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腿短” 是一句几乎每个德国人都知道的格言。 意思是,凡是谎言不可能持久蒙骗人的。 这次气球事件看来又一次验证了德国的这个格言。但是,实际的发展表明,气球事件之所以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中方的谎言仅仅是整个故事的一个方面,如今的“半危机”是在各种的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但同时也带来了解决的机会。
(德国之声中文网)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立互信。在民主国家和威权国家间一般不会期待着有特别高的互信,但还是努力地倡导建立起码的互信。所谓起码的互信,就是双方在约定最低的底线之后,双方都恪守不超越其底线。
这次气球事件,中国"无意"地碰了底线,即本来一个不想进入美国的间谍气球,却进入了美国领空。从中国角度来说是个"事故", 但受害的一方感受并非如此,况且这个气球确实是个间谍气球,而并非像中方一再坚持强调的气象气球。所以才造成了一场"半危机"。 所谓的"半危机",就是指一方面冲突是达到了一定激烈程度,但另一方面在双方间还是存在缓和的可能和回旋的余地。
首先,要了解气球事件出现的背景: 第一,中美双方起码的互信程度在气球事件前已是很脆弱,这脆弱的原因就中方来说, 是由于中方的外交经常是情绪型,像个小孩,不稳定,这里我们暂且不说撒谎的问题。中方的外交不稳定,理由有二。一是三年多来的战狼外交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相当困难,尽管中国在20大之后似乎也作了努力,因为这有利于中国重新恢复经济。 二是习近平的外交政策时常不得不应对国内极端的民族主义的鹰派势力(即极端爱国主义势力)。而这种鹰派势力实际上也是习近平自己扶植起来的。 中央应对这种势力的办法一般就是如果对方(比如美国)硬,那我就采用更硬的态度,至少嘴上要这么表示。
中美起码的互信脆弱的原因从美国方面来说,就是民主党拜登政府面临着共和党的压力。后者会通过责备、谴责拜登政府对中共软弱,从而自己在政治上捞得资本,最终实现在2024年把民主党选下台的目的。 拜登政府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也不得不时常表现出对中共的强硬。
监视西太平洋地区
这次气球事件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国军方由于台湾问题,同时也是由于南海问题,在胡锦涛时期便建立了一个美国称之为"间谍气球舰队"。 而这支舰队随着中国技术的发展显然在习近平时代得到了完善和扩大。中国军方的气球舰队是空中侦察活动的一部分,它涵盖精密的卫星系统,据估计,多年来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美元。 最近,美国在日本升级驻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及日本自己加强其防卫力量,加之美国与菲律宾达成了一项协议,菲方将增加四个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使中国军方似乎更有理由和好奇心去了解西太平洋或者整个太平洋美国军队的部署情况,而且很可能增加发放气球的频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在去年和今年日本、台湾、菲律宾分别都曾多次发现了中国的飞行物的出现。
必然的"意外"?
