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8日星期六

直言不讳的李克强 留下过哪些金句?

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李克强10月27日病逝,他于2013-2023年担任两任总理的10年任期内,庶民作风广受中国民众怀念。他也是中国经济透明度的最佳代言人,曾大胆点出“中国还有6亿人口的月收入仅1000元人民币”, 他的直言不讳一度撼动民心。李克强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民生等治理方向还说过许多经典名句,在他身后的此时随即引发海内外华人的热议。

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李克强在10年总理任期间,没有官架子的庶民作风赢得广大的中国民心,而他身后他留下的许多名句,此时也是海内外华人最津津乐道的。

他最直言不讳之处,是公开说出中国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景况。

李克强的民情大实话:6亿人月收人民币千元

李克强最著名的公开发言,是在2020年5月28日的中国两会记者会上,他当时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币),1000元(人民币)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他的发言反映了中国最真实的基本民情。

在中共多次强调“脱贫”政策取得重大成就之际,李克强此番言论立即引发热议,而中国国家统计局为平息议论,也公开证实过数据的真实性。
其实,李克强不只一次针对民生议题实话实说。

他曾于2019年3月15日的全国人大记者会上告诉记者:“我们的医保虽然覆盖全民,但是水平不高。尤其是我们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5万元(人民币),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所以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出力,缓解这个民生之痛。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屡打脸习近平?李克强是最敢言的“弱势总理”

作为中共党内的第二把手,李克强多次公开发表的谈话,都被外界视为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党中共不同调,甚至有打脸高层领导班子的意味。

他曾于2023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仔细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冷暖,坚决反对空谈浮夸,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甚至盲目蛮干。激励敢于担当,对庸政懒政者问责。”

有观察人士称,这番话反映出李克强出身草根、不忘本的领导作风。

李克强今年3月卸任国务院总理一职时,在与国务院工作人员告别谈话时,也意有所指地说:“人在干,天在看,苍天有眼”,被认为是剑指习近平,表达他对习近平不满的情绪,引起舆论哗然。

李克强在哪些治理领域,还说过什么话?

--针对施政透明度,他说: “现在是云计算的时代,我们要让“权在用、云在看”。行使权力不能打小算盘。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包括媒体朋友们的监督。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都应该加大公开的力度,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2016年3月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答记者问)。

--针对改革开放,他说:“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淌,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他还说:“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2013年3月17日中外记者会答记者问)

--针对市场经济,他说: “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我们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无前。 我们还要继续啃‘硬骨头'。 至于说到什么程度满意,那就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动力。”(2014年3月1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答记者问)。

--针对简政放权,他说: “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答记者问)

李克强谈中美关系、全球化

--针对中美关系,他说:“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人的信条。”(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答记者问)。

--针对全球化,他说: “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鲁宾逊。 我想很难找到现代鲁宾逊了。”(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特别致辞)。

--也是针对全球化,他还说过: “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这其中也因为中国一直在坚持不断地扩大开放。 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但关起门来也办不好自己的事情。 所以我们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答记者问)

尽管在习近平强人政治之下,李克强权力被架空,难以实践中国经济的改革和转型,但他凭借经济政策上的务实主义,仍收获正面评价。



文章来源:VO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