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申请法令禁播2019年「反修例」歌曲《愿荣光归香港》,反而让这首歌得到更多人关注。本台分析数据,发现禁令消息传出后,此曲在网上平台iTunes、Google、YouTube下载及搜寻人数急增。学者认为,港府可能打错算盘,强硬做法适得其反。
本台周三(7日)在google trend用关键字《愿荣光归香港》搜寻,发现「禁制令」消息传出后,该词条在Google网页搜索热度急增。港府周二(6日)11时46分发出新闻稿后,同日近中午12时,「愿荣光归香港」的搜寻热门程度达到小高峰,以100分为满分最高,有93分,升幅维持至周三的早上7时更达最高峰,有100分。数据亦反映,最近两日搜寻「愿荣光归香港」的人数,远超过去一星期,其时每日平均0至3分,最多亦只有14分。
根据Google网页搜寻的热门主题,至周三中午,最多人搜寻的关键字是「歌词」;第2是《荣光》制作人「汤玛仕与众香港人」;第3是「国歌」等。
一旦法庭因应港府申请颁布有关禁制令,网络上或再难找到《荣光》一曲,令这首歌这两天于YouTube上搜寻热度大幅提升。在周二中午12时达到89分;在周三早上7时亦达100分。不过,在YouTube网站的发烧影片中,就不见《愿荣光归香港》相关MV成为热搜。
iTunes排行榜《荣光》盖过姜涛
音乐平台iTunes的资料也显示,至周三中午,香港市场十大歌曲排行榜之中,有9首属《愿荣光归香港》不同版本,而香港歌手姜涛的歌只占第9位。
香港市民阿May说,不认为《荣光》涉政治立场或具「煽动性」,但忧虑在「红线」难以捉摸下,日后会误坠法网,于是在知道《荣光》可能将被禁播后,立即听多几次。
May说:觉得禁播荣光很不合理,是否都象征香港没有这一类的空间,去容让这些作品传播?作为一个市民觉得这件事非常不适,另一方面都会想听多点,想在它被下架,或没有办法再播放之前再播,去纪念当时的社会事件。
学者:做法强硬令市民适得其反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周三接受本台访问指,情况反映当局可能「计错数」,强硬打压会适得其反,导致「愈是禁,歌愈红」。
杜耀明说:即时「计错数」是很多人订阅、下载,甚至网上点击率都多,10蚊、8蚊(下载费用),那些人是付得起,加上是一个表态,他们用这个行动告诉当局,其实这个做法不会影响到他们,反而令他们更加注意这首歌,特别是禁完之后令人更加好奇,为何会被禁?首歌是关于甚么?令人有一个动机去研究,这段历史消失了甚么?
学者:禁制令为解燃眉之急 23条立法「势在必行」
本台周二报道,若法庭对该曲颁布禁制令,YouTube、Google不下架就有机会干犯协助他人藐视法庭。但有律师指出,香港缺域外执法权,禁令实际效用成疑。外界忧虑,港府会否借机 「封网」?杜耀明认为港府必定有过考虑,但相信暂时不会发生,他指「封网」影响深远。
至于港府这次申请禁制令,是否为《基本法》23条立法「试水温」?杜耀明相信港府因为播错国歌事件屡次发生,认为立法有迫切性,以解燃眉之急。至于23条立法则可谓「势在必行」,亦都「话嚟就嚟」,无须「试水温」,日后香港将接近中国大陆多于国际社会。
新闻报道会否犯禁?
他亦认为,有关禁令对新闻报道未必有直接影响,在新闻需要之下使用《荣光》作报道容是没有问题,一旦引起当局不满,相信会用其他方法来进行限制,例如向报馆作出警告。他强调,事件更重要的是反映,香港言论收窄愈来愈明显,包括漫画、歌曲都要禁。
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周二曾表示,正当新闻报道构成刻意不遵守法令意图的风险较低,但若想借用新闻报道之名,实际是想分发或分享有关歌曲,未必会受法庭接纳。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荣添 网编:江复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