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星期二

专家评布林肯访华:对话是好的 但安全风险并未消失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蓝普顿教授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布林肯访华的积极方面包括,增加了两国首脑年底会晤的可能性。但双方并未就军事领域建立互信和沟通措施达成一致。

    
China | US Außenminister Blinken in China

习近平长桌会晤布林肯

德国之声:您认为布林肯此行是对近期中美关系带来的一个突破吗?

蓝普顿(David M. Lampton)教授:我认为是个积极进展。过去,这样的会晤时常是结果好坏参半,有时甚至在会晤后出现公开的争吵。从这一角度来说,这次的会晤后,公开的声调是积极的。我想,他们至少是建设性地讨论了议程问题。但我认为,美中关系之间的根本现实并未因此而改变,也没有解决任何重大的议题。

德国之声:因中美高层沟通的渠道受阻,有担心认为两国之间特别在安全事务上出现擦枪走火的风险增加。您认为,这次的会晤在这方面带来某些改善吗?

蓝普顿教授:首先,据我们所知,布林肯国务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双方没有在军事领域就建立互信和沟通的措施达成一致。他希望未来能予以实现。我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台湾政策、在相关海域的巡航等非常不满,因此,想要保持对美国施压。美国希望中国军方能提供某种保证,而中国军方不愿这么做,--我想,习近平不想这么做。所以,中国是在实施一种高风险的政策,是美国人所不乐见的。

德国之声:从美方角度来看,除了希望中国军方提供某种保证、或者说可预测性之外,还有其它诉求吗?

蓝普顿教授:我想,美国政府希望能继续保持在台湾问题或者军事或限制科技输出方面现有的做法,而中国希望美国改变其中一些做法。布林肯或者说美国政府希望推行一种合作加竞争的政策。我想,中方是认为其中竞争的成分太过有进攻性,合作的成分太弱。我想,在美国,随着2024总统大选的来临,政府不想被视为软弱、向中国作出让步。所以,美国的内政也让政治家不大愿意采取灵活的立场态度。事实上,两国内政都在推动着外交政策。对习近平而言,他讲到美国对中国的压制和围堵战略,再加上中国国内的民族情绪高涨。他也不能面对国内特别是军方和情报部门(而作出让步),这是他政治生存的基础。

德国之声:您刚才提到布林肯此行对重大具体问题没有带来改变,您所指是比如台湾问题或者芯片的限制吗?

蓝普顿:对,我想强调的是,布林肯访华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增加了习主席与拜登总统年底会面的可能性。此外,财政部长、商务部长现在有可能也会前往中国。我希望他们二人能促进两国的经贸关系。比如,2017、2018年,在特朗普总统任下,我们实施了关税,而在拜登任下,这些关税保持或者加强。经贸关系是很重要的。而现在,比如财政部长耶伦,她在拜登内阁中明显是主张推动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的。

虽然深层的问题没有解决,但首先必须同意相互对话。那么深层的问题是什么呢?两个国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都是让本国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希望将美国军事力量驱离中国的海岸。美国则希望保持其前沿性的主导地位。

德国之声:那是否就是中方所称美国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围堵吗?布林肯国务卿在新闻发布会上否认了这一点。

蓝普顿教授:布林肯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脱钩"与"去风险"的区别。我想"脱钩"意味着断绝一切经济联系,"去风险"意味着让供应链多样化。而在中国政治上,在中方看来,这两个概念基本上都被翻译为"围堵"(containment)。现实中,美国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这在中方看来像是经济上的"围堵",而中方也予以报复。经济事务与安全事务是相互关联的。因为对中国的军事忧虑,我们限制技术的输出,而我们越这样做,对中国来说看上去就越像是一场经济战。我认为,在经济上可以做的是:在通胀的年代,对比如说低成本的中国产品实施关税并无好处。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开始尝试改善双边经贸关系。

(以上内容译自英文采访,有所删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