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告诉斯诺,他在1965年1月决定“搞掉”刘少奇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了从1964年12月开到1965年1月的那场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关系可谓是剑拔弩张,两人的矛盾进入了一种相当公开化的状态。在这次会上,毛泽东认为此前刘少奇主导的四清运动,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整中共内部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上。这次会议在结束时,更是形成了一份名叫“二十三条”的文件,将四清运动放在了“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上面。
这样,到1965年1月,理论上已经“退居二线”的毛泽东,在这时候实际上已经处在非常台前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这场政治大戏的“剧本编写者”。我们今天这一讲的内容,就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讲起。
在正式开始讲述今天的内容之前,让我们先把历史镜头向后拉一下,看一看发生在1970年的一个场景。在文革爆发后五年多的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与他的“老朋友”、到访北京的美国记者斯诺见面了。在这次相当有名的会面中,许多年没有相见的两人谈天说地,聊了很多历史和政治问题。这场谈话所留下的记录显示,毛泽东在谈话里使用他一贯爱用的毛式语言东拉西扯,不时还在话里夹着一些他学会的英文单词,其中甚至有内容成为了今天中文网络文化的一部分。比如说,毛泽东在这次谈话里对斯诺说,他认为自己“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这样的称号应该去掉,只留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而“教员”这个词,目前正被中国网上的毛派人士用来当作对毛泽东的一种称呼。
闲话少叙,回到正题。事实上,在这次谈话当中,毛泽东曾对斯诺透露过一个相当关键的信息。当时,斯诺曾对毛泽东说:“有一个问题想提出来,即你什么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必须把刘少奇这个人从政治上搞掉?”毛泽东则回答说:“那就早啰。1965年1月,二十三条发表。二十三条中间第一条就是说四清的目标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场刘少奇就反对。”
如果毛泽东当时没有对斯诺讲假话,那么在1965年1月二十三条发表的时候,毛泽东就已经下了打倒刘少奇的决心。在这之后,毛泽东所进行的政治动作,就可以被看作是为倒刘而直接展开的行动了。1965年5月,重游井冈山的毛泽东曾发表过一首题目为《念奴娇·井冈山》的词,其中这样写道:“犹忆当时烽火起,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可以看出,这时候“独有豪情”的他,已经准备发起一场“风雷磅礴”的政治运动,准备达到“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的效果了。
二、毛泽东从文艺作品开始下手
那么,毛泽东向刘少奇开战所选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哪里呢?有些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选择的是一部文艺作品。
在中共的意识形态中,文艺作品实际上和政治是高度相关的。在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就曾经表示“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可以说在中共看来,文艺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艺术,而是从属于政治、为政治而服务的。在1962年发生的“《刘志丹》小说案”中,康生曾有过一句名言,叫做“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反映的其实就是这样一种意识形态。因此,中共借用文艺作品来开展政治运动,按照它自身的政治逻辑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而这一次,为了向刘少奇开战,毛泽东选中的目标,是一部名叫《海瑞罢官》的历史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