如上所说,这次中方(至少是文职官员们)一开始并没有想让气球进入美国的领空,这种说法很有可能符合实情。这里有两个事例可以助证。
一是在本月1日晚间,当布林肯及副国务卿薛曼(Wendy Sherman)向中国驻美大使馆临时代办徐学渊照会的时候,提及气球事件,但当时美方官员显然察觉到,徐代办及其他馆方人员对美方提供的信息特别吃惊,反问"谁的气球?"。换言之, 徐代办万万没有料到中国军方竟然会出这种洋相。 因为她那个时候正全力以赴忙着安排中方接待布林肯访华的准备工作。而按计划布林肯将在2月5-6日访问北京,并与习近平会面,而习近平确实也安排了跟他一起用餐。
另一个佐证就是《华盛顿邮报》2月14日援引多位匿名美方官员的话指出,在大西洋上空被击落的中国气球可能是意外飞入美国空域。《华盛顿邮报》就气球在进入美国之前的可能的漂流路径进行了电脑模拟测验,显示导引气流将气球吹往东行, 并飘过太平洋。后来气球来到日本南方约1609公裡处。 模拟路径显示,气球开始加速,而且迅速北转,这可能是因为气球当时面临一道强劲的冷锋面,这道冷锋面为中国北方、朝鲜半岛、日本带来异常寒冷的空气。正如一美国官员说,"气球飞越了距离关岛数千英里的阿留申群岛,之后在加拿大上空徘徊,后来强风把气球向南推入了美国大陆。"
当然,从另方面来说,气球装有自我毁灭的装置。而如果中国军方确实认真地要防止该气球进入任何其他国家,那至少可以采用自我毁灭装置,阻止该情况的发生。或者在得知气球有可能飞进美国,事先通过有关方面紧急通知美方并道歉。但是,显然军方并没有这么做。
笨拙的谎言
在气球事件发生后, 中方单方面的理想设想是,把该气球称之民用气象气球,并为此向美国表示遗憾,这个书面声明当时由习近平亲自签署同意的。中方原以为这样做,美国就放一马,让其继续漂流。 但没想到,美方却把它打了下来,而且还将其残骸打捞上来。这就令习近平非常恼怒。因为这一方面,把本来撒的谎给戳穿了,这本来就是道义上的失败。更糟糕的是,这对中国在东南亚邻国的外交包括撒币的努力,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因为这件事已公开,东南亚邻国不得不特别保持警惕。而中国一直努力在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维护自己的良好的形象。
令中方同样恼火的是,美方为了提高自己在国际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的地位,特意在北京向各国使节通报了此事。同时,也提供了对打捞上来的残骸的研究鉴定结果。 这事更是使北京大有受侮辱的感觉。 无疑,美国这一举动,确实是为华盛顿在不少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那里多得了一分。
中方为了挽回面子,于是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一方面,指出在2022年就受到美国气球十几次的入侵,强调美国才是世界最大监听监控的国家,但同时却不出示证据。 另一方面,中国官方声明,在山东日照海域发现不明飞行物,并表示准备击落。后者的说法显然跟中方批评美国的说法有矛盾,因为中方谴责美国对于一个飞入美国领空的民用气球反应过度,似乎中方自己要击落飞行物就不是反应过度。 还有,北京并没有在后来就飞行物处理结果公布出来。这样,其可信度倒是可能更容易受打击。
制裁与缓和的余地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共和党的压力,美国政府也许会采用静悄悄的外交处理了气球事件,本来安排的布林肯去北京也许照旧进行。但是,如上所说,拜登政府在共和党压力下,不得不显示对中共的强硬。于是,从气球事件公布与众开始,美方公开推迟了北京的会面。而不久,美国又决定对跟该间谍气球有关的中国部门和公司实行制裁。同时,2月12日,以"尼米兹"航母打击群为首的美国第七舰队 海军正在和海军陆战队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这些举措,显然不利于当前局势缓和。而中方似乎也是寸步不让,在美国宣布制裁后,宣布决定要实行反制裁。
但即便这样,缓和的门并没有完全关闭。 拜登跟习近平在去年11月巴厘达成的"君子协定", 今年1月刘鹤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会面,余音尚在。 本月在慕尼黑举行的安全会议,王毅跟布林肯有接触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这就为重新实施原来的访问计划创造了条件。而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不久要访问北京,中方即便在气球事件后再次表示了欢迎。
客观上,拜登政府确实在采取强硬措施的同时,始终努力不使当前的危机激化。他明确强调当前的气球事件并不影响中美关系。 2月7日拜登到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讲中没有提到间谍气球事件,相反,他说"我致力于与中国合作,以促进美国利益并造福世界"。
而从习近平的角度来说,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复活经济。而来自美国的资本、技术和市场依然不可忽视,这样,他也势必努力地在国家利益和缓和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尽管不能否定在今后几个月,无论是中方还是美方,都有可能由于中国鹰派或者美国的共和党,出现"黑天鹅", 但总体上来说,缓和的趋势和基础依然存在。 布林肯访问北京的计划尽管被拖延了, 但让其重新启动并非毫无希望。这不仅对中美关系,也对东南亚地区的局势稳定来说,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