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2日星期六

浙江一大学生考公被拒 只因"辱华言论"


近日,浙江一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被拒绝录取,只因其相关"辱华言论"被曝光。有学者认为,中国政审尺度越发具有随意性,从"专"走向了"红"。

 

 


据多家中国媒体报道,浙江大学一名研究生报告当地公务员,并以笔试第一名、体检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取得录取资格。但这名学生四年前在学校论坛上发表的“辱华言论”遭到举报,随后他被拒绝录用。

上述消息一出,引爆中国社交媒体激烈讨论,相关词条也冲上微博热搜。

有微博网友称“绝不能让反贼进体制”、“恨国又要吃国家饭?太精致了吧”、“一个连国家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会爱人民”;还有网友说,“举报的人真不是玩意儿”。

当地的中共新昌县委组织部4月18日发布通报称:12日接到举报。经查实,学生何某某于2019年曾在浙江大学内论坛发表辱华言论,“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被学院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考察组认为,该生政治素质不合格,不宜录用为公务员。

当局还表示,4月14日,何某某本人主动提出放弃公务员录用资格。17日,该生提交了放弃声明。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海外政论刊物《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该事件凸显中国当前政治风向越来越左,“因言获罪”未免有些矫枉过正:“所谓政审是什么尺度(应该说明),现在有相当大的随意性。”

中国报考公务员资格除了政审三代人以外,近些年严格审查报考人的言论和政治倾向的事件屡见不鲜。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告诉本台,中国现在是“政治挂帅”,公务员考核从“专”越发向“红”的方向发展。

“看中国大环境,这一点也不奇怪,是必然的,所以报考公务员上会用政治忠诚作为最高尺度。”他说:“在邓小平时期提出干部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等等,现在在‘又红又专’的标准里扭转了过去向‘专’的方向靠拢,回到了‘红’。”

夏明指出,“红”不仅指对国家忠诚,还和对习近平忠诚挂上了钩。然而,近些年中国就业压力大,考公是大学毕业生向往的选择。为了“铁饭碗”,大部分人不得不向这些政治要求妥协。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市场日趋激烈,考公、考编、考教成为了大学生的热门出路。据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截至去年4月17日,中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仅为23.61%。而官方央广网披露,2023年国考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50万,同比增长25%,报考人数达到十年之最,资格过审最大竞争比超过5800比1。

 

记者:经纬    责编:何平    网编:瑞哲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