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星期五

悲观声浪中 观察人士称李克强曾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一线生机

中国前总理李克强因突发心脏病于27日凌晨逝世。作为总理,李克强的第一任务应是经济发展,不过随着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扩权,李克强标志的改革开放路线也只能一再败退。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把手,李克强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支持者。分析人士表示,在习近平频频出手干预经济政策的情况下,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李克强艰辛地在改革开放与保守封闭间寻求平衡点。

在改革开放和保守封闭找平衡点

位于台北的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向美国之音表示,自习近平於2020年提出以国内消费、市场和企业作为中国成长驱动力的“内循环”以来,西方都认为中国经济将走向更加保守和封闭的路线,但李克强还是坚持本位,提出一些较大胆的政策。

赵春山说:“当时很多人批评习近平国进民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李克强)能够坚持对外开放的路线,而且能够在习(近平)的领导之下找到一个平衡点,维持中国经济的稳定成长,我觉得他的贡献还是蛮大的。”

习近平治理下的中国,让外界对改革开放的步调出现疑虑,不过,在一片悲观声浪中,李克强总是能让人看见一线光亮。他于2022年8月南下深圳考察时强调:“中国开放还要继续往前推进,黄河、长江不会倒流。”

赵春山认为,李克强的另一特色就是敢讲老实话,不同于当今中共官僚对习近平的谄媚表忠,李克强的价值更显突出。

资料照:时任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新冠疫情爆发阶段前往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与医护人员交谈。(2020年1月27日)
资料照:时任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新冠疫情爆发阶段前往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与医护人员交谈。(2020年1月27日)

李克强敢讲老实话

李克强曾直言,中国有6亿人口每个月收入不到人民币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这番言论对于时常将“脱贫”挂在嘴边的习近平而言,无疑是狠狠赏了一记耳光。

赵春山说,李克强的经济政策与理念和习近平大相迳庭,他拥护开放的经济政策,尽管不一定被采用,但总是让外界怀抱一丝希望。

英国巴克莱资本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曾分析,“李克强经济学”旨在向市场放权让利,亦即,不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但采取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经济学人》也曾以李克强任职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时参考的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银行中长期贷款量等指标,命名为“李克强指数”。

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建甫认为,李克强力推城镇化与发展民生制造业,其经济政策讲究务实稳健。

在李克强任内,中国经济增长力道维持多年的强劲,疫情爆发前,每年维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率,是了不起的成就。同期间,中国国力也随着国内的经济实力向外投射。

陈建甫指出,在“习李共治”的第一个任期内,习近平仍稍微尊重李克强领导下的国务院,在两人分工下,中国经济基本上稳健成长。

李克强经济学落幕

然而到了第二个任期后期,“习核心”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接手主导经济政策,国务院沦为听令执行的机构。

陈建甫说,习近平强势治理下出现国进民退趋势,打击民营企业,让李克强越来越难发挥,不得不发展所谓的“地摊经济”,虽然鼓励庶民消费的经济模式广受民众支持,但很快又在内部掣肘下无疾而终。

他说,李克强经济学已落幕,中国现在由习近平一手主权,拟定经济政策的幕僚也全换上习家班人马,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恐容不下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的个人意志。

陈建甫告诉美国之音:“他们(习近平和李克强)曾经历经过一个繁荣的中国时代,可是也因为疫情结果,两个就分道扬镳、走不同的路线。习已经变成独尊了,过去的习李这样共治的一个场面可能未来就不见了,只有习(近平)为主了,没有什么另外一个李(强)。”



文章来源:VO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