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9日星期日

蔡詠梅:中國能否走出歷史的治亂怪圈——從周朝享有800年國祚談起

蔡詠梅



最近與朋友討論當今中國現實,談到種種亂象,大家都搖頭嘆息,然後回溯歷史,談到中國王朝的興衰,不免討論大權獨攬是帶來穩定還是動亂,極權專制是否可以為中國帶來太平盛世。這不由讓我想起中國歷史一個奇特的現象。

中國可考的信史從殷商算起,長達3600年,但有一個朝代的壽命竟然差一點就佔了這漫長歷史歲月的四分之一,這就是周朝。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到公元前249年被秦所滅,周朝共传31代38位天子,共计791年。

中國史書有個特別名詞“國祚”來專指一個王朝的壽命。周朝國祚長達近800年,這在朝代更替頻換的中國歷史上高居第一,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這個800年有多漫長?是個什麼樣的概念?這等於從南宋至今天,中國最高統治者始終是同一個家族!這是否難以想像?

周朝不但國祚長壽稱霸,而且還誕生了中國文明的最高峰,即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學說,迄今無法逾越。西方學者也承認中國文明這個高峰是當時全人類文明的“軸心突破”的重要部分。

取代周朝,滅掉六國的秦始皇以為秦朝也可以像周朝一樣七八百年長壽,他是始皇帝,然後他的後人二世,三世,四世,世世代代傳下去,結果沒想到只到二世為止,這個開創中國中央皇權專制歷史的的政權,國祚之短命也創造了另一個歷史紀錄,僅僅14年而已,傳之千秋萬世的癡心妄想成為後人源源不絕的笑談。

其後朝代,相比周朝,均很短命,時間最長的是漢朝,有405年。實際漢朝是分為西漢和東漢的兩個朝代,因為西漢被王莽篡權後,經歷近20年農民起義動亂才建立新的東漢政權,延續性只是名義而已。分開來看,西漢210年,東漢195年。如按照嚴格的統治連續性,實際繼周朝之後,最長命的是唐朝,有290年,遠不能與周朝相比。

最短命的為秦朝,其次為隋朝38年,西晉51年。以上指的主要是統一的中國王朝,當然在這些朝代更替的大動盪之間,還有數不勝數,如走馬燈一樣出現的偏安王朝,也很短命。

這即令人不得不問到,為什麼周朝可以維持800年歷史?而後來的朝代卻都短命不長?

如果要用一句簡單話作答,我認為這是因為周朝社會是一種超穩定結構,而秦以後的中國社會結構則相反,是超級不穩定。

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即封建制,周天子高高在上,位尊而權力有限,大部分權力下放給諸侯,諸侯又把部分權力下放給諸大夫。在諸侯林立的時代,權力分散廣博,形成金子塔式△的權力結構,諸侯大夫等在寬廣的下層,周天子居於頂端,非常穩定。古埃及金字塔能屹立5千年猶在,也有賴於這種結構。宋朝大儒朱熹即指周朝的分封制能“久安而無患”。

而秦朝之後的中央集權制是個新名詞,傳統稱為郡縣制,因為地方權力全在中央,地方郡縣官員由中央授權派出。中央的權力則全部集中在一個人,即皇帝手中,實際為皇權專制制度。這種君權無限大的大一統權力結構如要形容,則像一個倒金字塔形▽,權力最大的皇權在上,而下層的權力少得可憐,只為一點,頭重腳輕,這種結構一看就搖搖欲墜,根本無法穩定。

權力慾,即行使自己的意志支配他人的慾望,來自人的本性,人人皆有,而中國皇權專制的大一統權力結構將權力集中一人之身,讓獨裁者可以操全國人生殺之大權,無人可以制約,這能極限滿足人的權力慾,從而讓皇位成為任何野心家覬覦的目標,“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連《水滸傳》中那個社會最底層的文盲殺人犯李逵也在做皇帝夢,“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裡快活,卻不好!不強似這個鳥水泊裡! ”。所以皇權專制制度會最大強度誘發人性的權力慾,並把這種人性中黑暗的一面發揮到極致,形成殘酷的政治生態。爭奪皇位的權力鬥爭是中國兩千年內亂的根本原因,獨裁專制就是禍根。

我統計了一下中國歷代中央王朝之滅亡原因,除宋朝亡於外患蒙古人,其餘皆亡於爭奪皇權的權力鬥爭,即內亂。明朝政權能被滿洲人所取代,也是因為被李自成造反起義推翻,逼死崇禎皇帝後,清軍得以趁虛而入。中國民間起義造反之多,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罕見的。所以中國會有一本專門講民間造反膾炙人口的小說《水滸傳》。

說到《水滸傳》,很多人以為講的是宋朝的社會,披露的是宋朝社會的黑暗和社會秩序的崩壞。其實《水滸傳》作者是明人,用宋朝做題材,但真實的社會背景卻是明朝,所以講的是明朝的事。在宋朝,君主權力還是受到一定制約,士大夫享有先秦之後最大程度的言論自由,而且宋朝重商,經濟繁榮,市民社會比較發達,像《水滸傳》開黑店,吃人肉,殺人如麻這類恐怖現象,除了靖康之亂這個戰爭動盪時期,還是比較罕見的。宋朝雖然也有民間造反,但規模都很小,不成氣候,從無可以動搖皇權的所謂“農民大起義”。明代作家披露自己的當下社會現實,卻取材於古代,也是一種常見的借古諷今,躲避文字獄的手段。所以我們今天讀《水滸傳》需要記住,這是講明朝的社會動亂。

每次中國王朝的更替,都會造成中國社會的大動盪,即天下大亂,社會全面分崩離析,生靈塗炭,慘如人間地獄。大家熟悉的東漢末年到西晉期間的天下大亂,暢銷書《三國演義》大家讀來蕩氣迴腸,但現實卻是一個堪比人間地獄的恐怖時代。歷史學家估計,東漢末年時統治的人口約6000萬,到晉朝建立,中原人口已大減到3500萬。在這個天下大亂的70年間,有幾千萬人死於戰火、屠殺,以及戰爭帶來的飢荒。再如近代的太平天國起義,15年間全中國人口淨損失竟然高達4,693萬至9,511萬,有可能追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7千萬人死亡這個數據。當時戰爭波及的地區有多恐怖,可以想像。

看其他國家歷史,也有類似的天下大亂,但論規模和頻率都無法與中國相比。由於中國天下大亂頻發,治亂循環往復不止,還形成中國人特有的治亂歷史觀。

既然皇權專制是高度不穩定的權力結構,導致中國兩千年永遠在治亂中不斷循環,為什麼聰明的中國人沒有想到過改革,將不穩定的權力結構改為穩定結構,從此一勞永逸?

大儒朱熹在比較郡縣制和周朝封建制時,點出了問題的核心,“秦之法,盡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後世不肯變。”意思是秦朝建立的權力制度是讓皇帝大權獨享,改革也需要權力,所以也要皇帝願意才可以,而這個改革的宗旨就是要放權,但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又怎麼捨得放棄自己的至上權力?

權力高度集中造成不穩定,要改革的權力又來自這個擁有最高權力的皇帝,於是就成了死結,永遠無法解決,中國就只能永遠在治亂中循環。

這個死結一度曾經解開,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為中國帶來希望的曙光。但在中共上台後中國又走上這個治亂相循的死胡同,今天更是糾結於一個人身上。我們的希望在哪裡?


文章来源:民主中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