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为甚么会成为中国走出政治文化陷阱的关键?难道这些年中国人与外部世界、中国人和华人内部的对话还少吗?结果呢?我们还不是再次陷入了所谓「周期律」的诅咒?强调对话,对于应对习近平的底线思维、应对中国文明自残给世界带来的挑战,有任何实质意义吗?
所有人都认识到,美中对抗加速升级,标志著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冲突全面加剧的时代。而习近平的底线思维意味著他将不惜以毁灭性的手段来保大位,因为他自认这并非为了个人权欲,而是基于这样一个逻辑:如果我习近平下台,中共政权就必然被颠覆,从而意味著中国内乱和分裂。虽然这个逻辑不会被所有人接受,但必须承认,只要中共的高压统治还有效,就会有很多人、包括很多外国人都相信,习近平的这个逻辑虽非唯一的可能,但确是最大的可能。也就是说,很多人看不到别有出路,唯有听天由命。
因此,对话最重大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对话能改变很多人的预期和行为,从而改变冲突演变的进程和后果。当下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就是最重大的现实例证。一方面,俄乌战争说明,人类冲突不可避免,但整个过程也不断支持这样一个论断,那就是有效对话,能改变冲突的走向和结果。我们都见证了,没有泽连斯基与美国和欧盟的对话,战争可能早就结束了。
由此提出的问题就是,甚么是「有效对话」?「有效对话」与政治文化有没有关系?中国人,包括关心中国政治的海外华人,有没有机会通过「有效对话」来助力中国走出政治文化的陷阱?这正是笔者试图回答的问题。从常识和经验的角度,「有效对话」的概念并不难理解,毛泽东最喜欢说「实事求是」,就与这个概念有直接关系。难题是,并非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实事求是地进行「有效对话」。
对此,我有一个大判断,以当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格局,以现在最新的通讯手段,特别是以最新的AI技术助力的深度交流手段,那些熟悉天下大事的有识之士,有机会推动中国走出政治文化陷阱的有效对话。事实上,已经有人在进行重大尝试。这些努力不易取得实质进展是可以预期的。首先是,危机的压力还不足以让足够多的精英放弃消极自保,但除此外,还有重大问题有待探讨。
最近,百岁的基辛格发出感叹,美中对话之难,在于未能实现某种概念的突破。也就是说,他既不喜欢习近平的「特殊大国关系」,也不喜欢拜登的「竞争而不敌对」,或「脱险而不脱钩」。我突然悟到,美国两党一致对外,也找不到与中国打交道的门道,深层原因就是中国除了习近平的底线思维,精英对未来的中国秩序如何建构,完全没有可以展开对话的新概念。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包括华人)精英的话题,永远限于道德和价值论述,或永远是何时中共垮台之类的预测,而没有基辛格所说的概念突破,是文化顽症难医的表现。
那么,如何理解当下中国需要的概念突破呢?最直接了当的经验资源,就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当年若没有这个概念突破,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会大不相同。有效的概念突破,能为大规模的集体行动,提供一种有深厚经验基础的时空逻辑想像,激励千百万人去创造历史。
文章来源: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