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9日星期四

當時事成為段子:中國如何塑造氣球事件的敘事

在中國的社群媒體上,關於疑似間諜氣球的笑話廣為流傳。人們開玩笑說,美國人誤解了這艘試圖祝他們元宵節快樂的飛艇,還有人將氣球比作元宵節吃的傳統食物湯圓。

在某種程度上,這些俏皮話會出現在世界任何地方的社群媒體上:人們為了吸引點讚和關注把時事變成迷因。但中國社群媒體上的段子也與更廣泛的政府戰略顯露出的信號相吻合,後者希望淡化這一可能讓中國感到尷尬、還有可能進一步破壞美中關係的事件。

中國當局一直試圖讓美國人相信,他們對一個被風吹離航線的氣象氣球的憤怒是過度反應,同時它還在動用龐大的宣傳機器控制國內的討論。中國政府通過限制新聞報導、管理網上對話的做法,努力確保氣球事件不僅不會成為一個國際問題,也不會成為一個國內問題。

政府的做法表明,中國在平衡各方利益上面臨著潛在的棘手問題。北京需要做出看上去強硬的姿態。近年來,國內反美情緒明顯高漲,這種情緒往往受到政府的煽動,美國戰鬥機擊落中國氣球後,已引發了一些人進行報復的呼籲。週二,美國表示沒有計劃將氣球部件歸還中國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批評了美國。中國社群媒體上的評論者說,中國現在可以名正言順地對待任何入侵領空的美國飛行器了。

但中國可能也急於將氣球事件置於腦後。官員們似乎對這個事件措手不及,表現在他們第一次公開面對氣球事件時罕見地表示了遺憾。此外,實行了三年嚴格控制新冠病毒的措施後,中國正在尋求重啟經濟、重新步入國際舞台。人們原以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週對北京的訪問會幫助中國實現這個議程,但氣球事件引發外交風波,導致布林肯無限期推遲訪問。中國政府可能想盡量減少進一步的損害。

相比於更實質性的討論,中國政府似乎允許對事件做出幽默的回應,可能是為了讓民族主義情緒有一個發洩的管道,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庄嘉穎說。

「這可能是為了安撫國內情緒,」他說,「但也是為了不讓事態失控。」他繼續說道:「我認為這是領導層試圖在他們的不同利益之間尋找平衡。」

這種更加低調的做法也可以幫政府在國內避免可能令其尷尬的問題:政府是怎麼讓一艘中國飛艇走失的,不管其目的是什麼;當局最近還承認了第二個其所謂走失的氣球,這個氣球飄至哥倫比亞上空。官媒除了刊登外交部聲明外,基本上避免對此事進行報導。

與對待其他導致美中緊張關係升級事件的態度相比,中國有關氣球事件的官方敘事以及政府幫助塑造的公眾反應截然不同,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對台灣的訪問。當時中國官員和官媒煽動了充斥互聯網的民族主義憤怒情緒,任由網上用戶呼籲中國軍隊擊落佩洛西的飛機或入侵台灣。中國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

這次幾乎沒有官方發動類似運動的跡象,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中國審查制度的研究員蕭強說。

儘管如此,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用戶對氣球不感興趣。最近幾天,關於此事的標籤紛紛登上微博熱門話題榜首;一個聲稱氣球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的較早話題標籤已經獲得了6.7億次瀏覽。

但很多帖子的語氣幽默。最流行的一個迷因稱飛艇為「流浪氣球」,借用了目前在中國票房大賣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的名字。用戶將氣球的照片製作成電影海報。還有人編輯了氣球照片,在邊上添加了一雙筷子,以強調氣球與每年這個時候吃的白色湯圓相似。

追蹤中國社群媒體平台上聊天情況的網站What’s on Weibo的編輯棵小曼(Manya Koetse)說,這種輕鬆的回應可能部分是自發的。取消新冠「清零」、最近的春節假期,加上(講述中國如何拯救世界的)影片《流浪地球2》隆重上映或許重新激發了許多中國人的信心。

這種信心體現在充斥網上的半嘲諷、半自大的段子裡。「突發新聞,昨晚,中國從雲南發射數萬個巨型氣球,」微博上一名擁有120萬個粉絲的部落客寫道,配的帖子是一段元宵節慶祝活動的影片。

「F22的導彈不夠了,」一名用戶評論道,他指的是擊落了中國氣球的美國戰鬥機。

「他們說,『哦,你們覺得受到一個氣象氣球的威脅,這有點可悲,表明你們多麼害怕一個崛起的中國,’」棵小曼說。

但中國政府嚴格監管國內的互聯網,尤其是在涉及熱門話題或政治時。政府也在努力引導有關氣球事件的輿論。

週二,在微博上檢索「流浪氣球」標籤已不再有結果,得到的只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話題頁未予顯示」。另一個關於在拉丁美洲上空漂浮的第二個中國氣球的話題標籤,在週一短暫登上微博熱搜榜首後,也受到了審查。

網上相對較少的是對美中關係可能受到的損害的認真分析,或者對政府否認間諜活動的說法公開質疑的聲音。(的確有評論者對氣球是否真的是民用飛行器表示懷疑,但表達方式很委婉,很可能為了逃避審查。)

那些的確對此事進行政治分析的人主要是指責美國,將注意力集中在美國的國內政治如何給拜登總統施壓、要求他對中國表現出強硬態度上。官方出版物除了刊登外交部聲明外,幾乎沒有發表任何跟進評論,中共小報《環球時報》是為數不多的例外,該報引用中國學者的話說,為了遏制中國崛起,爭取在未來談判中佔據優勢,美國正在「炒作」氣球事件。

上週六,拜登總統向記者介紹中國氣球被擊落情況前走下「空軍一號」。
上週六,拜登總統向記者介紹中國氣球被擊落情況前走下「空軍一號」。 AL DRAGO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儘管如此,一些更氣勢洶洶的帖子已經消失了。《環球時報》在發表上述文章的前一天,其網站上出現過一個不同版本的文章,更激烈地指責美國政府試圖製造新冷戰、操縱本國人民。該文章已不復存在。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仍想修復與美國的關係,所以現在不是動員全中國的互聯網譴責美國的時候,」柏克萊大學的蕭強談到中國當局時說。

就算中國在緩和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上不成功,允許或迫使氣球事件被淡化對北京來說也有另一個好處,至少從短期來看是如此。

不管氣球的真正任務是什麼——是採集氣象數據還是進行間諜偵察,這顯然是一次失敗的任務。在中國,政府鼓勵人們將任何指責中國不法行為的說法本能地視為捏造,在這個國家,政府承認氣球事件的哪怕一點真相也會讓一些人無所適從。

微博上的一個官媒帳號刊登了外交部對氣球偏離航線的解釋後,下面的評論中點讚最多的一條只是簡單的一句:「還真是我國的……」


王月眉(Vivian Wang)是《紐約時報》駐華記者,常駐北京,撰寫關於中國的崛起及野心如何塑造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報導。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她:@vwang3

Joy Dong常駐香港,報導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新聞。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她:@JoyDongHK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