光谱的反对,甚至比2003年反对23条立法更为汹涌,令他大感意外。

他指事后回想,对不少人而言事件没有切身利益,而当时在「陈同佳案」下当局有正当理由提出修例,却触发广泛社会反弹,认为反映港人多年来的警惕,对自由可能会被剥夺或影响感到担忧,更直指「如果稍为有啲系统留意当时民情,应该感受到强烈民意,唔希望个政策推出」。

余若薇又引述开案陈词,指本案案发时正值中央和香港尝试以《国安法》拨乱反正,排除内外势力干扰一国两制,以尽快恢复社会和政治秩序,法庭可以藉司法认知得悉在有关时候,「即使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和破坏表面上看似消退,但社会上仍充斥各种暗涌和政治炸弹,随时可以毁掉政府的管治权威并推翻一国两制的基石和社会秩序」。

锺沛权回应,指相信任何社会长期都有不满政府的民情,惟社会运动可以是民情抒发及民意表达,不认为足以毁掉政府管治权威。对于开案陈词提到「有反中乱港及外部势力肆意抄作社会事件」,锺沛权称,传媒报道非出于炒作,只为记录事件。余若薇亦有问及锺沛权的意图,他就回应说:「我嘅意图自己最清楚,同事嘅意图我都清楚,我哋意图无咁复杂,真系好纯粹好纯粹,做好新闻,记录事实,报道真相」,更指反中乱港的准确定义「我一路都唔系好掌握,比较难对号入座」,强调自己仍然觉得国家和香港政权是很安全。

他又解释在争议事件上,会透过引入各方意见,好让公众在充分知情下作辩论,「呢几日我不断重复,我只可以不断讲解(意图),要谂点样煽动人做呢样做个样」,继而一度停顿,然后称:「真系无咩心力去做呢样,亦都真系唔系我哋嘅谂法」。

另一方面,余若薇亦关注控方指控《立场》曾专访3名在民主派初选中出线的立法会参选人,是为他们造势、戴光环,肆意介绍他们的非法理念及宣传他们的违法主张,锺沛权对此指控并不同意,解释因3人是年轻政治人物,对新闻机构而言具采访价值,故希望通过访问了解他们的主张。

锺沛权更指出,其实根据文章刊出的时序,有2人当时已胜出初选,另一人则被「DQ」(取消资格),故根据「冇势可以帮佢造」。他亦不同意初选是「禁区」,认为即使受访者被控告甚至被定罪,仍有其言论自由,如涉及公众利益,都需要被报道、记录,并反问「香港有冇一条罪系禁埋罪犯言论自由?」

案件编号:DCCC265/2022

记者:吴婷康 责编:方德豪 网编:刘定坚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