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之后发表的涉台言论以及关于欧洲战略自主的表述引发的各方反响,继续受到法国媒体高度关注。另外,周五出版的法国各报与中国相关的其他话题报道还有:德国外长抵达天津时强调 “欧洲的共同信念”;以及巴西总统卢拉到访北京修复与中国受损的关系。
马克龙的失败外交
首先,《费加罗报》在网页上刊出一篇署名文章,列举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外交上的种种失误并进行了分析。
文章作者首先写道:法国总统在访问中国期间的失误只是一系列过失中的最新表现。这些失误凸显了法国在处理世界问题的方式上自以为是,令法国名誉扫地。
马克龙正在为努力成为“平衡力量”的法国与欧洲寻找第三条道路、不与美中这两个超级大国结盟。但是,法国总统却在参与两个独裁者的游戏。普京与习近平结成联盟,通过强加有利于其势力范围的、新的游戏规则来对抗西方民主国家。乌克兰战争以及可能在台湾爆发的战争事关21世纪的世界秩序。
继普京之后,马克龙再一次因骄傲而犯下错误:他以为可以说服或影响习近平。然而习近平在中国经历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屈辱之后,仍执着于对西方世界的报复。一旦通过与民主国家的贸易变得足够强大起来,中国就想粉碎富裕的民主国家。
文章作者逐一列举了法国总统在处理世界问题的方法上的不妥之处、并详细地分析了每一次失误带来的后果:从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到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关系;从黎巴嫩危机、到针对为北约作出的“脑死亡”的诊断,马克龙入主爱丽舍宫6年以来,在外交上错误不断。
在与中国相关的话题上,文章作者指出:中国方面的反应就足以表明马克龙的中国之行以及他在返回法国时表达的立场有些反常。
马克龙呼吁建立一个摆脱“集团对抗”逻辑、减少对“美元治外法权”依赖的“多级”世界,实际上就是借用了中国谴责冷战的宣传用语。法国总统还主张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事实上,马克龙为习近平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他暗示中国一号人物:如果中国入侵台湾,西方民主国家不会做出联合政治反应。他为中国批评美国开出了一张空白支票,给人以将全球最强大的民众力量与中国的独裁政权相提并论的印象。他挑起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颇令北京高兴,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捍卫台湾与捍卫乌克兰具有同样的意义:事关维持全球平衡以确保全世界政治自由的未来。北京控制香港之后,台湾是中国民主未来的唯一希望。
文章最后指出:法国总统在外交上的一再失误表明:他无法看懂世界棋盘,无法为法国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解放报》也对法国总统主张欧洲走第三条道路的立场进行了分析。该报指出:马克龙关于涉台问题的表述,有悖于戴高乐将军建立、并在密特朗治下得到加强的法国外交传统。
《十字架报》则以“台湾的命运引发西方紧张关系”为题,发表社评指出:马克龙本周的涉台表述引发大西洋彼岸的愤怒。然而,此一现象并非首次。自戴高乐以来,面对美国“老大哥”,法国一直保留了回旋余地。此一立场曾令法国赢得赞誉。本次的不同之处在于:现任总统借用了欧洲的名义。马克龙的信念是:欧洲大陆只能以团结一致的方式在未来的世界中发挥作用。简言之,便是“战略自主”。不过,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颠覆了欧洲的局势,而美国在保障北约成员国安全方面则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目前,美中两国展开了全方位的激烈竞争,一场战争竞赛似乎也已打响。欧洲及其盟友在台湾议题上应该坚定地维持“一中一台”的现状。不过,这并不应妨碍欧洲独立思考与中国的关系。
德国外长到访北京强调欧洲国家立场一致
另外,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周四(4月13日)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费加罗报》和《十字架报》分别对此进行了报道。
法国总统日前发表涉台言论等表述引发各方强烈反响,为贝尔博克的中国行增加了难度。德国外长此行肩负强调“欧洲共同信念”存在的重任。坚决拒绝“台海军事升级的恐怖场景”,因为该地区的军事升级将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损害,每天全球50%的贸易量需要经过台湾海峡。
德国外长周四抵达天津后,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欧洲国家针对北京的政策是一致的。她说:我们不仅立场相同、而且当我们共享同一个市场时,我们不能对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有不同的立场。
卢拉开启北京之行
此外,《解放报》和《回声报》分别报道了巴西总统卢拉到访中国的消息。在博索纳罗治下经历了四年的孤立境况之后,新总统卢拉正在试图将巴西重新引向世界外交中心。中国之行是卢拉今年1月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出访美洲以外的国家。巴西总统在中国重点关注的话题关涉地缘政治及出口。
周五,卢拉将在北京与习近平举行会晤。卢拉本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修复与中国受损的关系。中国是巴西出口第一大国。
根据圣保罗商学院国际关系问题专家Carlo Cauti的观点,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巴西与中国关系的改善可能引发西方阵营的不快。美国会因此而感到愤怒,也会导致与欧盟之间的谈判复杂化。
文章来源:RF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